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6-03-16欣,王

关键词:立体化转型发展教学模式

邱 欣,王 莹

(1.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基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邱欣1,王莹2

(1.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435003;2.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加的严峻形势下,为满足社会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如何培养出具有“应用性,技术性”且能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是各高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行立体化教学的模式,将多元化的教学思想融入至教学过程中,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新的尝试。

〔关键词〕转型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新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地方高校将步入大调整时期,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特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点。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教学模式,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并落实到各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名称更改为“视觉传达设计”,这标志着作为“文创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了对口的高等人才培养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以某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信息采用视觉符号语言的形式特征进行传达的设计活动过程。其涉及的行业领域包括:广告行业、商品包装行业、媒体出版行业、品牌营销行业等。随着我国“文创产业”的长足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之息息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是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额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转型发展阶段必须完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及时研究、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向,针对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形成教学个性。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1、师资力量不强,生源质量较差

由于地方高校多处于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办学实力、生活条件和环境氛围较之发达地区高校略显不足。一方面,在师资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略显疲惫,许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或不愿前来应聘任教,或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等方面的问题离职跳槽。另外,对于在职教师自身而言由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并且缺乏再学习的机会,于是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发,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在招生规模上逐年递增,然而学生数量上去了但质量普遍较差,在日常教学中反映出学生专业基础素质薄弱,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致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地方高校较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反之学校办学水平也难以得到社会认同。

2、教学模式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对前沿资讯、最新流行趋势和潮流保持敏感性,由于地方高校的区域性限制致使信息获取相对滞后,在拟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进行课程设置上只能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例如:一些院校仍保留原平面、装潢设计专业的传统,简单复制传统美术教育或参考设计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缺乏自主创新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就现阶段来看,某些高校在教学理念及管理上仍存在技术性问题,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首先,课程排序不合理,学生在未系统学习设计基础理论就被安排上设计应用课程。一方面课程排序没有考虑课程间的联系有碍教师的专业技能的传授,另一方面使学生难以对专业知识构建有系统的了解。其次,专业课学时安排不科学,很多时候由于学校在学期教学周数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某一时间段被同时安排完成三到四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专业课程间缺乏衔接,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致使学生学习负载过重,对于知识的接受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最后,在课程实践环节上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是应用型人才,需要融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但在地方高校较难实现往往以书本知识为主体,实践仅限于专业实习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偏弱离应用技术型要求相差甚远。

3、专业实践弱化,就业能力不足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对于实践性、应用性高要求的专业,早在现代设计教育发源地“包豪斯”就已经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地方高校提供给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则相应匮乏,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学校在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上投入较少。另一方面,产学研一体化的构建难以实现,学校难以与专业性强、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的知名设计公司或广告传媒企业建立长效联系。再者,受地域性限制,在校生缺少参与社会上举办的设计展示、专业学术交流以及听受国内外设计大师讲座的活动机会。因此,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的设计作品多为“学院派”风格,设计内容过于理想主义与社会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对于高校而言,应该紧跟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需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需求分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出众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循规蹈矩的停留于“平面、装潢”情结。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

1、建立同一学期专业课程间的横向联系

横向联系指的是在专业课程安排过程中,将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知识的累积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进行排序,将这些课程整合起来先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上采取专业知识涵盖在应用过程中,或将多门课程相结合完成课题训练,使一个学期的课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横向联系要求不同课程的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集体讨论课程安排和知识结构的分布,授课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每位教师都应熟悉与掌握,以此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学生则需根据各课程中老师的教学安排,尝试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发挥想象,并在自己的课程作业中展现出来。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强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达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系统化,知识链和教学体系更加清晰,能更好地反映出学习的成果。

2、建立不同学期专业课程的纵向联系

纵向联系是指建立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之间专业课程的相互作用联系。由于各类专业课程被分别安排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间存在“时差”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的“断裂”现象。学生在接受新开课程的知识时难以将先导知识融入进来,所以不利于学生的对先导知识的学以致用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我们需要在每一个学期里,找出与本门课程相关联的课程与学生再进行一次知识的梳理,使其两两对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体系。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体现了纵向联系这根纵深时间轴,它涵盖了大学的整个时间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金字塔结构,更大的知识面涵盖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随着逐年的深入学习扩展知识累积的丰富,其创新与实践能力就越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对新旧知识不进行串联,任由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去应对教学任务,即便临近大四毕业,发现其专业素质较弱无法应对社会市场需求。因此,我们更应在教学中强化纵向联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建立同一学科内的专业方向课程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于设计学学科的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专业方向在课程教学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学层面来看要建立同一学科内的专业课程联系对于教师而言,要精于研究各专业方向课程之间的衔接处,寻求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的切入点,而后拼组式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设计学学科下属的专业方向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在进行单一专业方向的设计实践时,往往会穿插入其他专业方向所及内容,因此,尝试将这些专业在教学层面上进行整合,在一些互通性设计实践项目中连结,组建综合性的学生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使不同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反映在同一件事务上,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通过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自身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方面也有较大的益处。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拟解决的问题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情境的“碎片化”现象,健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知识链。从学生角度看,它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信息量更大更具体,知识不再是以往的“碎片”式结构,学生能获取到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它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理论课程不再排斥,感觉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并按照教师的要求一起做和实际生活相关的设计项目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竞争、参与社会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从教师角度看,它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形成了教师间沟通交流的常态化,激发了教师自主学习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良性动力。另外,可以促成教师科研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在课后将实践用在设计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不只是通过设计实践“赚钱”,而是一个带“研究性”的设计实践,使教学活动更能成为创造性活动,更利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从学校角度看,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立体化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可以被推广至其他学科专业。它有利于整合相关或相似的专业知识,使知识的分类更明确,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学生更乐于去获取知识并赋予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市场真正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重点在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决定着人才竞争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须从现行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内因与外因,发觉教学模式的不合理之处,正视其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调研学生专业素养不高的普遍化问题。结合上述系列问题,我们应立足社会经济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急切需求,适时转变更新教育理念,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满足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以此而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焱.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大学教育,2014,(3).

[2]廖莎,刘畅.论应用型本科教育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2).

[3]燕敏.地方综合性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型教学模式思考[J].艺术教育,2014,(4).

[4]郑建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2).

[5]袁伟静,王兴彬,杨晓萍.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

[6]赵朴.高校转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12).

(责任编辑:王国红)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2015C22)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邱欣,女,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王莹,男,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4- 0103- 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4.025

猜你喜欢

立体化转型发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