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探究

2016-03-16

环球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融合

蒲 操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探究

蒲 操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重担。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也日趋多样,但基础素质教育在办学思想、观念、策略等方面与职业教育严重脱节,衍生出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对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研究,注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学生创新的培养。

基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融合;探究

一九九六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把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作了明确的阐述:“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健全的人格,树立健全的价值观,以及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把握职业行为,包括主动服务意识、正确评价自我等。在此意义上,职业教育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精神,或者说职业教育也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开打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思想、观念、策略、办法等方面脱节,衍生出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1 基础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偏离职业教育轨道

1.1 “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追求

不少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等陈腐思想观念,从小教育孩子“脱农皮”、“换工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由此而生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的社会现象。在家长眼中,孩子是“潜力股”努力寻求升值空间最大化;在教师眼中优质生源是学校“形象代言”,不断寻求招生影响的最大化。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幌子下,尽管不少都是远期目标,但根植于心底的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结果自然苦了孩子、伤了孩子。

1.2 “考分才是硬道理”的现实压力

一些党政领导误把升学率当政绩晴雨表,像工业生产指标一样下达升学任务,再通过层层分解、转嫁,最终把升学压力强加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学生跨入学校门槛,便产生厌学情绪,虚度光阴,甚至不学无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没有刚性制度措施保障,从而导致学校和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显性教学效果。

1.3 “话说三遍稳,题演三遍准”的学习负担

学生父母深信艺多不压身,一切都能来两下。智力开发奥数不能少,艺术细胞培养一定要瞄好行情,不少学生父母把孩子的成长用学习成绩来标定,全然不顾孩子的睡眠、孩子的体能、孩子的锻炼。相当数量的教师依然习惯于“话说三遍稳,题演三遍准”的传统学习观,教学态度生硬,方法单一死板,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效益低下,导致永无休止的补课,翻来覆去的重复练习,人为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挤占素质教育空间。

2 职业教育受社会环境影响,不被重视的现实

2.1 “考好大学”的普遍认同中没有“职教”

在初高中学生中大面积问卷调查发现:达80%的中学生没有生涯规划意识,他们的学习目标只是想“考个好大学”。他们对“毕业后会不会选择职业专科(中专)普遍持否定态度。很多家长认为:“名牌大学最起码牌子硬”;“考上名牌大学才有面子”;“名校老师好,学生好,风气好,设施好,有竞争实力,孩子毕业好找工作”。极少数家长有能力发现自家孩子的兴趣、特长,倾听孩子的理想,只愿成龙成凤,不甘成为益虫的过分期望。家长浮躁、虚荣心强,严重影响孩子的择业观。

2.2 “含金量低”的价值判断

不少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另眼相看,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把职业教育当作“落榜生教育”,高职院校是“二流大学”,不接受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大学”一旦与“职业”挂钩,感觉上就不光彩。家长、孩子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拥挤综合大学。各行各业选拔人才不断提高学历门槛,企事业招聘员工眼睛盯着名牌大学毕业生,政府部门的重要位置专门为博士量身定做,许多老牌高校非“海归博士”不聘。残酷的生存环境让学生在人生起步阶段就不得不接受“优胜劣汰”的现实。

2.3 “唯有读书高”的潜在意识作怪

中国人潜意识里将“读书做学问”和“做工”的人分成高低贵贱若干等,“做工”的蓝领阶层在国人心中没有地位,导致职业教育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多数职业院校师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做学问”的层面,缺少“高级技师堪与科学家比肩”的国家舆论能量和技术创新比学赶超的民族竞争氛围。

3 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内涵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各自在两条平行线上,基础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理念,教师注重的是学业成绩,对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缺乏关注,存在功利主义思想,一些教师没有把素质教育作为自己分内的事,认为自己“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就可以了,他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等综合素质,扩大自身发展空间考虑很少。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实用型劳动力,过分强调社会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这就导致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单面性,缺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普遍缺乏特色和个性。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在于通过教育形成受教育者的某种品质,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此意义上,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均应体现这一内涵。由此,职业教育不是单个的劳动或职业技术教育,而应当是以培养高技术人才及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教育。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对于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让人受到更好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技能,引导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由高职院校牵手中小学,共商素质教育策略,是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主动牵手顺庆、嘉陵、阆中、南部、仪陇等市(县、区)的中小学校,考察素质教育现状,交流素质教育经验,共商普、职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融合的渠道及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4 基础素质教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实践

近年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主动牵手顺庆、嘉陵、阆中、南部、仪陇等市(县、区)的中小学校,考察素质教育现状,共商素质教育策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交流素质教育经验,探究普、职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融合的渠道及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4.1 普、职学校联手课改,广泛建立合作关系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与其周边中小学共究什么是最理想的课堂,通过科学模式的探究,创建高效课堂,进而创新理想课堂,理想课堂不是几门选修课、课外活动、特长课,更应该是师生守望相互的学习体验场,这种理想课堂包括始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诠释的基本内涵,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在对话中发现,在辩论中收获,在构建中成长最终让学生获得他们一生都能“带的走”“用得上”,鲜活而灵活的意识和方法,欣然享受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

