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着力点
2016-03-16齐传干
●齐传干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着力点
●齐传干
对标调焦。这个“标”首先是《教师专业标准》。武汉市旭光学校把《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方面分解成15个专题,按学年做好规划,从“职业理解与认识、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方面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从“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知识、教学实施和通识性知识”等方面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从“教育知识、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等方面提升德育能力。
这个“标”还是教育标兵。青年教师的成长最关键的是缺少觉醒,缺乏成长、自知和开发意识。旭光学校引导青年教师追寻自己心目中的教育“标兵”,培育“工匠”精神。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寻找各自心中的“标兵”,将名单报学校备案;每一学期,新教师至少举办一次学标兵(如收集资料、阅读作品、观看视频)展示活动,集中交流、分享成果。学校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加入省、市、区名师工作室,向身边的名师学习。
扎根课堂。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教育的真功夫也在课堂,“好课”都是从课堂实践中“走”出来的。
课例分析是一个新手走向成熟最基本的方法。学校每学期举办“旭光杯”赛课活动,将活动分为“旭光杯学科赛课”“旭光杯班会赛课”两部分,要求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备课、讲课、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中收获经验。青年教师还要收集每一位开课教师授课资料,装订成册,形成案例集,保存至少三年。期间,学校进行检查,教研组(个人)组织学科教师再研、再探、再回味。
课堂研讨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每周的教研活动,在传统的“五定”基础上,学校开展了专题“研课”活动。一研“教育模式”。先后研讨了“洪山区享受学堂135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现正在研讨“互联网+课堂生态的重构”。二研“课堂建构”。将课堂的“学案导学”“自主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迁移运用”“视频可视化”等结构单元进行专题研究,并将研究的范式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搭建、组合和应用。三研“课堂困惑”。问题是资源,困惑就是“多震带”。学校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分类开展研课活动,如“学案导学与微课程、翻转课堂”“课堂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的展示”“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等。
在研课活动中,组织青年教师发挥教学理念新、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在课件制作、网上交互、视频录制、微课整合等方面多做工作。同时,学校提倡青年教师按照“研教学模式、研课堂建构、研课堂困惑”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顺序,开展自研自探。在研究中享受快乐,在研究中受到启发,在研究中走向成熟。
切问近思。王铁军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入职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创造期和退职回归期。高原平台期是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研究表明,很多教师的发展都止步于高原平台期。
要突破这一“瓶颈”,教师要加强学习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经验将大受限制。为此,旭光学校要求教师要做到“三问三思”。“三问”:一问我还喜欢上课吗?二问我还喜欢所教的学科吗?三问我还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吗?“三思”:一思学习,是否向书本、网络、他人学习?二思教学,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否合理,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学中有哪些不足,遇到的困惑应该如何处理?三思行动,是否能将学科教学内容纳入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与实践,追思学科教学的“本质”?通过“三问三思”,让处于高原平台期的教师得以顺利突破,也不断地促进着其它发展阶段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武汉市旭光学校)
(责任编辑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