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鲽砚庐联吟集》的夫妻情意及文学史意义*

2016-03-16骆新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联句夫妻丈夫

骆新泉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鲽砚庐联吟集》的夫妻情意及文学史意义*

骆新泉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沈秉成、严永华是晚清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对以“联吟”结集的夫妻诗人。沈、严夫妻联吟诗共29题82首,皆以时间为序录入《鲽砚庐联吟集》,自然形成情感有别的四个时段:新婚燕尔的旖旎情怀、婚后十年的聚少离多、十年耦园的共居时光和随夫六年的游宦生涯。古代夫妻联吟多为酬唱赠和,而沈、严夫妻联吟除了唱和之外,还有联句和同作,尤显难得。

沈秉成;严永华;《鲽砚庐联吟集》;夫妻情意;文学史意义

一、沈秉成、严永华概述

晚清沈秉成、严永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对以“联吟”结集的夫妻诗人,诗集名为《鲽砚庐联吟集》(以下简称《集》)。

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辉,字仲复,号听蕉,自号耦园主人,归安人(今浙江湖州)。其早慧而好读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咸丰六年(1856)进士,出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为藏书家、鉴赏家。历任编修,侍讲,苏松太兵备道,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苏淞太道道台,河南、四川、广西、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各地按察使等职,有政声。44岁娶严永华为继室,后因进谏罢官,于光绪二年(1876)引疾携妻退隐吴中(今苏州市),购得“涉园”废址,扩建后更名“耦园”,夫妻闲居耦园十年,光绪十一年(1885)再度起用。工诗文书法,酷嗜金石字画、古籍碑帖,所藏金石鼎彝、字画典籍皆精绝,藏书过万卷,多为宋本珍贵典籍。曾得石,中多“雀眼”(端砚上的一种圆形纹),剖之似鱼形,制为二砚,名曰“鲽”(比目鱼之一种),因以“鲽砚庐”为书斋名,署其居为鲽砚庐听橹楼。著述有《蚕桑辑要》《鲽砚庐金石款识》《鲽砚斋书目》《所见书画录》《榕湖经舍藏书目录》《夏小正传笺》《鲽砚庐联吟集》。

严永华(1838-1890),字少蓝,号不栉书生。浙江桐乡人,云南顺宁府知府严廷珏女,29岁嫁沈秉成为继室。诗笔超逸,擅长丹青,堪称一代才女。严氏文行兼美,胞兄缁生对其评价极高:“姊妹三人中,妹性最敏,领会独多。吾母王太夫人擅闺中三绝(指诗、书、画)……妹独善承亲训,学辄有成,所谓天授诗学者,此也。”[1](P786)张万皮序则言:“(严永华)幼娴吟咏,其兄缁生太史奇赏之,不减太冲之于左芬也。其仲兄叔和守石阡,夫人奉母以从。会有叛夷之变……夫人仓卒负母,冒白刃,逾垣以出,获免于难,此其大义彪列,至性感人”[1](P783)。沈、严姻缘颇传奇,因缘之起,即兆于诗。咸丰庚申、辛酉年间(1860-1861),缁生与沈在京同居馆职,时相过从。一次严氏自黔南寄给缁生手绘花鸟四帧,并有题诗6章。缁生展之客座,为沈所见,深加叹羡,回家后向前配姚夫人述说此事,姚夫人笑曰:“君既慕此才女,他日可求为继室。”不意一时戏言,遂成百年佳谶。但封建社会中29岁初婚的女子实在少见,原因为何,不得而知。婚后随夫游宦多地,东则曾经沧海,北则亲睹皇居,西则远及炎荒,南则溯洄天堑,夫妻共处二十四年,往还数万里,琴瑟相和,唱和不断。著有《纫兰室诗钞》三卷、《鲽砚庐诗钞》二卷,并与其夫合撰《鲽砚庐联吟集》(以下简称《集》)。从集名看,《纫兰室诗钞》当系于归前作品,《鲽砚庐诗钞》当系于归后作品,后者虽有《夜望》《九日偕外子挈儿女登补读旧书楼》《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一首》《外子奉命巡抚广西述恩有作》《重九后一日寄诗为外子寿》《得外子行次来书却寄》等多首赠外诗,但因不在联吟范围,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鲽砚庐联吟集》情感探讨

集名中“联吟”系广义,包括酬唱、联句、同作三种形式。《集》中诗作本以时间先后顺次录入,故本文亦以时间为序讨论沈、严夫妻联吟诗的情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婚燕尔的旖旎情怀

沈在迎娶严氏之前已领略她的诗画才华,而严氏也从兄长口中得知沈之才学,倾慕不已,只是二人从未谋面,故当沈求婚时,严氏欣然应允,这在当时可算是自由恋爱了。沈迎娶严氏的具体时间是1876年农历十月的某一天,收入《集》中的第一组诗《同治丁卯十月严氏永华少蓝来归秉成先与其兄缁生太史蝶周曾以少蓝和诗六章见示今犹记忆即次韵为定情诗索和》已将写作背景交代清楚。这组诗共6组12首,是新郎写给新娘的定情诗并向新娘索和,新娘亦欣然酬和,自此琴瑟和谐,联吟不断。

