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视角
2016-03-16漆文
漆 文
西南石油大学
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视角
漆 文
西南石油大学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渗透进各行各业,农业也加入了电子商务大军。但其表现却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形象不相符合。本文利用文献综合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文献,寻找针对我国小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研究了我国现存的几种农产品本地化整合发展的电商模式,指出目前我国小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电子商务
互联网诞生时间短,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形式不断扩展,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不那么顺畅。野地里的辛巴[1]在文章中提到: 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为11万亿,但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的比率为2%,其他网上购物普及率近20%,农产品网购渗透率微乎其微。
所以现今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诸电子商务平台都致力于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售卖,却未重视小农产品,小农产品即种植量大、具有地区性、附加值低等性质的农产品。小农产品是我国大多数农户生产的主要产品,小农产品发展滞后将带来我国农业发展滞后,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虽然目前一些地区开始了小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探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针对我国的小农产品电子商务之路进行研究。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的现状
目前更多以地区化、集团化模式开展小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这是基于集合多数农户能够扩大资金规模,更能确定相应的生产检测标准,更易获得需求信息等决定的。
下面阐述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发展电子商务的三种模式。
(一)遂昌模式。遂昌县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本地特色资源和电子商务结合,形成了以遂昌特色小农产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突破点的发展模式。
(二)成县模式。成县县委直属部门开通政务微博,利用网络联合推广成县小农产品。成立成县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协会,将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联合起来解决深层次销售问题。
(三)通榆模式。通榆县与杭州的一家服务商达成合作协议,该公司在电子商务平台为通榆县开设旗舰店,销售通榆县的小农产品,使小农产品变成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农民的培训不到位。从遂昌2015年的培训文件[3]中可以看到,2015年,参与培训的农民人数为6000人,但新型农民的培训人数仅为2500人,对于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进行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人才来说是不足的。
(二)人才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教育起步晚,本身缺乏相关人才,同时,从小农产品生产地区来说,当地的农民本身知识基础薄弱,所以难以将他们培养成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有效监管缺失。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低,低门槛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商家浑水摸鱼,虽然政府和各平台都制定了相应管理规范,但仍然不能制止“鱼目混珠”的现象。
(四)质量标准不完善
制定质量标准是减少生产成本及保证产品口碑的有效方式。但自行制定质量标准较为困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这就导致了许多地区在制定标准时不得不经历长期探索。
(五)其他应预防的问题
1.电子商务协会和政府的职能需分清。电子商务协会能推动当地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必须确保这些协会不会滥用政府给予的职权为自己谋利。
2.政府设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机构不能形同虚设。各地政府在摸索中发展当地的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的电子商务形成了许多相关机构。各地政府应注意在发展中调整这些机构或部门的职责,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的对策及建议
(一)国内优秀模式的经验借鉴
1.遂昌模式:网店协会和遂网公司协同发展。形成集群发展模式,两个组织中参与的工作人员是同一组人员,同时处理两个组织的事务,有利于他们深入思考发展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助力。黄京文和王晴[2]指出 ,2011年9月,遂昌县工商银行为协会授信1000万元,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遂昌县政府给予了网店协会逾3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场地和相应政策支持。2013年,遂昌县政府投资了300万元建设农产品品质检测中心,并联合多部门创建了监管机制,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
2.成县模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联动机制。制定了相应生产和检验标准,确保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
采取订单预售的形式。今年预付明年的订金,实现了需求预测,保证了产出有销路。
形成品牌优势。张平良[4]在研究中提到,成县的电商协会走品牌化道路,申请了“山泉老树”商标,为维护和深化这一商标,对成县全县树龄长的核桃树进行了登记。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县的文件中提到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5]。
3. 通榆县:制定 “原产地直销”计划。去掉中间环节将当地的小农产品运送向城市,让农户获益,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成立 “三千禾”合作联社促进当地小农产品生产者们的集群化发展。
增加生产种植过程中的科技投入。与农科院合作,请专家为小农产品本地化整合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助力。
(二)其他建议
1. 深入结合本地特色的小农产品资源。各地区都有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小农产品,应选择本地区特色产品作为首选的发展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突破点,带动当地的农林产业的发展。
2. 开设线上小农产品的线下体验店。可以有计划地开设实体店,展示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推广产品理念。也可以将实体店作为提货点,实现农村和城市的联系。
总之,目前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所以各地区应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为当地小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寻找出路。
[1] 野地里的辛巴. 互联网可以如何改造传统农业?http://www.yixieshi.com/15449.html.2013-12-30.
[2] 黄京文,王晴.遂昌模式研究--基于山区经济与电子商务结合模式角度[J].中国商贸,2014,(09):127-129.
[3] 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遂昌县关于下达 2015年度遂昌县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的通知.2015-04.
[4] 张平良.成县核桃走上电子商务营销之路[N].甘肃:甘肃日报,2013-09-11,(005):1-2.
[5] 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2015-12.
漆文,男,汉族,四川省遂宁市人,毕业生,管理学学士,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产品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