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6袁开艳

环球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

袁开艳

九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袁开艳

九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校企合作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本文从这些因素出发,构建了一整套适用于当下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996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自此,中国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风潮。可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并非如最初大家想的那样,有效的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用工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合作企业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延续性受到影响。致使许多高校至今没有踏入校企合作的“门槛”,有的甚至于想选择放弃校企合作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需要改革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一整套全新的实现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一、现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剖析

1、政府参与度不高

政府虽然制定了校企合作的政策,但并没有明确行业、企业和高校三方的关系,且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在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也没有很好的起到主导的作用,积极协调行业、企业和高校。由于校企合作长期缺乏政府的主导,政策的保障,行业的指导和企业的密切合作, 使校企合作完全背离了原来的预期,达不到应有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也沦为了一纸空谈。

2、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热情很高,而企业缺乏动力

高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本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达到服务社会、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而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用人和企业原材料及其他硬件及软件资源成本,而政府却对合作企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保障,也没有相应的激励与鼓励措施。导致了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非常热情,希望继续深入和长期发展下去,而企业缺乏动力,校企合作投入不积极,敷衍了事,甚至不愿意深入开展下去。

3、没有形成长期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由于缺乏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缺乏应有的资金和政策作为保障,导致校企合作开展深度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合作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的功利。为了改变校企合作目前的状态,使校企合作真正服务于社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急需形成长期高效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构建由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行业协会统筹指导,企业高校参与的“政企校”三方合作模式

政府应采取措施制定一整套实现校企双赢的政策制度与管理体制。行业协会应统筹各企业职业的水平层次,以此指导学校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共同招生,共同设置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过程、教材及评分标准。同时,在政策制定上政府应多关注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利益,给予企业在某些投资及税收等事务上的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资源成本,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积极性,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

2、构建高校与企业硬件设施一体化模式

整合高校与企业的硬件资源。实行“工学一体”的模式,把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室纳入企业的培训基地和生产车间,使高校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也完成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同时实训室也担当了企业车间的角色,在完成学生实训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的生产任务。这种“学即工,工即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为企业赢得了实际利益,实现了校企“双赢”,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长效性。

3、构建高校与企业人才深度对接模式

实现高校与企业人才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锻炼高校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让企业的技术人才参与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等,通过这些方式使高校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理论和实践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技术人才的理论水平,使高校教育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学生方面,鼓励学生下企业锻炼,这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为企业获得了实际的利益,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构建校企文化层面的对接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把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放在首位。高校在统一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标准的同时,将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学生社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中。企业可在参与高校办学的过程中通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大纲和培养计划修订,授课方式、考核标准及管理制度改革上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进高等教育中。同时,在高校开展各式各样的讲座和活动,如开展社团活动,举办文化节、科技节,开展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等,并利用高校的各类媒介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如企业办厂理念、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用人标准、企业优秀职工先进事迹等。另外,统一高校与企业考核标准,鼓励高校学生参与企业的职业技能考试,让高校学生在校园里就可接触到社会行业标准。通过这些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以达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高校学生消减毕业后就业的心理门槛,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解决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招工困难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我国经济“软着陆”的有效途径。然而校企合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仍然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解放思想,甩开包袱,积极投身到校企合作中去,践行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和延续性。

[1] 姚恺帆.校企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11-14

[2]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4]曹国永.着力强化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7):7-9

课题项目:九江学院校级教改课题,课题名称:结合CDIO教育理念的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8500123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