第一组诗中,沈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和有八斗才之称的曹植喻严氏,称其“咏絮才华八斗多”;严氏和韵则首先表示对丈夫的尊敬,申明要牢记“慈闱训”,谨守妇道。第二组诗沈夸严氏是爱书籍不爱妆台的“名姝”;严氏则说夫家聘礼丰厚,世人争夸,并以“静好缘从翰墨来”概括良缘由来。第三组诗沈自谦是“天壤王朗”不足夸,远不如严氏才华(“叉手*叉手:唐诗人温庭筠别号。宋尤袤《全唐诗话·温庭筠》:“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高吟”);严氏则自谦“清才输咏絮”,“素钦”丈夫“硕学”,并夸说丈夫书法超过王羲之,希望“东君”能“善培弱植”。*弱植:身世寒微、势孤力单者。第四组诗沈自陈“报国惭无一事成”,如今娶“贤淑”为妻,是老天爷赏赐为我报晓警睡,以补救规谏帝王过失而报答圣上的;严氏则矜夸丈夫为官一方,以国计民生为重,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是如范仲淹一样的“贤良”。第五组诗沈又自谦是“冬烘”而壮志难酬,夸严氏是品评文章的好手,是自有天香在笔头能给自己精神慰藉的贤内助;严氏则称自己能嫁沈为妻,并与小姑仲雅、淑仪一道从之受诗法是“附庸风雅真堪幸”,希望与丈夫过偕隐林泉的生活。第六组诗沈强调不忘促成美满婚姻的严氏兄长缁生,在新婚时“思旧雨*旧雨:老朋友的代称,又叫“旧故”。此指严氏兄缁生。”;严氏则表态“为报和羹他日事,直调元化到无类”。总之,这六组定情诗处处洋溢着新婚之际浓密的爱意和相敬相爱的感情,这既是沈、严甜蜜爱情生活的缩影,也是幸福婚姻的开始。

《都门群季会饮长欢阁有寄怀诗即以阁名限韵却寄》2组诗,是新婚夫妻与沈诸弟在京都会饮时所作。第一组沈以“擘笺来劲敌,角胜到词场”矜夸妻子的文学才华,眉案饶清气、书籍列古香的自豪和相敬相爱的和谐;严氏和诗则称“箧中诗草富,袖里笔花香”的丈夫是“神仙侣”,愿与他“蓬壶日月长”。第二组诗沈说自古以来女子娴静美貌易得,但淹通诗画难得,严氏的美不在“栉”,而在“豪端”,能与善诗画的严氏相伴,就尘情全无。严氏和韵则延伸丈夫诗意,认为夫妻好合仅是寻常之事,难得的是琴书结挈,并结合社会现实,感慨“民困方忧溺,谁回既倒澜”,鼓励丈夫“出山作霖雨”去济世泽民。沈、严联吟恰如欧阳修所说的那样:“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2](P16)。

《竹溪小住寄怀》与《望书不至仍用前韵》是新婚期间沈与严氏短暂分离时思念妻子写下的,前诗交代自己乘船前往竹溪,在离家正一旬时“吟筒寄付比肩人”。后诗是因前诗寄出后迟迟收不到和韵,因步前韵再写一诗。诗人无法忍受“僻壤音书阻”,但当得知妻子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是“时迎外姑来寓”后,就欣然释怀了。后诗尾联“越纻吴缣传密意,相期白首总如新”透出一个中年男人对婚姻家庭的美好期望。严氏的2首和韵是一并回复的,第1首首句中的“叠叠云笺”四字,刻画出一位妻子在写诗封笺时的凝神、迟疑、深情,她关心丈夫的“眠食应无恙”,掐指计算丈夫归来时的“正好春”,感谢丈夫“能推爱慰慈亲”。第2首和韵交代了丈夫此次离家已是“吴橹声中又几旬”,夫妻之间的情意仅靠书信传递终不如当面问字、举案齐眉来得亲密无间,盼望丈夫早日归来与之一醉方休。古人的爱情婚姻模式大都是先结婚后恋爱,故以上诸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首首流淌着新婚夫妻卿卿我我的浓情蜜意和旖旎情怀。

