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03-16寇垠黄凤
寇垠黄凤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寇垠黄凤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日益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急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科学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技术方法、指标体系四个方面,归纳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现状、特征与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即尝试以“五个内核、七个要素”为基本内涵的绩效评价逻辑范式,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关注新兴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绩效研究,对绩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提炼归类和创新拓展。
公共文化服务 绩效评价 研究综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收入分配和负责人奖惩的重要依据。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已成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成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归纳已有研究特征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一、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不断多元,可分为综合评价和分类典型评价,其中基于综合评价视角的研究最丰富,涉及的绩效评价指标层次全面、丰富且数量多,分类典型评价视角研究包括特定服务对象认知视角、服务供给均等化视角、消费者满意度视角、投入产出的效率视角等。而研究视角的差异本质上源于绩效认知理念的差异,理念决定了目标和方向,以人为本、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满意度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从综合评价视角研究不同类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
李宁基于综合评价角度,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涵盖经济性、程序性和公众满意度等指标①李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构建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81~184页。。李少惠、余君萍认为要从政府自我评估、上级评估、专家评估、社会评估和农民评价等维度,建立多元符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①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李艳英基于综合评价角度,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建设投入、设施、人才、服务、社会效益、居民满意度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②李艳英:《基于长效运行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郑满生等基于综合评价视角,以图书馆、艺术团体、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大众传媒、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衡量指标,对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价③郑满生、王慧、臧运平:《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测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2期,第283~290页。。胡税根、李幼芸基于综合评价视角,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为评价对象,从服务投入、服务过程、服务产出和服务效果四方面进行绩效评价④胡税根、李幼芸:《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第26~31页。。
(二)从分类典型评价视角开展绩效评价
李少惠、尹丹从服务供给水平高低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兰州市公共文化建设水平⑤李少惠、尹丹:《公共文化建设评估体系的建构及其应用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4期。。单微从供给主体服务均等化视角,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⑥单薇:《从多维视角综合评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国统计》2015年第4期,第56~58页。。解学芳从群众满意度视角,研究不同人口变量对公共文化供给的绩效认知差异⑦解学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与文化消费生态研究——以上海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第7期,第104~111页。。薛艳从群众感知质量、公众期望、公众抱怨和公众信任四个维度研究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水平⑧薛艳:《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以沧浪区为例》,《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7期,第60~62页。。谭秀阁、王峰虎基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以31个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水平⑨谭秀阁、王峰虎:《基于DEA的我国公共文化投入效率研究》,《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第90~93页。。杨林、韩科技从公共文化财政保障视角,选取文化事业费为投入指标,研究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产出绩效⑩杨林、韩科技:《基于DEA模型的地方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青岛市为例》,《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第71~76页。。
(三)从不同的绩效理念去提纲挈领引导绩效评价
刘淑妍、王欢明指出公共服务评价绩效评价的理念正从效率型向服务满意度转变⑪刘淑妍、王欢明:《国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114~122页。。已有研究中涉及的绩效评价角度较多,王列生、向勇等认为公共文化绩效评价要能体现公平正义、普世价值和基本权益⑫王列生:《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⑬向勇、喻文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1期,第21~24页。,马虹、胡税根和李幼芸等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要体现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⑭马虹:《基于AHP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⑮胡税根、李幼芸:《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第26~31页。,李少惠、余君萍等认为要体现以人为本、激励性、目标性、有效性⑯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陈红宇、朱剑锋等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要客观全面、经济适用、具有可比性⑰陈红宇:《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24期,第3~5页。、要有独立性和规范性⑱朱剑锋:《基于DEA方法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王前、吴理财认为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间的“适合度”出发,从可获得、可接近、可接受和可适应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⑲王前、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研究——经验借鉴与框架建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53~59页。。不同的绩效评价理念维度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方向和目标,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和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均等化和服务满意度水平日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核心理念。
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对象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目标对象较丰富,涉及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府组织、城市和农村服务主体以及不同类型文化服务机构等,多以笼统目标对象为主,聚焦到特定对象的研究较少。
(一)从不同行政层级政府组织来看,主要聚焦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整体文化服务绩效评价
