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2016-03-16李孝娟
●李孝娟
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李孝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时,教师应基于阅读文本,为学生搭建创新性思维的平台,多角度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思维的驱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平时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提问,敢于批判质疑,敢于展现自己的成果。
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笔者每次上新课的时候,都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就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值得探讨,笔者就会首先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以此为契机,点燃全班孩子的创新思维火花。就这样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习惯,学会主动思考,获取知识,敲开了未知领域的大门,体验到创新性思维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二、设计多样任务
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课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设计要体现多样性要求,即阅读任务不能单一化,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要还原阅读的本来面目。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任务,设计时要有侧重点,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推测任务。在阅读教学尤其是读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图片、文章、标题等设计推测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C的阅读部分以Graduation Ceremony为标题,介绍了毕业典礼这个话题。笔者根据标题设计的读前推测任务是:(1)What do students do during the ceremony?(2)Howwillyoufeelatthe coming ceremony?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新颖的、打破思维定势的推测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B Graduation Ceremony的阅读部分,介绍了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紧密结合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的生活实际。在读后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毕业典礼上“与老师、好友、同学话别”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尝试创编情景对话。这个情景对话紧扣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既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而且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任务对话中,学生需要提取语言材料、转换表达方法、使用交际策略,这样的活动突破了传统机械的讲解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考的机会。
可以设计读后续写任务。续写是对阅读内容的丰富,或是进一步凸显主题,或是扩大对某个情景的描写,如拓展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结尾等。如,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1 Section C有关《音乐之声》的文章,介绍了Von Trapp的生活。夫人死后,孩子们每天哭闹,Von Trapp先生孤独易怒,这时Maria来到这个家庭,教孩子们唱歌、跳舞,为他们讲故事,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文章到此结束,一家人以后的生活怎样,笔者让学生去想象,为故事续写结尾。通过续写,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的阅读材料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偏爱口语交际,教师可以设计新奇的问题、情景对话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习惯。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阅读材料的改写、续写等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建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具逻辑性。
教师还要注意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相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教师应注意任务设计的梯度,不可片面地追求难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所有学生都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生活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潜江市园林二中)
责任编辑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