(二)婚后十年的聚少离多

婚后沈、严夫妇的联吟没有间断,但集中在婚后前四年。婚后次年,作联吟诗4题5组12首,中有沈、严、缁生三人联吟长律一首。《戊辰正月三日自硖石至竹溪留月余寄怀》是婚后第四个月写的2组和韵诗,但已跨入戊辰年(1868)。沈写此诗时已客居竹溪一个多月,他抑制不住思妻情怀,第1组诗沈于尾联满怀期望地说“相忆还相慰,应销近别愁”;严氏和韵情感比丈夫浓郁得多,她含情怨遥夜,将离别的苦恼一概推到“无赖此扁舟”上,虽无理却更有情,她希望丈夫归帆莫滞留。第2组诗沈起句就责怪妻子长时间不寄来家书,以致于“连宵枕未安”,但这是欲扬先抑,颔联就说接到妻子来信后的欣喜若狂和百看不厌。颈联将娇妻置于“绣陌”“新雨”“珠帷”“嫩寒”四个柔美意象中,一为烘托严氏的娇媚,二为尾联“寄声珍重意,带眼*带眼:腰带上的孔眼。放宽或收紧腰带时用。莫愁宽”张本;严氏和韵开头就做自我检讨,为自己没能及时回复丈夫而深深后悔、惆怅难安,接着陈述“钩帘忍独看”的苦楚,推想丈夫于高阁之上也应怯露华寒,尾联又出无理之言:“一水盈盈隔,何由别思宽”。由此看来,竹溪当与妻子住处相隔不甚远。了解前述2组诗,再理解下面3首诗就容易了。正因前诗中沈责怪妻子不及时寄来家书使自己牵挂不已,故这组《寄怀外子》是严氏主动寄给丈夫的。她说“东风料峭”“暖意赊”,是因丈夫不在身边的心理感受,否则,这个冬季她不会感到寒冷。诗中叙述自己在家中尽一个妻子的孝道,为舅姑的坟墓种上树木,忆远时就以诗代柬,相思时就希望丈夫托梦还家;沈的和韵是2首,其一诉说自从离家后就不能与妻子联吟赋诗,而妻子“扫除牙慧”的真性情让自己感到愉悦,绘画技艺也极尽其妙。严迪昌先生说:“清代闺阁诗人是一个才女群体,她们几乎个个能诗善画,博通经史,并有诗词文集。”[3](P600)。此言用在严永华身上再恰当不过,她在《自竹溪返硖石舟中用养一斋荏平夜发韵》的和韵中就自陈是“懒度金针抛绣谱,爱摩粉本写青山”的。沈第2首和韵抒发午夜拥书兀坐的久别之愁,希望将来能与妻子同隐永嘉*永嘉: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县。终老。在严氏归省时,沈作《少蓝归省桐村仍用长欢韵》2首送别,且依依不舍地说“亦知归思切,奈此别时难”(其二);但严氏的心情与丈夫不同,毕竟难得归省一次,所以她兴高采烈地吟道“侵晓忽开霁,扁舟好束装”、“重叙天伦乐,兰闺兴正长”(其一)。《戊辰闰夏偕少蓝自桐村至沪航海入都缁生拏舟远送途中联句》是由缁生、沈、严夫妻三人联吟的长达847言的七言长律,是缁生送妹妹、妹婿离开桐村转沪经由海路赴京,在“畿紧寇盗犹披张”局势下写的。沈公务上的原因不得不往,故沈感叹“何时荡涤诛天狼,腰横短剑韬雄铓”,严氏则鼓励丈夫,在“方今时艰民未康”的特殊时期,作为朝廷命臣应该“勖哉致身报君王”,缁生则希望妹妹在不久能“书来一笑报弄璋。跨凤归时雏可将,升堂拜母罗酒浆”。由此看来,婚后两年内,严氏并未怀孕,但也没有因此影响夫妻感情。

《己巳四月偕少蓝航海抵沽上》是婚后第三年沈携妻离杭取道渤海抵达天津后所作的1组3首和韵诗。从沈诗尾联“婴儿未解咿唔语,也作天边汗漫游”得知,此时严氏已育一子,乳名馨儿,沈自注“馨儿时方五月”。沈此去天津亦为公干,故严氏和韵第1首有“烟波浩渺输欧隐”之喟叹。《九月赴镇江兵备任山左道中示少蓝》2组诗与前诗写于同一年,此时沈自京赴镇江兵备山左道任,严氏“同跋涉”,途中沈作此诗赠妻。己巳年(1869)距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已隔五年,但诗中仍言“半壁初戡乱,孤臣愿补艰”(其二),可见是心有余悸;严氏和韵则劝勉丈夫:“随君南国去,王事敢云劳”(其一)。第2首和韵更赞美丈夫“操清澄吏治,政简念民瘝”。有严氏的如此激励,沈当是努力吏治,为民办事的,严氏不愧是沈的贤内助。《泰安九日》写于重阳节,与前诗相隔不几日。让沈高兴的是,此次出使镇江有妻子陪伴(“却喜同车有孟光”)。因次日是沈的46岁初度日,故严氏于和韵颔联后自注“初十日为夫子生辰”,她要为丈夫过生日,故有“乍经佳序却称觞”之说。大概是前1组诗未能尽兴,沈又作《再叠前韵》,而严氏则“同作”,而非和韵。沈诗着眼于国家大计,惦念“西陲犹复惊烽燧”;严诗着眼于家庭生活,关注“咿唔怜幼子,啼笑得天真”。

