剖析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016-03-16张建
张 建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
剖析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张 建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交通局农村公路管理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工程在我国各项基础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村道路建设,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农村改造让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道路建设工程,乡村的道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道路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更加艰巨。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逐渐摸索出了“专业养护、群管群养、自主养护”等乡村道路养护模式。通过根据当地的实践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当地原材料的采用来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本人人员的任用降低工资成本,从而实现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以最小化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乡村道路的安全畅通。
乡村道路养护;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乡村道路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针对新农村建设新形势和农民的迫切需求,搞好农村道路设施公共品的供给与养护管理,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析农村现阶段道路养护与管理现状,探析其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道路建设的养护问题
1、道路的养护意识不足。重视道路的建设而轻视养护工作,这种现象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是很普遍的,并且由于对道路的管理和爱护工作不到位。导致了侵占道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乡镇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修好了道路方便了百姓就完成了任务、就造福了百姓。然道路修建好之后的后期使用养护工作由于是“出力不讨好”而无人问津。
2、道路养护的资金不足。乡镇公路管理养护站受养护资金的限制,维持正常运转和兑现养护(承包承揽费)工资存在较大困难,每年只能搞几次突击性养护,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乡道、村道养护工程(大修、中修和小修工程),乡道、村道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承包承揽费)工资由当地政府负责。乡村级道路养护所需的不仅是专业人士的素质和百姓的意识,更需要来自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经济支持。但目前各乡镇还未将资金来源进行明确规定。因资金没有保证,乡村道路即便出现了病害无法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根本就无法维修。所以乡村级道路养护,需要乡镇政府和社会各界强大的财政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
3、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各个乡镇虽然按照规定对道路的养护队伍进行了编排,但是道路养护员的工资普遍较低,并养护人员的年龄大多都很大,有的甚至已经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根本无法很好的完成道路的养护工作,因为一名养护员需要负责的是3.5米的道路3 到4公里的路程,这样就无法对养护的质量进行保证,更不要说养护水平的高低,养护的水平以及质量都无法保证就使得道路的养护工作几乎成为了纸上谈兵。
4、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并不确定养护道路的工作究竟该由谁来完成,怎么完成。且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没有合理的道路养护制度,养护的人员配备和设备采购也只能凭借地方政府的主观判断去进行,因此难免出现资源浪费或者人员、设备不足以完成道路养护的情况,要做到合理编制人员和配置养护设备是比较困难的。
二、乡村道路养护工作的建议
1、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养护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的养护机制,对管理内容以及运行体制进行明确规定,以县级单位为主,通过统一的领导分级负责来开展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道路养护队伍,明确其工作职责,加大监管的力度。通过对农村养护队伍的机构进行建立,职责进行明确,对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管理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设施进行配备,并对其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由区交通运输局对农村的道路养护专门成立养护管理的办事机构。其具体职责就是对农村的道路养护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以及监督和检查,并且还对养护资金的拨付进行审核,对下级道路养护机构进行监管。地方道路管理站负责对乡道养护、村道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路政大队增设路政中队,负责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村道的路政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以制度引导养护工作。以建养并重的原则,切实纠正道路重建轻养的倾向。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制定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及考核细则,政府每年从财政拨付资金为乡村道路养护专项资金,此项资金用于支付农村道路养护工补助资金和道路维修补助资金,由交通局年终对各乡镇验收,鼓励在农村道路养护上下功夫的单位,对农村道路养护好的给予重奖,对不重视养护管理工作的单位给予经济惩罚。
3、多渠道的筹措养护管理资金,建立稳定养护资金保障体系。规范农村道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除去两大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为解决困扰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首先可以广泛联系当地的知名人士、社会名流、成功企业,鼓励其为家乡的道路建设出资出力;其次,省市级财政、交通部门对地方农村道路建设应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省市级农村道路建设专项资金,对贫困县区予以补贴,多元投入,共同完善农村道路建设机制;此外,还可以向外来车辆、频繁使用道路者(如货物运输业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针对资金管理问题,有关部门需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实行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和超范围使用,严格执行各项要求,防止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率。
4、认真做好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培训工作。要全方位、多层次对路政管理人员、养护技术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乡镇农村道路管养人员的培训。由于目前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加大对现有的养护管理人员组织培训,使其迅速地掌握一些农村道路养护的基本知识,如道路的基本知识、桥梁的基本知识、道路基本数据的采集和路况的评定等。以尽快适应农村道路养护工作的需要。
5、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道路养护管理队伍。各乡镇虽然建立了农村道路养护所,但大多数为兼职人员,把养护管理各种业余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负责对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路政、路产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指导。通过承包方式解决农村道路养护的散、差、乱现象。逐步打造一支过硬的农村道路养护队伍,尽快推进农村道路养护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加强农村道路养护透明化、公开化。为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真正落实管养责任、机构人员、确保养护质量,实现管养能力、路况水平、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农村道路养护“七公开”,对纳入道路统计范围的农村道路,全部建立起长效养护机制,在每条农村道路的两端或道路相交处等显著位置规范设置养护公示牌,便于社会监督。道路养护公示牌内容需载明路线名称、路线标号、修建年限、养护里程、养护单位、养护负责人及养护责任人姓名、监督单位和监督电话等项内容。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限制。然而道路的建设却能够给村与村之间带去物质文明,架起了一座精神的桥梁,所以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势在必行。但是面对道路后期养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从道路建设中收益,自觉参与到道路建设中,主动进行养护。
[1]毛莉华.浅谈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l,(5):98.
[2]席张群.农村道路养护存在的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