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时空的共鸣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歌相似点探索与研究

2016-03-16余运伟薛晶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田园诗陶渊明

余运伟,薛晶洁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跨越时空的共鸣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歌相似点探索与研究

余运伟,薛晶洁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章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歌之共性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借以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华兹华斯;陶渊明;田园诗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作为湖畔派诗人代表,推崇自然之美而被世人铭记。东晋诗人陶渊明(352或365-427)被誉为中国文学田园诗的奠基人,其人品和诗作在中国文学中同样被世人推崇。他们虽然生活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却都挚爱宁静的田园生活,从自然之美中汲取灵感。两位诗人的诗作在中英文化中影响深远,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共通之桥。悠然自然之情、诗化自然之美、以相同的田园诗歌主题,呈现跨越时空的共鸣。中西方学者对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研究都投以相当关注,然而,二者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二人对田园诗的杰出贡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比较两位诗人的作品,来探讨他们田园诗作跨越时空的共鸣。

一、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的地位和贡献

田园诗取材于自然界的山水风光、乡村田园的悠闲生活,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尽管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生活在迥然不同的时空,但他们都热爱自然,享受幽静的田园生活,对于东西方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兹华斯许多有影响的诗作都围绕着相同的主题——自然之美,特别是湖畔之美,其典型代表《水仙花》《早春诗行》《丁登寺》等,抒发情感、质朴、美之愉悦。这些田园诗简朴凝练、意象丰富,秉承了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的信条:“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的情感”,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摈弃了当时人们所恪守的典雅、高贵的创作观念。法国大革命及革命后的暴力给华兹华斯带来强烈震撼,随后他把热情转向质朴的生活,其田园诗创作也日臻成熟。除了描写自然之美,也以普通人的生活事件和场景作为其诗歌主题。华兹华斯的田园诗作影响巨大,为后来诗人约翰·济慈、珀西·比希·雪莱和乔治·戈登·拜伦开启了田园诗创作之门。

无独有偶,陶渊明在中国文学中的至高地位也源其幽美的田园诗。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描写乡村生活和自然之美。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尤为著名。他的诗恬淡自然、朴实生动、意境高远。其后的唐代诗歌,特别是风景田园诗,以及自宋以来的“简朴”“自然”之诗风,都深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成为人类的精神瑰宝,对后世作家带来深远影响。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尽管身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但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探索出了诗作的“形式和内容上的自然之风”,这一新的写作方法,以及诗作呈现出的新特点,为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他们田园诗的开创地位。

二、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相似点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生活在相隔遥远的时空,文化背景不同。尽管如此,两位诗人都是著名的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在语言风格和诗歌主题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回归乡村生活

两位诗人都经历了家庭之不幸、社会之动荡、希望之破灭。这种不幸和动荡使他们转向乡村,寻求安慰和宁静。

华兹华斯出生在湖畔之滨。幸福的童年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就成了孤儿。大学期间,他看不惯英格兰的政治社会,对法国革命热情很高。“他的确是所有诗人中最革命的,这并不奇怪,他生活在大革命时代。”[1]1789年巴士底狱被攻破之时,华兹华斯在诗作《序曲:1850》中对这一事件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Europe at that time was thrilled with joy,/France standing on the top of golden hours,/And human nature seeming born again.

(欧洲此时欢乐无比,/法国矗立在金色时光之巅,/人性仿佛重生。)

然而,大革命最终被镇压,华兹华斯厌倦了动荡的社会和生活,回到英国湖畔,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找回身心的安宁。“他把对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转向了文学革命,为了拯救人的心灵创建了自己的诗歌思想。”[2]乡村之美最终成为他诗歌的永恒主题。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7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接受忠君报国的教育,谋求政治理想。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政治生涯之后,陶渊明深谙官场腐败,急需新的事物净化心灵。41岁时卸任彭泽令,回归故里。他在《归园田居》中这样描写其怅然的政治经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尽管乡村物资匮乏,村民的诚实和质朴使他愉悦。自此之后,陶渊明以自然为挚友,自乐于耕作、读书和饮酒。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都经历了现实和理想不可调和的冲突,严酷的现实使抱负受挫,然而理想却使他们重获新生。某种程度而言,幻灭的理想成就了他们的田园诗。回归乡村生活,华兹华斯和陶渊明遁入自然之宁静,并付诸于诗歌创作。