婚后第四年,沈、严和韵计6组12首、联句3首,另有2首沈作无和韵诗,共计17首。《庚午新正自京口赴苏舟中寄赠》2组诗是沈于1870年正月从京口(今镇江市)赶赴苏州时在舟中写给妻子的,第1首以国民生计为要,百姓饥溺、苛政病商都让诗人耿耿挂怀,好在妻子的“思聪”足以“勖(勉励)兼听”(严氏寄书中有“兼听则明”之语),“片语”足以使诗人“劻勷(惶遽不安貌)”(其一),可见严氏是一位胸怀家国的伟女子。严氏和韵其一赞美丈夫撰写农书教民养蚕的“美政”。《九日于役金阊少蓝时有小极赋此寄慰》是沈赶往苏州办理公务,而严氏因馨儿夭折伤心致病未能随往,于是沈赋诗予以安慰。“小极”是委婉的说法,原意为困倦,小病。诗的末尾沈喟叹自己长年忙于公务而四处奔走,在妻子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却不能呆在她的身边,脑海中存留的画面就是临歧时妻子“趣早归”的殷殷叮嘱;严氏和韵则压根不提馨儿夭折之事,以免触动丈夫愁情,只说小别之后薄病自怜,整夜梦见自己依着丈夫,现在唯有掰着手指计算丈夫的归期,希望丈夫在官梅已透春消息的时候,能够按时归来,读来感人泪下。尾句“屈指邮程计日归”,将一个思妇的形象雕像般竖立在读者面前。丈夫的离别和幼子的夭亡,使严氏倍感孤独和感伤,此时,她最深切的体验就是时间的漫长。时间于她已不再是数字的形式,而成了具有浓厚主观情感体验的艺术符号。《自题水村偕隐图便面》是严氏自画自题的1首七绝,她希望将来与夫偕隐之地亦如所画之景那般“云林淡远”。沈的和韵则劝说妻子不必去过那种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日子,但欣赏她“豪端流出一尘无”的画境。严氏的偕隐思想是盘错在内心挥之不去的,《春雪》其一中又提“一樽相对话归耕”的话题,其二则是偕隐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所谓“消寒小集一炉围,瘦竹横窗影忽肥”,在浑忘深夜铜壶滴的春夜,与丈夫彻夜“清谈”,就是瑶台仙侣一般的生涯,但尾句“未妨醉语泄天机”颇让读者费心思,夫妻间的“天机”只有当事人自己明了,他人怎可得知?这个“天机”或许正是沈、严夫妻爱情生活的关要。无论爱情多么纯洁崇高、超凡脱俗,其生理基础永远都是男女之间异性相吸的感情关系,维柯说得好:“超越情欲之上的自省属于假的无情的诗人”[4](P301)。此处的“天机”也许就是47岁的中年男人与32岁的年轻妻子之间的异性相吸。沈和韵2首紧步严氏原诗内容,第1首写妻子一夜听雪兴奋不已,早上起来就挥毫“泻珠霙”,看到妻子如此高兴,也不免生出“锄荒圃”的想法,但“忽奉新恩出禁闱”,这就由不得自己了,毕竟,作为一名为上分忧、为民办事的朝廷命官,在国家动乱的时局下,怎能只顾小家而遁隐林泉呢。

《新秋联句》和《听雪联句用坡公书北台壁韵》则是两首联句诗。联句与和韵不同,和韵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遣词造句,而联句具有同时同座同作的特点,对作者的知识储备、反映速度、应变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联句既可锻炼作者即席赋诗的能力,显示自己的才情,又可借鉴他人的创作经验,增进自己的诗艺,它是集审美、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创作活动。唐宋以来的联句诗人多是男性,且有着近似的经历和情趣,但倘若夫妻间情感、学识、爱好、修养接近,创作联句诗无疑会增加夫妻间的理解和沟通,而沈、严夫妻恰好就是这样的融洽关系,故其联句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新秋联句》就足以为证:

忽觉新凉透少蓝,疏棂梦半甜。微风动书幌仲复,阑雨滴茅檐。数典忘宵永少蓝,裁诗斗韵严。从兹无别恨仲复,比翼学鹣鹣。

沈作《舟中口占归示少蓝》2首,其二中有“忽告邻邦急,传书遽解维。中原方底定,东海自颠危”等语,沈自注:“时日本乱民欲窜江海,官书促归”。遗憾的是,此诗无和韵。

需要说明的是,自同治十年(1871)始,直至光绪二年(1875),在长达五年的时间内,夫妻二人停止了多年来联吟的习惯,故《集》中没有此六年的联吟诗。究其因,或许是因“少蓝时有小极(困倦,小病。笔者注)”(《九日于役金阊少蓝时有小极赋此寄慰》);或许是因“东海自颠危”(《舟中口占归示少蓝》其二)而无心绪。但总的看来,婚后十年夫妻二人是聚少离多的,联吟诗中大多充满相思的苦调和盼归的眼神。

(三)十年耦园的共居时光

沈秉成因直言进谏被罢官,于光绪二年(1876)隐居苏州耦园,时年53岁,严氏38岁,这一年恰好是他们结婚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们共居耦园十年的第一个年头。“耦”是两个人一起耕种的意思,十年里,沈、严夫妇始终在耦园耕种和收获爱情。耦园中有“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的对联,简练精妙地概括了夫妇的诗酒偕隐生活,令时人和后人艳羡不已。在这里,夫妻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彼此酬唱应和,创作了大量联吟诗。

沈作《奉命按察河南旋调蜀臬以病辞侨寓吴门葺城东旧圃名曰耦园落成纪事》写于耦园落成之时(1876),但此隐乃朝市之隐,虽在闹市,却有“支窗独树春光锁”的惬意,有“问字车常载酒迎”的风光;严氏和韵则告诉读者又生育了两个孩子(“绕膝双丁添乐事”),更有齐眉一室结吟情的闲情逸致了。

