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个图章背后的信任危机

2016-03-16胡志强

工会博览 2016年30期
关键词:旧闻信任危机盖章

□胡志强

20个图章背后的信任危机

□胡志强

这是旧闻新议。

这个旧闻背后的相关问题已经开始解决,但其引发的思考不该停止。去年,海南省歌舞团董事长彭煜翔被评为全国劳模,但他差点因盖章错失这份荣誉。在最后一刻盖齐所有公章后,彭煜翔在省总工会的楼道里当场哭了。一个通过预选资格的全国劳模的眼泪,引发媒体关注,他哭,是因为……他公开对媒体说的一句话是 “到衙门办个事真不容易”,貌似是盖章,过程太累人。

恐怕没那么简单,否则这事也不至于引发总理、媒体和社会关注。

我们不知道,在盖章难的过程中,彭煜翔是否萌生过像放弃一次艰难的商业合作那样,想放弃这个荣誉。事后人社部通过五个措施,把劳模评选程序简化,将8个章减少为1个章,再用其他办法去实现对候选人资格的社会监督。

这个旧闻带给我们的思考,至今不该停止,这是因为假如当时的程序确为必须,作为全国劳模(首先是严守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典范),汉子彭煜翔绝不会哭。

彭煜翔遇到的问题出现在 2015年。那年,劳模推荐程序增加了事前监管环节,要求被推荐的企业负责人须经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计生、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签署8个部门意见目的是避免 “带病”推荐劳模,提高推荐评选工作质量。原因是,在2015年前的历次劳模评选中,审核掉了一些不合格人选。正是这个监管程序,引发劳模审批盖章难事件,也引起舆情对相关体制问题的质疑和政府部门做出新的制度改变。

制度,既是人为,必有漏洞和偏狭。我们不苛求制度初定就完美无缺,万寿无疆,我们苛求的是关于制度的及时调整与不断完善的制度的建立,以及调整与完善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以期让全社会承担制度责任,而不是简单地官定民行。制度的规约对象是社会,是公众,假如一个制度得不到公众认可,不符合社会规律与诉求,它必然得不制度对象的有效的遵守与执行,更遑论那些包含制定者的私心的制度。但我们某些时候就是总发生官定制度枉顾民意的事情,造成制度与社会的关系脱节,让很多新的制度尚未实施,就原生了难以落实的隐患。

为什么会这样?恐怕是在社会与某些官衙之间存在信任危机。社会有问题,官民皆有责,但重责在官,因为官自民来。民生官,官化民,双方不信,社会难聚。

但若强求一切制度均需全体民意通过,无异于蛮横的民意绑架,这于理不通,于德不善。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官的民意自觉与民的觉悟提高。信任,从官民间的相互尊重和民对官的有效监督而来。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

微评

@陈家沛:要在形式上确定一个人的劳模资格,竟然要要盖8个部门的章,包括税务、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总共要盖上近20个章来证明这个人在这些方面没有问题,实在让人大开眼界,再加上盖章过程的曲折与折腾,将劳模折腾哭了也就不足为奇。成为一个劳模,原来还有如此多的周折,许多人恐怕要被吓倒,不敢再梦想成为一个劳模了!如果一个人即便如王进喜那样工作,而且业绩突出,假如发生过超生之类的事,是否就没有资格成为劳模?这个问题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设计。

@乔杉:问题也就指向了制度。有必要把劳模评选程序设置得这么复杂吗?按历史的眼光,也许当初这么设置有必要;从部门利益出发,也许各有各的理由。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体现换位思考的思路,显然没有必要。现实中屡屡上演的“盖章难”,未必是有关部门有意为难。更多可能还是一种“制度设置”,有关部门的责任可能更多体现在机械执行,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猜你喜欢

旧闻信任危机盖章
“盖章”
春日田家
5G不仅仅是快
抱紧我
汽车售后市场怎样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脱媒”时代下媒体信任危机探究
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智能盖章机的设计研究
“旧闻”新作:地市报文化副刊的拓展之道
一种翻页盖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