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3-16曾宏
曾 宏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曾 宏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目前就业形势的紧迫使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推进高职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加强优势互补。本文根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新现状,针对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创新能力;校企合作;高职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平台,青年学生也必将成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它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端职业技能和高层次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高职教育不仅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1 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1.1 内涵
创新能力,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整合、优化自我资源,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一种行为能力,是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更新、改变、创造新事物方面的有效运用。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质是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在个体知识、能力结构中处于统摄和综合其他诸元素的核心地位,具体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启迪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素质等等。
1.2 重要性
1.2.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打造出一批具有开创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方式不断调整的客观需要,将对服务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2.2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基本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注重知识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对纠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际、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教学”等问题,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1.2.3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避免紧张的就业形势。面对目前就业严峻的新社会,高职毕业生往往更加注重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往往忽略了“另辟蹊径”去寻求创业之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引领和帮助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创新创业风气,在圆了自己“创业梦”的同时,也为别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社会就业压力。
2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认识不到位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各高职院校已逐渐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国家人才计划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是,这远远不够。截至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从资金支持上还是从培养活动的体现上都存在差距,比如说,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没有真正意识到各项活动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直接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所在。因此,无论是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协议,还是建立了培训基地,或者仅是人员间的交流合作,校企合作仅仅将培养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技能学习方面,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塑造,这种意识与当下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违背,难以在校企合作中明显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2 合作基础不扎实
提高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也不能保证校企合作作用的有效发挥。因为当前丰富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属于初级阶段,合作基础很不扎实,因此想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出实际效果,就更需要在合作基础上有所提高。当下多数校企合作之间基本形成了实训场所,但是缺乏系统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实习计划、成果考核等细化的管理和实施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措施的实行过程中,校企合作并没有更多地去关注和融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聘请的专家、教授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创业教育过程的参与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影响甚微。
2.3 合作机制运作不畅
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创新能力着重体现在创新创业能力上,因此注重它的实际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突出。然而,当下校企合作缺乏畅通完整的运作机制,只是重点培养了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想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进自主实践和实际运营,就必须使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发挥作用,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创建具体的操作平台,形成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高校迫切需要调整课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企业则需要强化参与合作开发课程、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控机制和提供政策性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同时也应该提供具体的金融支持。
3 如何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改革校企合作形式,实行订单培养模式
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中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展互惠双赢的深层次合作——订单培养,采用 “定向培训”等校企合作形式,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具体的、实际的、可实现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落实具体措施,如开设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课程、联合编制创业教程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创业形势,学会评估创业风险并懂得降低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设计过程、操作策略以及技巧等,增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不在空口说话、纸上谈兵。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会更加完整,也会更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避免失败。
3.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企业对口人才
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号召,采用“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团队互动学习、案例学、虚拟仿真等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专业实际情况与生产企业对口,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综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3.3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实践应用平台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除了相关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要参与到实践演练中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中,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更多的也只是“纸上谈兵”。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新生参观学习企业的工作模式和运营模式,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凭借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如创新工作室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本着“资源共享”原则,与合作企业成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设备与环境,激发学生们发明创造的潜能。
3.4 校企协同建设优秀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保驾护航。创业指导教师不同于理论基础课教师,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承担教学指导任务。优秀的师资团队既包括校内的专职教师,也要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者和公司管理人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说服力和有效性的指导方法。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共同研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的平台,同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企业顶岗锻炼的机会,使得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的相关证书,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具体的实际水平和操作能力。
3.5 开展系列训练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熏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联合开展系列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活动,良好的创新创业风气,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实践队伍中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创新学生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塑造创新人格等都离不开丰富的课余活动,比如说由企业赞助、学校组织实施的系列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创新创业主题讲座,成立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等系列活动。
3.6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保障机制
建立校企间的保障机制是保证校企合作实质性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的需要。比如,成立专门的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定合作模式、紧密程度、合作内容等等。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专门部门负责定期沟通联络双方,跟进实际开展的进度,调查效果。一方面,积极引进教育人才、提升师资力量,如企业富有经验的专家,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师资结构,推进项目进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条件,推动企业科研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同时,机制要更加完善,保障实施阶段的全部过程,尤其是在激励、考评等方面机制的建立,这样才能保证该有的效果。
[1]高双喜.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 才智,2016
[2]崔玲珑,付达杰.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 科技广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