沈作《鸳湖道中寄怀》首联言“一千一百六十日,日日相依无别离”,说明此诗写于他们定居耦园三年零两个月之际,即光绪五年(1879)。沈愉快地说:“待约寻秋同打桨,鸳鸯湖上泛双卮”,看来,隐居耦园第4年,沈的病体终于好转;严氏和韵则先回忆三年来丈夫的“病久药炉成伴侣”和夫妻间“愁多砚席转支离”,这也给出他们搬入耦园后为何三年之中只有两次联吟的答案。为应丈夫的泛舟之约,严氏充满幸福地说:“好花有约迟迟发,早晚归舟共酒卮”。此年沈还作有《舟中漫成却寄》五言长律1首和《夜泊吴江寄少蓝》五律2首,但皆无和韵。将婚后第四年沈作《舟中口占归示少蓝》2首计算在内,这样的无和韵诗共5首。如果不是赠内诗,就不会录入《集》中,那么,要么因严氏和韵遗失无法录入,要么因其他原因不便录入,否则严氏《鲽砚庐诗钞》中若干首赠外诗被排除在《集》外就解释不通。《舟中漫成却寄》是沈独自泛舟时所作,诗中言说隐居耦园三年多来与妻子读书“恣探讨”及妻子绣画悟佛道的生活,严氏与家人和睦相处使“姊娣各心悦”,诗艺才华和绘画技艺让英杰之士也感到惊异,名声远播,这不禁让沈感到自豪,不由感叹:“三十归我门,门庭再有造”。目下,夫妻酬唱无虚时,而严氏的“秀语出意表”让自己“辄倾倒”,自己也不用像从前那样奔走公务,尽可以“安闲睡未醒,三竿已杲杲”,况且大儿已识之无,小儿尚在襁褓。如此仙境般的日月,让他宁愿甘老田间;如此贤妻,让他觉得他们的婚姻“信是耦耕缘”。《夜泊吴江寄少蓝》是与妻子“匆匆两旬别”时写下的,离别虽短,却让他“连宵梦里归”,又用“来船何太急,对我饱帆飞”(其一)来反衬自己的归心似箭。第2首大意是说,今晚独自一人居于扁舟,明朝就可以“对影双”,那时夫妻二人又可以“考文摩石鼓*“考文”句:考文,考订古代典籍中或金石上的文字。摩,研究,切磋。石鼓,石鼓文的简称。东周初秦国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韵文,记述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况。,锻句剔银釭”了,对同室联吟充满憧憬。

自古文人热衷集会,或诗酒唱和,或品书论画,或游山玩水,“它是文人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也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活方式。”[5](P80-84)沈严夫妻亦然,他们居住耦园时,苏州名流俞樾、吴云、顾文彬,潘遵祁、李鸿裔、彭慰高等,时常来园中鉴赏金石书画,考订文字[6],严氏《庚辰季冬许星台按察招集同人寿坡仙于耦园之城曲草堂酒半潘季玉观察高唱大江东去响彻内室诗以纪之》就是这种情况的记录。此诗写于沈、严共居耦园已届五年的光绪六年(1880)农历十二月,时值苏轼寿辰之日,文人雅士欢聚一堂,唱东坡词,饮酒作乐,岂不快哉。所以严诗首联就言“消寒雅集属良辰,玉局*玉局: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苏轼。重联香火因”。作为一名女诗人,严氏将前来雅集的文士们称作才德俱佳的海内“知音”、共忧国事的“逐臣”,倒是符合丈夫当时身份的。潘季玉高唱苏轼的“大江东去”词,确有苏轼的不凡风仪,故说“髯翁疑是再来人”。沈的和韵则充满“京华彩笔动星辰”的豪气,最后将笔触落到妻子身上,实际上是自谦中含有夸妻的成分:“我愿满斟金谷酒,诗成先让比肩人”。

《石公山人葺小园成,诗翁覃溪阁学书,其诗中宽字韵一联为楹帖,并次其韵。蒋心余、程鱼门、吴谷人、潘德园诸名公皆有和章,一时传为韵事。此联今归耦园,即用其韵联句得三章》写于光绪六年。3首联句诗中,严氏分别中意于石公山人小园的地隔尘嚣梦亦安、诗肠好藉酒肠宽、小园主人的为恋家山早挂冠;沈分别中意于小楼的环顾水云宽、小园的几净窗明斗室安、绕屋新篁竹径安。可见,石公山人的小园与耦园有异曲同工之妙,石公山人的境遇与沈亦有极为相似的一面:他们都可以在罢职隐居时双管联吟寄兴,镇日扪虱闲谈,自挈飣盘饮酒,家人花下宴安。儒士们仕途偃蹇时出世思想在所难免,封建社会的“士”们潜意识中总有出世的情结,他们的诗文创作总会“使某种层次的无意识得以发泄,而使某种层次的无意识受到限制。”[7](P94)

