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体态语初探

2016-03-16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体态语理论研究

邓 殷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声乐教学体态语初探

邓殷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教学会破坏歌唱艺术的连续性、即时性和情感等,因此,使用恰当的体态语将尽可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从声乐教学的形式上看,其偏向于体态类的教学,因此,声乐教学重视体态语的运用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声乐课作为一门音乐技能课,在教学中借助体态语这一辅助教学模式,将产生带动性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还能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从声乐教学的体态语运用现状入手,借助体态语学理论对体态语教学进行深入地研究,从而促使体态语教学模式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提升声学教学效果开辟新的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体态语;理论研究;实例分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爱德华·蒂·霍尔以及雷·伯特惠斯等人提出了体态语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实践,人们发现体态语学理论与多种学科都有着紧密地联系,并且产生了从表象向实质过渡的现象。近年来,关于体态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践运用情况上看,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体态语与语言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紧密地联系,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辅助教学。在声乐教学中,借助体态语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教学的不足,为丰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创造良好条件。

一、 声乐教学体态语理论

(一)体态语简述

现代研究认为,体态语主要是以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等与沟通对象建立起沟通桥梁,并与语言表达紧密相连的表述手段。语言作为人们表述情感、沟通思想等的重要工具,其表现方式有书信、口头表达以及形体表现等。其中,体态语与书信表述相近,都是一种无声语言[1]。相对于普通语言,体态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更为形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体态语还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人们对沟通内容的重视,应用到声乐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声乐教学体态语特点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他知识学科的教学,更要借助体态语辅助教学手段。这是因为,声乐教学的本质趋向于体态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语言上的交流,同时还需要借助身体机能进行运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技巧。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运用身体姿势或手势语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这种非语言信息,可以具象地凸显出教师的情感、品味以及道德修养等,可以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能够很好地呈现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声乐教学同演艺相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会借助手势、身体姿势等体态语辅助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手法可以鲜明地强化教育功能,并含有多种特性。

1.辅助性、伴随性和强调性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借助字、词、句来表达情感,阐述事实,而体态语言则借助身体姿势和表情等来完成交流活动[2]。在实际交流中,体态语作为普通语言的辅助交流形式,具有强化语言表达的作用。声乐体态语教学辅助手段需要依附语言表达,一般不会单独完成交流活动。当然,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体态语并不完全具有教学意义,有可能是个人习惯动作,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累赘动作的出现,以免影响体态语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声乐体态语联合语言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体态语的运用要强调伴随性,不能为了渲染课堂氛围强加肢体或表情动作,这些多余的体态语不仅会让人感到滑稽,同时也影响教学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有声语言做先决条件,以保证体态语动作具有时效性。例如,声乐教师在讲解面罩概念时,一边叙述面罩是指头腔在眉毛上面有额窦、蝶窦、颌窦等,所有的这些都能起振动,一边用手在头部做扩张抖动动作,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2.形象性、直观性和诱导性

在声乐教学中,常用到的抽象语言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声乐发声部位不易观察,导致学生声乐学习难度较大,而体态语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同时学生也可直观地了解某些声乐的发声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3]。知识传递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而形象化和具象化的处理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入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机能发声状态。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清楚地描述出来,此时运用体态语进行形象、直观的诱导,要比范唱、单纯地讲解更易理解,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之,体态动作与实际生活动作的紧密联系,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找到发声感觉,将抽象的声乐变成具象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情境性、立体性和示范性

声乐教学的情境性是保证教学语义不发生偏离的重要手段。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时,可以借助体态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并可以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教学语义理解上的偏差,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

声乐教学中的体态语具有立体性。口头语表达是一句一句单通道的传播,而体态语在大脑下达传输指令之后,身体可活动的部位就可以遵循指令进行表述,从而将单一的信息进行复合性的表达,提高了信息传导的准确性。