4.2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自2012年开始,阆中东风中学校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全校高中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提升生涯规划意识,掌握生涯规划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让学生把职业规划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切实体验职场生活。“职业生涯规划课”深受学生好评。

4.3 通力合作课题研究,全面探索融合渠道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与阆中东风中学通力合作,通过课题探究,全面探索“职教”“普教”在素质教育融合方面的方式与渠道,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调查了解我市普教、职教中素质教育缺乏的弊端,利用问卷调查和归因分析,总结各种社会现相;就如何在基础教育中融入生涯规划和职业教育思想,做了大量实践和探究工作,对素质教育的途径、措施、手段及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5 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成效与经验

5.1 “二教”融合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二教”融合促使学校每个成员都将他人视为自己学习的对象。于是“知”与“无知”、“师”与“生”不再有绝然的界线,生生间、师生间成为互学、互促、互惠的合作关系。学习主体在探究中共享知识、方法、经验和智慧;在酝酿、生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分享问题生成的喜悦、内化建构的兴奋和思维不断创新的豪迈。学校促使师生愉悦分享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断丰富幸福完整的精神家园,加速学生个性张扬与智慧成长。

5.2 “二教”融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二教”融合让各种学习活动都成为学生自主感知、体验的读、思、做而解决初浅问题;同层对话交流消除个体蒙困;小组合作解决深层次问题;组间展示、辨析,老师进而拔幽经、澄疑惑、寻渊源...共同完善学习成果。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各层次学生都有感兴趣、想知道的、跃跃欲试的东西,学校师生守望相助,交互体验兴趣、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自觉吸收其成长的营养素,催生学生的思想、文化和人格和谐成长。

5.3 提升素质发展能力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应全面推进课改,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和审美素质,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让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深入人心。

5.4 “二教”融合的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丰富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共研出版专著《中学身心理导航》;发表论文《如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导报》专访东风中学:素质教育让学生不再厌学;《四川法制报》专题报道:古城“东风”颂,“课改”写华章。课题组成员侯开良在《中国教师报》发表论文《学习共同体--建构U型二审交互学习场》、《问题生成--激活课堂生命的潜能》等,被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网站转引。

6 职业教育、基础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6.1 整合训练课程

整合包括“人际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发现和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模块及相关教材,针对学生的关键能力集中培训,在基础课程中开设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单元,把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创新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结合起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突破一些学校一提素质教育即以特长为目标,如果说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话,那么它还是素质教育之本,而不是素质教育之末。

6.2 促进教师“生本意识”

创设趣味课堂,引发学生探究邀情;鼓励追问质疑,辨析问题因果是非;知识点线面体,自主内化意义建构;展示集体智慧,强化学生自信人生;预留想象空间,类比拓展尝试创新。师生共同参与新颖、灵动、富有韵味、竞争激烈的交互学习体验活动,唤醒、感召、吸引各层次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而言,选修课、课外活动、实践课无疑是非常需要的,也包含在国家课程计划之内,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包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6.3 促进学生“区域文化”

教师引导班级(小组或作业场所)的成员,通过共同商议班(组)名、班(组)标、班(组)训、班(组)规、班(组)歌和口号、目标等,积极确立班级(小组或场所)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利用群体舆论,促使个性都按约定的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其职责。当区域文化体验成为区域成员藉以自我行为评判的依据时,就可以促使每一个体及时调整不合群的行为习惯,让班级的文化价值逐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信念。

6.4 发展关键能力

职业教育要在培养学生具有合格岗位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其责任心、行为习惯和良好职业意识,通过一般性职业能力、职业思维和基础专业教育等,促进学生既具备本职业适应性,还具有可迁移能力,让诸多关键能力成为培养的重点。

6.5 健全学业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包括活动课程或实践课程,大力实行素质评价。素质评价宜采用多种形式灵活进行:如技能比赛、调查成果答辩会、创业计划论谈等。为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学校应建立由校内专业教师、校外行业专家组成的“职业素质考评小组“,负责对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进行考评,以保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我们通过对“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探究”,尝试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许多零散的素质教育思想、策略、方法和经验不断加以提炼、贯通,从而发展成为一些全新、高效和渐次成熟的现代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携手,通过进一步提炼、充实和完善,有望最终形成一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大教育机制和客观稳定的素质教育文化。

[1]姜太源.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J].基础教育参考,2006(6).

[2]张君,王家永.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49).

[3]张思俭,论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

本论文系南充市社科联2012年度课题“基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C2012B054。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