陈威、毛少莹、彭益民等研究设计了评价国家层面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标体系①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版。②毛少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载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③彭益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13~17页。。喻锋等在对比中英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相关案例背后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差异后,提出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建议,特别强调了文化自治的重要性④喻锋、徐盛、颜丽清:《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探析——基于中英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比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4~18页。。胡税根、李幼芸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为目标对象,检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⑤胡税根、李幼芸:《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第26~31页。。有学者从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曹佳蕾、刘珺以皖江经济带为对象,研究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绩效⑥曹佳蕾、刘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杨林、韩科技研究了青岛市公共文化投入产出绩效⑦杨林、韩科技:《基于DEA模型的地方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青岛市为例》,《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第71~76页。。薛艳研究了苏州市沧浪区公共文化群众满意度绩效⑧薛艳:《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以沧浪区为例》,《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7期,第60~62页。。
(二)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来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城郊、城中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等典型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研究较少
王学琴、陈雅研究了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⑨王学琴、陈雅:《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14年第6期,第89~94页。。李少惠、余君萍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百余项评价指标⑩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李少惠研究了甘南藏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⑪李少惠:《甘南藏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创新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彭益民研究了我国县乡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点绩效⑫彭益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13~17页。。程晓婧基于Servqual和Servperf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了农民工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绩效⑬程晓婧:《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视角》,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卢明针对苏州农民工群体公共文化参与需求,提出了这类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⑭卢明:《基于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苏州市为例》,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三)从不同文化服务结构来看,图书馆、博物馆等领域研究已相对充分,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场馆绩效评价有待强化
肖卫飞等在借鉴新加坡图书馆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①肖卫飞、潘瑛瑛、刘娟:《论基于KPI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新加坡李光前参考图书馆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第8期,第46~50页。。易红、王祝康等基于不同评价方法,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②易红、王祝康、詹洁等:《免费开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图书馆论坛》2014年第9期,第21~27页。。李保东以东莞图书馆厚街分馆为案例,研究了县级图书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③李保东:《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6期,第74~77页。。陈波和耿达从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延伸功能和外缘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了博物馆绩效评级指标体系④陈波、耿达:《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艺术百家》2013年第2期,第74~82页。。胡燕、胡未央等从文化市场、资源和环境影响力角度构建博物馆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⑤胡燕、胡未央、张中举:《公共博物馆文化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江苏省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艺术百家》2015年第3期,第98~103页。。对农家书屋或文化站等基层机构绩效评价研究较薄弱。郭小玉从服务能力、过程和成效维度,构建我国农家书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⑥郭小玉:《“农家书屋”文化服务绩效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蒋祖烜从投入—产出—管理—效益维度构建指标,对湖南省农家书屋服务绩效进行评价⑦蒋祖烜:《农家书屋公共服务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74~78页。。
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需要科学的技术方法体系。刘淑妍、王欢明发现,国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筛选依据3E法则(经济、效率、有效)与逻辑框架法(LFA)及其衍生形态,效率评价多用DEA投入产出法,公众满意度评价多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模型⑧刘淑妍、王欢明:《国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114~122页。。研究发现,国内以综合评价为主,涉及定性评价、运筹学、统计分析、系统工程、模糊综合评价、信息熵理论熵值等技术方法。
(一)定性评论方法以专家评论为主,包括面对面交流专家讨论法和信件征询的德尔菲法
焦德武认为政府应组建文化专家委员会去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⑨焦德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价》,《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47~52页。。李少惠、余君萍提出通过征求专家和农民意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价体系⑩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胡剑、徐茂华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定性评价可采取专家咨询法⑪胡剑、徐茂华:《公共文化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第15~21页。。郭小玉通过专家咨询筛选指标和确定权重⑫郭小玉:《“农家书屋”文化服务绩效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运用运筹学领域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投入产出效率。谭秀阁、王峰虎用DEA法测量地方公共文化投入产出绩效⑬谭秀阁、王峰虎:《基于DEA的我国公共文化投入效率研究》,《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第90~93页。,杨林、韩科技采取DEA法检测地方文化财政支出绩效⑭杨林、韩科技:《基于DEA模型的地方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青岛市为例》,《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第71~76页。,朱艳鑫、赵立波采用DEA法检验省级政府公共文化投入产出效率⑮朱艳鑫、赵立波:《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基于DEA的实证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33~38页。。张玉用DEA交叉评价法测量地方政府文化投入产出效率。