体态语的示范性是声乐教学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示范声乐发声技巧,通过身体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发声的机理,从而真正地掌握教学内容[4]。教师在讲解发声要领的过程中,要做出标准的声乐发声技巧,让学生感知发声动作标准的同时,理解发声动作的特征,逐渐建立起发声动作的表象印象。教师在示范声乐动作时,需要做到动作精准、发声动作连贯,重点动作或难点动作要细致讲解等,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示范动作形成良好的发声动作概念。

二、声乐教学体态语的作用

(一)调节教学氛围

体态语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不同的体态语向学生传递的信息不同,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教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被感染,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5]。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诱因,因此,声乐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借助体态语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立体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突出教学重点

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般会重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如,在讲授一般知识时,声乐教师的语气和体态语都会表现得很平淡,但遇到难点和重点内容,就会加重语气,不仅声音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体态语的幅度也会加大,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印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数声乐教师会借助这扇窗捕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情况。例如,当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的时候,视线会放在教师的脸上,而眼神四散,东张西望,表明此刻学生的心思并不在学习上[6]。因此,声乐教师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体态语表达,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辅助语言表达

声乐语言教学在体态语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态语可以很好地辅助语言教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地了解。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语境明确,体态语可以脱离有声语言单独传递教学信息。例如,人们常用摇头表示否定,点头代表肯定,耸肩表示无所谓或无奈等,这些常用的体态语义在声乐教学中也代表相应的意思,所以,能够独立地运用。一定程度上,体态语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达到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而且可以根据声乐作品传递丰富的情感,这种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

三、声乐教学体态语运用原则

(一)辅助性和精简性原则

在声乐教学中,不同教师对体态语的运用会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态语的运用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通过对体态语词汇的深入了解,以掌握体态语的运用原则[7]。对于声乐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主要以辅助教学为主,虽然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单独使用,但是能够保证其发挥最大效用的还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体态语教学要遵循精简的原则,避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二)准确性和适宜性原则

在声乐教学体态语的运用中,准确性是基本原则,若偏离这一原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产生副作用。例如,很多声乐教师以打哈欠的方式寻找气息支撑的感觉,但对于此种方法一些教师认为打哈欠并不能准确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发声的呼吸和共鸣,容易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而半打哈欠能够有效克服打哈欠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因此,很多声乐教师采用半打哈欠示范方法,这种采用不同发声示范方法的行为,势必会对后期的发声学习产生影响。此外,讲解不同的声乐知识所选用的体态语也应有所不同,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态语,对于声乐教学体态语的选择,要遵循适宜的原则,以充分发挥体态语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对体态语的良好运用,有助于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体态语的运用,结合语言教学,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升学生的教学成绩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向金晶.声乐教学中体态动作语言的教学法分析[J].戏剧之家,2015,13(7):221.

[2] 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2,7(8):196-197.

[3] 曾晶.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21(2):176-180.

[4] 邱雅洲.将戏剧表演中角色体验理念与思维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24(4):87-90.

[5] 萨日胡.怎样提高民族声乐教学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5,6(22):156.

[6] 王虹羚.关注声乐教育发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谈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家教世界,2013,15(7):160-161.

[7] 张舒.从简单性到复杂性——声乐教学思维的转向[J].音乐时空,2015,3(16):150.

责任编辑:陈君丹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DENG Y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China)

Abstract:In voca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s oral teaching will destroy the continuity, immediacy and emotion of the art of singing, so using appropriate body language can possibly avoid such happening. In form, vocal music teaching favors the teaching of posture language, and thereby pays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s a music skill, the vocal music lesson, by means of assistant teaching mode —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will produce driving teaching effect. Students can deepen their learning impression, while teachers can get a lot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in their teaching which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use status of body language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f body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body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so as to promote a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body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and to open up new ways of enhancing vocal music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vocal music teaching; body language; theoretical study; case study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1-0099-03

作者简介:邓殷(1985-),女,广东茂名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收稿日期:2015-12-01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体态语理论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