《题潘季玉世丈朝赏菊图即次其韵》是1组3首同作诗,沈作1首,严氏同作2首,皆是应酬之作。因此时沈、严夫妻仍居耦园,故3首诗中皆提到陶潜、屈原,这是切合他们当时的处境的。

(四)随夫六年的游宦生涯

沈、严夫妇在耦园度过了十年幸福隐逸生活,光绪十年(1885)冬,沈被重新启用,先后任顺天府尹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广西巡抚、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等要职。严氏则在她人生的最后六年里,随夫游宦各地,直至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十月,严氏卒于安庆(时为安徽省会)节署,享年52岁。此间,夫妻联吟诗数量很少,共创作2题2组5首,且集中在沈再次起用的当年。《乙酉春暮随外子赴京兆任取道山左入都李家庄晓渡》是严氏随夫赴京兆(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任路径李家庄时所作,首句以淡月、疏星意象点出赶路的急迫及丈夫“心悬魏阙”*魏阙: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愿将砥柱镇鲸波”的心情,“他时扫净欃枪影,共谱中和乐职歌”的美好愿望;沈第1首和韵先交代“应召遄征此渡河”的事由,回首十年耦园闲居的蹉跎岁月,再表达为操劳国事放下“江湖听棹歌”的个人享受前往任职的决心。第2首和韵与第1首诗意大同小异。严氏《翟家庄叠前韵》又申“沧桑犹冀不扬波”的理想,从首句“漠漠平沙拥大河,兼程聊以补蹉跎”判断,翟家庄应当地处黄河以北;沈的和韵紧承严氏诗旨,表达“澄清志不忘沧波”的志向。

培根说:“人的天性在私生活里最容易看出,因为在那种生活里是没有虚饰的”。在爱情和婚姻领域,“一个人的精神情操、道德品质,是高尚纯洁,还是庸俗卑鄙,都会赤裸裸地表现出来[8](P8)。如此看来,沈、严夫妻的婚内联吟诗所呈现的就是一个拥有爱国之心的官员和一个理解丈夫的妻子的爱情合唱。沈诗尾联“联吟转笑苏家锦*苏家锦:《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人称之为璇玑图。,只织回文望远歌”,算是为《鲽砚庐联吟集》作了一个完美的收束。

三、《鲽砚庐联吟集》的文学史意义

联吟诗是两人或多人作诗联缀成篇,它不同于一般唱和诗:唱和诗的参与者每人可一首亦可多首,或是各述己志、一赠一答的和诗,或是各抒己怀、步韵相答的和韵;联吟诗则是每人一句或两句或多句组合成一首诗,可押同一韵,也可换韵,可步原诗字数和句数,也可自定字数和句数;更重要的是,唱和诗可以在同一时空进行,更多情况下是在不同时空完成,这就有充足的写作时间;而联吟诗则必须在同一时空即兴完成,相联成篇,故联吟诗对作者创作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说明的是,联吟虽出自众人之手,然不可当做集体创作论。“联句诗每句都署名,显然不是文责自负,而是文才比高。”[9](P46-49)

早在先秦时期,联吟诗就已初露端倪。“《尚书·夏书》中的《五子之歌》,亦具联句性质,……先秦作品中,《诗经·邺风·式微》一诗,亦有人视为联句”[10](P360-370)。汉武帝的“柏梁体”是一次君臣大合唱,一人一句顺接而下。唐宋时联吟诗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更甚。以上所言联吟诗皆为男性之间的联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夫妻联吟诗是西晋贾充、李婉淑夫妻的《与妻李夫人联句》(又称《定情联句》):

室中是阿谁,叹息声正悲贾充。叹息亦何为?但恐大义亏李夫人。大义同胶漆,匪石不可移贾充。人谁不虑终?日月有合离李夫人。我心事所达,子心我所知贾充。若能不食言,与君同所谊李夫人。*出自乾隆癸巳新镌的《历朝名媛诗词》红树楼藏版。

据《晋书》载,贾充初娶李丰女李婉为妻,李丰犯罪被诛,李婉受株连被流徙边陲,贾充又娶郭槐为妻。后李婉遇赦放还,皇帝特诏贾充置左右夫人,郭槐怒而不许,贾充只好为李婉另筑居室,互不来往。这首联句诗极有可能是李婉与贾充分别时互诉衷肠所作。可见,夫妻联句诗的创作少了男性文人间的闲适心态和游戏性质,多了夫妻间的情感诉求。而联句诗的作者无论是文人间还是夫妻间,都必须意气相投,笔力相称,对偶精切,辞意均敌的,“否则狗尾续貂,难乎免于后世之议矣。”[11](P111)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参与联吟的人数和联吟诗作大量出现,既包括男性之间的联吟,也包括女性之间的联吟,更有夫妻之间的联吟。清代女学兴盛,为女子嫁入夫家后创作夫妻联吟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文化型的夫妇关系提供了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丰富了夫妇的生活内容,增加了双方的了解和感情。”[12](P220-231)陈之遴、徐灿作是清代最早的夫妻联吟诗人,他们的创作促进了清代夫妻联吟诗的繁荣与发展。施淑仪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记载了不少夫妇联吟唱和之事,如黄文晹、张因,李宝函、印白兰,沈复、陈芸,孙原湘、席佩兰,沈复、陈芸,赵同钰、屈秉筠,陈基、金纤纤,徐达源、吴琼仙夫妇等,堪称清代夫妻联吟的典范,亦可看作幸福婚姻的典范。但上述清代夫妻联吟诗无论数量多寡,皆没有单独成集,而沈秉成、严永华夫妻的联吟诗却以“集”的名目出现,这不能不说是“独善”,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也就非常突出了。

