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趋势探析
2016-03-16钱静雅秦丽英
钱静雅 秦丽英
河北地质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趋势探析
钱静雅秦丽英
河北地质大学图书馆
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学科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大亮点,成为满足用户泛在化需求、推动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概念,然后结合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现状,在加强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区域性学科服务联盟、组建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团队、完善学科服务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概述
随着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知识创新和信息服务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更多的活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日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课题。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顺应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泛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它是学科馆员以团队形式通过项目合作主动嵌入到用户教学、科研与学习活动中,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泛在化、多视角和交叉融合的知识服务。学科服务是由学科馆员依托学科信息资源,面向特定机构和个人因地制宜地开展科研活动而提供的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推广学科服务通常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协作,旨在为教学、科研的自主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撑,大幅度提高高校的整体绩效,以彰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力。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可行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用户对广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作为信息传递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借助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学科服务,不断增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工作,对于有效支撑高校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对院系、重点科研团队进行定期联络与需求反馈,采取与用户实时互动及合作的方式完成新的知识产品,使学科资源建设更加符合高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学科服务不仅带来了人力资源及知识的流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发挥到极致。
第二、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可见度与利用率,使高校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显露出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流通、共享及应用,增强了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唯有坚持不懈地探索学科服务,营造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三、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展学科服务需要学科馆员主动深入到科研队伍中了解教学与科研进展等情况,为用户提供集文章、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连续性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针对性专题服务。因此,要求学科馆员必须精通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相关知识、增长才干,不断丰富自身的职业信息素养,这不仅密切了高校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馆员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现状
学科服务已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十几年,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学科服务和当前信息环境尚存在不协调因素,仍然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学科服务仅限于信息咨询参考、资源推广、需求调研等这类基础性服务,关于实质性的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都有待提升。
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
面向创新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项系统的艰巨工程,必须相应地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来加强学科服务建设,既要考虑用户学科信息资源需求,又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即馆员的整体素质、服务模式以及图书馆馆藏建设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术科研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一)加强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高校图书馆应逐年加大对学科专业文献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专业文献在图书馆各类文献中的比重,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引进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和电子出版物等充实馆藏。
2、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整合网络虚拟资源和馆藏实体资源,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学科数据库,全面反映该学科的文献、网上学术论坛、重点学科专家学术成果等。
3、建立区域性学科服务联盟
构建区域内学科服务联盟平台,实现对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链接,通过合作形成规模化效应,提高影响力,可大大丰富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既可避免因资源重复购买而造成的浪费,也能互通有无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二)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素质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灵魂”,身兼馆藏资源建设者、信息素养教育者、参考咨询服务者等多重身份,学科服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因此,学科馆员较其他馆员有着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必须具备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精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较强的业务水平及沟通能力等,通过培训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增强其执业能力,切实打造出复合型全面人才,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服务模式,是学科服务发展的新方向,是学科馆员主动嵌入到师生、科研人员中,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从数据庞大的信息库中以最快速度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针对性地为学术科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用户在大数据时代高效、快捷、精准地提供更多前瞻性、实用性的学术动态及知识产品,继而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各类教学、科研活动中,深度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文献信息保障。
(四)组建高效率的学科服务团队
改革图书馆传统的组织机构,组建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学科服务团队,发挥团队的创造性和专业优势,提炼团队精神,提供定题跟踪服务,实现学科服务对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学科团队集合了团体队员的智慧和力量,避免了学科馆员单枪匹马的作战障碍。通过成员的分工合作与研究探讨,更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为科研团队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产品,进一步提升学科服务水平积累经验。
五、结束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循序渐进地开辟一条适合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学科信息服务之路。首先在保证基本服务高效完成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科馆员对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度探索和协同创新,进而完善与丰富多层面的学科服务内容,将学科服务不断引向深入,为发展成为动态的、互动的、全面的学科服务型图书馆而奋斗。
[1]陈蔚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管理创新研究[J].晋图学刊,2014,142(3):38-39.
[2]张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改进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26(12):61-62.
[3]赵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浅析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4(1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