(二)诗歌语言

读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田园诗,引人入胜的既有静谧的田园生活,也有质朴的语言,他们都采用普通人的淳朴语言来写诗。

华兹华斯认为诗人应当选择底层人的生活,使用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们经常与物质精华交流,并从中创造出最好的语言”。[3]他抨击十八世纪诗人所谓典雅高贵之诗语。在他看来,平民缺少商业社会的虚荣和做作,他们的语言更接近自然,更易采纳和理解。因此在诗歌创作中他自始至终都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在《不朽颂》这篇长而复杂的诗中,他希望紧握自然之荣耀,这一点只有少年能够欣赏。这首诗即便寓意深刻,华兹华斯却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加以表述。在诗的最后部分他这样写道:

“Thanks to the human heart by which we live,/Thanks to its tenderness,its joys,and fears,/To me the meanest flower that blows can give,/Thoughts that do often lie too deep for tear.”

(感谢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心灵,/感谢它的温柔、欢乐与忧惧,/对于我,最卑微的野花也能唤起,/那泪水不及的最深处的思绪。)

他用简朴自然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温柔”“欢乐”“忧惧”“最卑微的野花”。借助于这些普通词汇和载体,我们可以感知他那颗伟大的心和深深的忧伤。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当时盛行玄学诗和赋。赋和玄学诗语词雕饰,修辞考究,流行于上流社会知识阶层。为避开这种时尚、接近普通人,陶渊明用朴素的语言创作诗歌。他认为人之自由精神,应在自然和谐的生活中自由生长和扩展。陶渊明坚持用质朴的语言写诗,开启了古典诗歌的新纪元。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语言无任何雕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这首诗物象平常,语言无华。”[4]其意象虽易辨,意象和实物之诗句却难分。因为诗既是诗人的心声,也是乡村生活的写照。“狗吠”“荷锄”“深巷”等使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质朴之美跃然而出。无需雕琢,仅借常用的名词、动词和几个形容词就展现了其丰富经历。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回归自然之喜悦。他在大自然面前如同羁鸟重获自由,[5]在经历三十年为官生活之后,迫不及待地欣赏乡村的美景。

这种诗歌革命在中西方文学发展中贡献巨大,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在中西文学史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田园诗主题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相同点还包括诗歌主题:两位诗人的诗都描写自然之美,都看重乡村生活。

1.自然之美。崇尚自然是华兹华斯诗歌思想的核心,“其大多数田园诗都描写自然和乡村生活事件”。[6]英格兰北部的湖畔是他的家乡,那里湖泊连片、水仙连绵、白浪、蓝天,他爱无止境。无论走到哪里,他绝不会忘记故乡,这里是他孩提的梦幻和一生的精神伊甸园。他喜欢倾听这里自然的呼唤,喜欢与各种生物交流,以获取内心的安慰。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好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到自然美。诗人漫游在山丘、谷地,猛然发现湖畔大片的水仙花,随风嬉舞、波荡: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起初读者看到的是“一簇”水仙,诗人笔锋一转,“重又整理思绪,看到了‘一片’”。[7]作者继而突显金色,鲜活的水仙顿现。华兹华斯继续描写水仙:“它们密集象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作者展现了湖光荡漾,水仙绽放的美景。诗人成功地把自己的孤独比作幸福、有活力的水仙。水仙花是自然的象征,给诗人快乐和安慰。对华兹华斯而言,大自然使他重振精神,带给他幸福和美好的记忆,使他孤寂时得到安慰。

与华兹华斯一样,陶渊明也爱花,尤其是菊花和鸟。他在《饮酒》(其七)里描写菊花: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描写饮酒和赏菊的休闲心情。菊花是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代表高贵的感情和令人敬佩的品格,菊花独傲寒霜,百花凋零后独自绽放;诗中也描写众鸟归巢,或自由飞翔,栖息云雾山峰。这些诗句动中有静,在宁静的黄昏,众鸟归巢的场景更形象幽美,[8]诗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