《鲽砚庐联吟集》的联吟形式包括三类:一为赠和(赠诗与和韵);二为联句;三为同作。联吟与独吟的目的、方式、创作态度皆不同,联吟目的主要是文友间交际,方式是互动性或联动性书写,创作态度是应酬应变、共娱共乐;独吟目的是抒情写志,方式是自我书写,创作态度是认真严谨、自娱自乐。联吟人数不少于两人,他们的身份、地位、教养、经历、知识储备、认知情感、审美趣味、语言习惯、表达技巧、个性特质、人生观与世界观等都会对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联吟诗的书写视角比独吟更加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诗歌主题也就在多重书写中得到拓展和深化,表达技巧得到丰富和充实,夫妻感情得到丰富和加深。从《集》中读者自可看出沈、严夫妻联吟诗的创作贯穿于婚姻生活始终。沈秉成正式迎娶严永华之前,虽不是法律上的夫妻,但从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角度看,男女双方订婚后就是夫妻关系了,受到法律保护。《集》中第一组诗《同治丁卯十月严氏永华少蓝来归秉成先与其兄缁生太史蝶周曾以少蓝和诗六章见示今犹记忆即次韵为定情诗索和》6组12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未婚夫写给未婚妻的定情诗。在赠诗中,沈秉成将未婚妻与晋代才女谢道韫相比,称其“咏絮才华八斗多”,严氏则称自己能够嫁给沈秉成非常荣幸,是“附庸风雅真堪幸”,由衷欣喜“静好缘从翰墨来”。《竹溪小住寄怀》与《望书不至仍用前韵》是新婚燕尔后夫妻短暂分离时沈秉成写给妻子的情诗,前诗称严氏是“比肩人”,后诗仅从诗题中已经交代了创作缘由,可见沈秉成对新婚妻子的强烈思念。严氏2首和韵充满柔情蜜意,她在“关心眠食应无恙”的同时,不忘自谦“我未工吟惭勍敌”。勍敌,多谓才艺相当的竞争对手。可见严氏对自己的诗歌才华是自信的,但作为妻子,严氏更在乎丈夫的“言情”“传书密”和“举案亲”。婚后沈、严夫妇联吟诗作更丰,尤其是婚后前四年。《戊辰正月三日自硖石至竹溪留月余寄怀》写于婚后不久,新婚的甜蜜和分离的思念交相叠加,使得沈秉成“连宵枕未安”,“忽披数行字,不厌百回看”,也使得严氏“含情怨遥夜,占象得牵牛”。严氏也会主动写诗赠给丈夫,《寄怀外子》即是。严氏思念丈夫却不能立刻来到他的身边,就只好“忆远频劳诗代柬”了,可见沈、严夫妻的联吟在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起到多么巨大的有益作用。严氏在《自竹溪返硖石舟中用养一斋荏平夜发韵》和韵中自陈是“自温重碧待君还。”重碧是宋代叙州,故治为今四川省宜宾县。所谓“自温”是言自己为丈夫酿酒。沈秉成在游宦他乡时常以诗歌赠与妻子,而严氏亦保持与丈夫联吟的习惯,实为难得,这从《己巳四月偕少蓝航海抵沽上》《九月赴镇江兵备任山左道中示少蓝》《泰安九日》《庚午新正自京口赴苏舟中寄赠》《九日于役金阊少蓝时有小极赋此寄慰》《舟中口占归示少蓝》《九日于役金阊少蓝时有小极赋此寄慰》等诗题中足可见证。

当沈秉成因直言进谏被罢官而隐居苏州耦园时,夫妻间的联吟创作就更加丰富,这为沈秉成的隐居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慰藉,也为严氏的情感生活赋予了一抹亮色。隐居耦园十年中,他们用联吟诗来记录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沈秉成闲情逸致欣赏“春光”,有邻里“问字车常载酒迎”的温馨;严氏则有“绕膝双丁添乐事”(《奉命按察河南旋调蜀臬以病辞侨寓吴门葺城东旧圃名曰耦园落成纪事》)的天伦之乐;沈秉成有“日日相依无别离”的感叹,严氏则有“早晚归舟共酒卮”(《鸳湖道中寄怀》)幸福。当沈秉成重新启用后,六年间先后任顺天府尹兼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广西巡抚、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等要职,严氏随夫游宦,直至亡故。《乙酉春暮随外子赴京兆任取道山左入都李家庄晓渡》是沈秉成赴京兆任路途中与严氏的联吟诗,严氏首倡,沈氏酬答。作为妻子,严氏希望丈夫心系社稷,“砥柱镇鲸波”;作为丈夫,沈氏希望“寰海不扬波”,夫妻不仅在家庭生活中伉俪情深,在社稷大事上步调亦非常一致,真是难得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夫妻联吟仅停留在唱和上,而沈、严夫妻间除了唱和之外,还有联句和同作的联吟形式。和韵与同作不同,和韵是依照别人诗作原韵作诗,押韵、字数、句数等都受到原诗限制;同作是同题而作,无原韵、字数、句数等限制,《集》中辑诗总计29题82首。和韵最丰,计20题31组65首;夫妻联句4题7首;同作2题5首;沈作原韵而无和韵3题5首。从诗体分,有五律、七律、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种,这些皆是沈、严联吟诗对中国古代联吟诗的贡献。