综合交叉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等方法评价绩效⑯张玉:《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投入效率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76~80页。。许敬轩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①许敬轩:《地方财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与优化建议》,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王洛忠、李帆用聚类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②王洛忠、李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构建与地区差距测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第184~195页。,陈红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内蒙古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③陈红宇:《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24期,第3~5页。,吴雄韬、周伟采用层次分析法测量了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绩效④吴雄韬、周伟:《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曹佳蕾、刘珺⑤曹佳蕾、刘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及郑满生等⑥郑满生、王慧、臧运平:《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测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2期,第283~290页。采用熵值法评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解学芳通过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指数⑦解学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与文化消费生态研究——以上海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第7期,第104~111页。,周全华以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模型检验了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效果⑧周全华:《公共文化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基于上海市×区的实证分析》,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二)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可分为除法式和评分式两种
除法式常以比率值呈现,包括“投入产出式”和“期望结果式”。“投入产出式”常用于评价周期内的投入产出比率。“期望结果式”通过实际与预期成效间的偏离水平衡量绩效,常用目标偏离值与预期成果的比值来衡量。评分式是直接对实际产出评价,通常先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对指标权重赋值,通过运算得到分项和总体绩效结果⑨刘淑妍、王欢明:《国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及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第114~122页。。从不同环节的方法来看,指标筛选阶段有相关性检验、隶属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指标权重确立阶段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绩效运算阶段有模糊综合评价法(隶属度)、综合评价法、DEA法、评分法等。绩效结果的评价上,以比率式评价的得分越接近1越好、评分式得分越高越好、排名得分越高越好、离散程度越大的指标对上级指标影响越显著。
四、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基本元件,决定了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国内外对评价指标的筛选理念和而不同。刘淑妍、王欢明研究发现,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从最开始的基于效率、效益、回应性和公平性⑩Brudney,J.L.,England,R.E.:Urban Policy Making and Subjective Service Evaluations:Are They Compatibl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2,42(2):127-135.,到重视产出、效率、结果、回应性和民主⑪George A.Boyne:Concepts and Indicators of Local Authority Performance:An Evaluation of the Statutory Frameworks in England and Wales,Public Money&Management,2002,22(2):17-24.,再到涵盖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⑫James,O.: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Democracy:Information Effects on Citizens in Field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Theory,2011,21(3):399-418.,基本围绕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过程、效率、公平、透明和责任等方面⑬Downe,J.A.,Grace,C.A.,Martin,S.A.,et al.:Theories of Public Service Improvemen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s,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0,12(5):663-678.。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确立了投入、能力、产出、结果、效率、成本效益及生产力7个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维度。美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服务绩效的评价涉及机构、收藏管理、公众取向3个维度。日本美术馆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考虑了投入、产出、成效和影响4个维度。整体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筛选维度涵盖政府投入、运作机制、发展规模、文化活动、公众满意度、文化享受、社会参与、成本效率、服务效率等,有如下特征:
(一)指标个数参差不齐
沈望舒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应考虑10个方面,即服务内容、社会需求度、资源状态、文化与科技含量、机构职业素质、服务效益、社会满意度和成本运行状态、专业技术质量、行为流程规范性、资金使用等①沈望舒:《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初探》,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中国文化报社:《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丛》,2005年。。马虹从结果评价维度选择了政府投入、社会参与、服务条件和服务效率4个维度构建指标②马虹:《基于AHP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王学琴、陈雅在评价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绩效时,将机构性质纳入一级指标体系,其作为机构属性是否列为绩效评价指标值得讨论③王学琴、陈雅:《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14年第6期,第89~94页。。吴雄韬、周伟设计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三级指标有8个④吴雄韬、周伟:《衡阳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单微从外部环境、服务效率、资金投入、基础设施4个方面选择了32个三级指标⑤单薇:《从多维视角综合评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国统计》2015年第4期,第56~58页。,彭益民从财政投入、文化消费、队伍建设、设施建设、业绩水平5个方面构建了涵盖10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⑥彭益民:《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武陵学刊》2015年第5期,第48~55页。。由此看,不同研究指标数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二)指标权重结构比例差异很大
一是过度强调了图书馆服务指标,如王洛忠、李帆设计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6个指标中有3个图书馆指标⑦王洛忠、李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构建与地区差距测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第184~195页。,曹佳蕾、刘珺绩效评价的10个指标中有5个图书馆指标⑧曹佳蕾、刘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二是过度强调产业指标,胡剑、徐茂华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体系中19个指标中有11个产业指标、8个事业指标⑨胡剑、徐茂华:《公共文化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第15~21页。。三是强调文艺活动指标而忽略文博指标,张玉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时,选取的3个产出指标中有2个是群众文艺活动指标,缺少博物馆或美术馆指标⑩张玉:《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投入效率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76~80页。。四是仅用文化事业费作1项作为投入指标,许敬轩⑪许敬轩:《地方财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与优化建议》,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和杨林等⑫杨林、许敬轩:《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都在适用投入产出法时选择1项人均事业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指标。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的具体指标差异性很大。
