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黔东南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策略

2016-03-16

环球市场 2016年7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贵州省城镇

刘 娟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黔东南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策略

刘 娟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贵州省东南部区域为黔东南州,此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处在非常落后的一个状态之下。接下来,文章针对黔东南州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情况、功能结构做出了系统性的优化,以促使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达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与科学性协调,实现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区域协调;城镇体系规划;策略;黔东南州

1 黔东南州基本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位置,东部邻近湖南省的怀化,西部连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河池地区互相连接,北部抵达遵义市与铜仁市。黔东南州内部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十分富足,州内部包含很多的国家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区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贵州省东大门的黔东南州,目前包含了:贵州、沪昆高速公路,320/321国道、湘黔铁路与株六铁路复线都穿过此地。除此之外,伴随着贵广高速铁路与州内其他高速公诉建成通车,黔东南州交通所具备的显著优势变得更为显著。

2 黔东南州的发展

2.1综合评价

黔东南州目前包含了1所城市15个县,站在城镇的分布现状角度进行分析:西部与北部地区城市分布是比较集中的,其中,南部与东部地区分布的比较稀疏。黔东南州府凯里市位于该地区的西部,是整个贵州省东部非常重要的城市中心。

2.1.1区位优势

黔东南州邻近湖南省与广西省,是整个贵州省的“东大门”,位于珠三角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域黔中经济区的辐射区域,作为贵州省东部经济的关键中心地域,是贵州省与周边沿海产业相互连接的桥头堡。

2.1.2交通优势

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与东部、西部地区互相连接的重要地区,是交通布局的战略位置。伴随着夏蓉高速公路的正式开通与贵广高速铁路的正式建成通车,黔东南州逐渐演变为贵州省东部交通的中心枢纽。由整个城市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基础设施给黔东南州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从目前各城市与县乡的具体现状来看,交通情况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目前各城市、县乡的基本状况来看,交通给黔东南州城镇的协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州北部地区在凯里市的覆盖范围当中,南部与市中心距离比较远,为此,属于独立的一片区域。

2.1.3资源优势

黔东南州的资源是非常有独特之处的,属于我国全国范围的28个重点林区之一,是贵州省最为关键的林材生产基地。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了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风景区,各自占到国家级与省级风景区的17%和15%的比重,有收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侗族大歌等多项遗产,遗产数量非常大,可以说占据了全国地州市首位。

2.1.4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

由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最近几年,黔东南州发展状态是比较好的,可是,从目前的总体状况来看,各地区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黔东南州主要以种植业与畜牧业为主,三产重点发展旅游业、旅游服务业及现代化服务业。二产开始具有了明显的区域化、区别化的明显特点。除传统农副食品加工与旅游商品加工的基础上,木材与建材的加工产业大体上在清水江流域分布,在台江、剑河区域有民族制造业的分布,镇远、天柱区域与黄平、丹寨区域有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的分布。

2.1.5城镇发展不平衡

黔东南州城镇密度在整个贵州省东部地区水平是非常高的,可是,州府凯里市的城市占据首要位置,城市发展过程中并不平衡,各个县的发展状况并不好,除凯里市以外,仅包含黄平、榕江、黎平、天柱、镇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

2.2发展问题

黔东南州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本地区地势状况的影响,交通动脉主要以放射状的状态分布,但是,其内部交通联系等级过低,比较疏松,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在较低的一种状态下。各产业发展仍然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很多城镇的聚集性能并不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城镇化发展水平过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较差。

3 黔东南州城镇结构及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策略

3.1城镇结构

黔东南州诚征结构系统会逐渐形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5大基础层次,通过各层次的相互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黔东南州城镇的共同发展。

3.2协调发展模式

黔东南州城镇协调发展模式并非是单一的城市优化模式,是在探索一种与黔东南州城镇组群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以黔东南州的目前分布及发展状况来看,城镇组群的不断发展是将中心辐射圈层模式、带状发展模式及多心协作模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3空间分布结构

规划形式将以“一核、两级、三群、三轴”为中心的州城城镇空间布局模式。是将凯里核心区域作为州区域发展的中心,黔东、黎平、作为区域发展的二级核心地区。大力培育凯里、黔东、黎从榕三大城市组群,以先进的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通道为依托,逐渐发展成△型的城镇发展轴,同时将次级区域城乡协作发展作为基础,促使州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顺利实现。

3.4等级规模结构

对州区域城镇的规划是将州区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区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及一般镇五大级别,在城镇规模发展的过程当中,挑选某些城镇作为发展的主要区域,以促使其现有级别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实施撤乡建镇措施,以增加目前城镇系统在等级结构与空间布局结构中的薄弱区域。

3.5交通设施共享策略

在目前综合交通一体化推进城镇组群协调发展的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逐渐促使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无缝链接的顺利实现。

4 结束语

黔东南州城镇体系区域协调发展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以促使各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联系更加紧密,明确分工,在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过程中,实现均衡性共同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不但会遭受到来自区域层面内力的影响,并且会受到来自各地区政府部门的外部推动力量。与此同时,需要重视市场机制在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推动型作用,所以,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多主体、多层面、多种经济关系与多目标共同实现的现实状况。

[1]邹军,张京祥.城镇体系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孙久文.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中国城镇化道路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3(5):99-100.

[3]易斌,瞿国方.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与研究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展望[J].规划师,2013(5):36-37.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贵州省城镇
贵州省种公牛站
捕鱼节上捉鱼忙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补妆
文化边城镇远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