乾嘉年间沈复、陈芸夫妻联吟唱随二十三年,沈复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及卷二“闲情记趣”,真实记录了他与妻子陈芸课书论古、评花品月、煮酒煎茶的闲逸生活,让日后读到此书的王韬不胜艳羡:“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13](P69)然而,相较于沈、严夫妻的联吟诗,沈、陈夫妻的联吟诗则显逊色。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云:“沈仲复观察与严少蓝夫人,伉俪均能诗。仲复在京师,得一异石,文理自然,成鱼形。剖而琢之为二砚,砚各一鱼,夫妇分用之,名曰鲽砚,其名颇新,余为赋五言诗一章,首云:‘何年东海鱼,化作一拳石。天为贤梁孟,产此双合璧。’亦文房一佳话也。”[14](P71)沈、严夫妻大量创作联吟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上的意义恰如严永华自己所言:“喁于双管艳,话旧两心知”(《鲽砚庐诗钞卷一》)。“喁”是随声附和意,既指自己对丈夫的附和,亦指丈夫对自己的附和。沈、严夫妻二人各自用手中之笔相互联吟唱和,其情其景当然是“艳”。

沈、严夫妻曾经住过的耦园是苏州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园林之一,耦园因其质朴、雅致和浓厚的书香气息及耦园主人沈秉成与吴中文人名土的风流雅事,使之成为苏州文人园的典型,2001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因沈、严夫妻的伉俪情深、诗画相伴,使之成为夫妻恩爱的园林符号;《鲽砚庐联吟集》因沈、严夫妻的联句酬唱,使之成为夫妻联吟的典范,被后人仿效称赞;沈、严夫妻的联吟诗达到情辞相近,风格相当,意境浑融,若出一手的境界。沈、严之后,夫妻创作联吟诗仍有余绪,如革命老人熊瑾汀七十自寿与夫人朱端绶《联句》、郁达夫与第二位夫人王映霞的联句诗等,不能不说是受到沈秉成、严永华夫妻联吟诗的影响。

[1]胡晓明,彭国忠.江南女性别集(三编)·纫兰室诗钞·序[M].合肥:黄山书社,2012.

[2]欧阳修.六一诗话[M].郑文,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4]克罗齐.论乔巴蒂斯达·维柯[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美学研究室编.美学译文(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刘荣华,陆奕.湖州鉴赏家吴云、沈秉成与吴门真率会[J].收藏家,2013(4).

[6] 苏迷.两江总督私宅——耦园(二)[EB/OL][2013-11-2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28/21/5701732_333037244.shtml.

[7]莫德尔.文学中的色情动机[M].刘文荣,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

[8]吕美生,朱永平著.古代爱情诗审美谈·前言[M].合肥:黄山书社,1987.

[9]刘明华.古代文人酬唱诗歌论略——以联句诗为中心[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3(2).

[10] 顾友泽.先唐联句诗考论[J].古典文学研究,2005(00).

[11]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于北山,校点.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 .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2]顾鸣塘,陈颖超.从《浮生六记》看清中期江南地区文士阶层的夫妻唱和风习[J].明清小说研究,2009(1).

[13]沈复.浮生六记[M].俞平伯,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4]俞樾.春在堂随笔[M].徐明,文青,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陈义报]

Husband and Wife Aff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History inDieYanLuPoetry

LUO Xinquan

(Xu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uzhou 221008, China)

Shen Bingcheng, Yan Yonghua were poet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y are also the first couple poets compiling poetry together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istory. Shen, Yan couple’s poetry includes 29 subjects and 82 poems. These poems are collected in a chronological order inDieYanLuPoetry.Thenaturalformationofemotionhasfourphases:thenewly-marriedcouple’joy,tenyearsofmarriagetogetherfrommeetingandparting,tenyearsoflivingtimewithherhusbandinOuParkandsixyearsofanofficialcareer.Ancienthusbandandwifecomposedpoetrytogetherforgiftsandresponding,butinadditionShen,Yancouplescomposedforjointsentencesandco-compilation,whichwasveryrareinancientChina.

Shen Bingcheng; Yan Yonghua;DieYanLuPoetry;husbandandwifeaffections;thesignificanceofliteraryhistory

2016-06-18

骆新泉,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E222.7=52

A

1009-1734(2016)11-0061-08

猜你喜欢

联句夫妻丈夫
《中华诗词》第十九届青春诗会师生联句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论宋代联句诗创作及其艺术特色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虚掷光阴买山水 时餐联句飨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