(三)大文化和小文化的口径差异
已有研究既有从小文化口径展开,也有从大文化口径实施的研究,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李少惠、余君萍研究了农村文体影视传媒的大文化服务绩效评价⑬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李少惠、尹丹从文体影视传媒的大文化口径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⑭李少惠、余君萍:《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图书与情报》2009年第6期,第51~54页。。谭秀阁、王峰虎研究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广电指标⑮谭秀阁、王峰虎:《基于DEA的我国公共文化投入效率研究》,《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第90~93页。。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对象范围还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而不同文化口径的选择与当前我国文化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
五、研究展望
(一)尝试以“五个内核、七个要素”为基本内涵的绩效评价逻辑范式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足,指标规模参差不齐、指标结构不够合理、文化口径尚不统一。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基本在3E原则(经济、效率和效果)和“投入—产出—结果”的逻辑框架下发展,不同学者结合实际进行演化更新。下一步,要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逻辑体系和框架进行研究提炼,可从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对象结构、服务载体与功能定位5个方面,梳理不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特征及其绩效评价核心维度;从绩效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理论、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7个方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逻辑分析框架和流程图,形成以“五个内核—七个要素”为基本内涵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范式,进而提高绩效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评价结果科学性。
(二)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建设水平或服务供给能力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主体、评价理论、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都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但随着居民需求水平提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加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重心应放在服务质量和效果上,特别是群众满意度水平。研究也要从供给建设评价向需求群众满意度评价为重心转变。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偏好类型差异,造成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内涵差异很大,使得评价方法和指标较传统建设能力评价有较大差异,要强调聚焦而非笼统。
(三)不断关注新兴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绩效研究
已有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国家、地方政府、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目标上,对新兴的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载体、非政府文化组织、城乡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等研究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特征要求。下一步,研究目标对象要追踪前沿和深入基层。追踪前沿就是要紧紧追踪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或载体等前沿趋势,了解新兴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或内容的特征规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理念、方法和指标,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深入基层就是要向基层一线扎根,传统静态统计数据难以反映基层鲜活动态,要深入基层田野调查、长期追踪访谈,才能深刻系统了解问题本质成因,才能设计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并获高质量的实证数据。
(四)要对绩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提炼归类和创新拓展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综合评价法,通过特定方法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综合的核心指标进行评价,具体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不够统一,较少研究选择多元回归或结构方程模型等进行绩效影响因素检验和判断,导致当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种类散杂不精,评价结果科学解释的功能发挥不足。下一步,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要从不同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对象等角度,对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梳理系统归类,提高不同研究间的关联性和可比性。同时要适时拓展深化方法论,要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论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活动中,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解释功能和内在规律挖掘功能。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 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Pub lic Cu lture Service
Kou Yin(The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Huang Feng(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themodernization of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culture department.It is imperative to conduct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research perspective,research object,technology method and index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targe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direction is to use the“five cores and seven elements”a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ogic paradigm,to put the satisfaction ofmasses as the co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o constan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merging and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ubjects,to refin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novation expans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system.
Public Culture Service;Performance Evaluation;Literature Review
10.19468/j.cnki.2096-1987.2016.04.009
寇垠,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文化经济学、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营中财政保障标准与保障方式研究”(13ZD0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研究”,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黄凤,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