2.看重乡村生活。华兹华斯和陶渊明都以自然诗来赞美自然,更为重要的是,两位诗人都看重乡村生活,同情乡村平民,这些也是他们田园诗的共同主题。

华兹华斯认为,真正的诗人能够找到表达真感情的唯一地方,在“谦卑的乡下……仅于此处,心灵的激情才能重生沃土”。在这种状态下,“人之激情与自然的魅力和永恒融为一体”。[9]他认为,湖畔地区的居民有别于英格兰他处,他们“谦卑质朴”,未被腐化。

《孤独的割麦女》这首诗的主题就是勾勒平民生活的代表。华兹华斯用这首诗赞美接近自然的人们。以下诗行选自这首诗:

“Behold her,single in the field,/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Stop here,or gently pass!/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这首简短的抒情诗,描写收获季节,一个孤独的割麦女在田野里一边割麦、捆麦,一边唱歌。在华兹华斯看来,割麦女的歌唱实际上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放飞个人自由。不仅如此,对割麦女的描写也反映了乡村居民的贫穷和生活艰辛,展现了诗人关心穷人的情怀。在动人的旋律中,孤独的割麦女和壮美的自然交织一起,诗人的想象力随之沸腾,因此决心把香姑割麦的流动时刻铸就在永恒的田园诗画中。[10]

在遥远的东方,陶渊明与之呼应。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移居》等诗篇中描绘了乡村生活。这些诗刻画普通的乡村人物和细腻的感情。在《归园田居》(其一)里,陶渊明展现了这样的画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普通的意象在乡村随处可见,给人永恒、宁静的美感。在《归园田居》(其二)里,陶渊明有以下诗行:“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用来描述村民交往随和,以及其劳作的辛苦。《移居》中他还描述他与朋友读书赏文的情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的大多数诗都基于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们能够对诗人个人和他的田园诗产生共鸣。

总之,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在诗歌主题方面共通:都描写乡村之美,看重乡村生活。在他们的田园诗里,主人公是贫穷的底层人,他们生活简朴、快乐,享受生活的美。

四、结语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这两位中西田园诗人展示了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挚爱乡村生活,都用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的语言创作田园诗。两位诗人把自然作为田园诗的共同主题,通过回归自然,接触乡村人民,他们意识到天真纯朴的重要性。他们在田园诗里竭力表现自然带给人们的最真诚的情感和内心的抚慰。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很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找到我们在自然中的恰当位置。因为自然对人而言,是人们形体和心灵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珍爱。两位诗人都采用淳朴自然的语言,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这种“淳朴”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虽时代不同,所处迥异,两位诗人在田园诗创作中却呈现诸多相似之处,跨越时空,交相辉映,为中西文化交往搭起了隐形的文化桥梁。

[1]Purkis,John.A Preface to Wordsworth[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2]Hobsbaum,Philip.ed.William Wordsworth Selected Poetry and Prose[M].London:Routledge,1989.

[3]Manson,Michael.ed.William Wordsworth,“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M].London:Longman,1992.

[4]Charles,Kwong.“The Rural World of Chinese ‘Farmstead Poetry’ (Tianyuan Shi):How Far Is It Pastoral?”,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 (CLEAR)[C].1993.

[5]刘姗.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Rubinstein,Annette,T.The Great Trad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Shakespeare to Shaw VolumeⅡ[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7]Cowell,Raymond.ed.Critics on Wordsworth[M].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73

[8]吴小如,韦凤娟,骆玉明,等.陶渊明诗词鉴赏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9]Selincourt,E.ed.The Poetical Works of William Wordsworth[M].Chicago:The Henneberry Company,1952(2).

[10]苏煜.英国诗歌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思 动

Echo of Time and Space Crossing——Similaties in the Poetry of Wordsworth and Tao Yuanming

YU Yun-wei,XUE Jing-ji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By comparing the British romantic poet Wordsworth and Chinese idyllist Tao Yuanming,their works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It also attempts to make an enlightenment for China’s poetry. This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oetry and culture.

Wordsworth;Tao Yuanming;pastoral poetry

2016-01-25

2016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JY065。

余运伟(1965-),女,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

1004—5856(2016)10—0104—04

I207.22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6.10.024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田园诗陶渊明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你好,陶渊明
田园诗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