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野追击杜聿明集团使用的是什么战术

2016-03-16黄瑶

党史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黄维华野杜聿明

黄瑶

1948年11月30日,被围困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除以一部分兵力对华东野战军发动佯攻以迷惑解放军外,其主力第二兵团、第十三兵团、第十六兵团和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党政机关以及被裹胁的群众约30万人,开始撤离徐州。12月1日,杜聿明率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撤离徐州,向涡阳、蒙城方向退却。在徐州周围监视杜聿明集团的华野部队立即实施追击。

对此,蒋介石1949年元旦检讨战局时说:“我军撤出徐州后,前进途中,迭遭×军以人海战术猛袭,并依据各村庄与道路要点构筑工事顽抗,更在我军防地以外挖深沟数道,重重包围于萧县永城地区。”

蒋介石这一段话说了杜聿明集团撤出徐州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被解放军追击,第二阶段是被解放军围歼。

那么,华东野战军追击和围歼杜聿明集团时是否使用了人海战术?

追击阶段

我们看看杜聿明集团如何撤出徐州,解放军如何追击,看看解放军是否“以人海战术猛袭”。

杜聿明回忆:“三十日晚,并因各部队撤电线,误将对指挥部联络电线拆乱,对各兵团电话不通,一直到十二月一日早晨指挥部撤走时亦未通话。这时我对各兵团当面情况极为模糊,急急忙忙率指挥部少数人员出发,发现自徐州西门至萧县公路,车辆拥塞,无法前进”,“由于各部队车辆混杂一起,各有主张,有的绕道逃脱,有的仍向萧县前进,所幸解放军当日尚未追到……”

后来撤往台湾的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回忆:“从徐州撤退的翌日(1948年12月1日),我的指挥部在当天晚上10点钟才到达预定的宿营地点,30公里的距离,乘汽车竟费了十几个钟头啊!”“路上拉了这么长的长龙”,“好像软体动物一样”。“杂在撤退行列中,占一大数目的是各省的地方团队和地方警察。本来有命令要他们留在家乡打游击,实际上他们大多数还是拥到徐州。平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撤退时忽然出现了大批穿灰色黑色制服的队伍来。”“徒步部队依照命令大多避免走公路,车辆行列在公路上蔚为奇观。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最新式的到最古老的,供特殊用途的大型车和炮车,各种各样,组成长达百里的长龙。”

后来流亡海外又去台湾的原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回忆:“杜聿明兵团,使大军与千百辆汽车、炮车、牛车、马车、人力车,及无数之机关、学校、难民,都拥挤在徐州—萧县—永城间公路上,争先恐后,塞阻不前,此皆兵家之大忌。”“据十二月二日空军侦察报告:‘杜部已抵永城萧县间之青龙集、祖楼一带,态势整然。但匪军则三五成群,共约四五万人,队形不整,纷纷向西急进。我当即绘制情况图,以代电空投杜副总司令,请其迅速击破当面之敌南下,并谓‘依目前匪军战法,判断较我优势之匪军,可能采用围困战法,使我军疲而乱时,乘势攻击。请其注意。”

刘峙当时已经撤到蚌埠,他这一段话依据的是国民党空军的侦察。刘峙所说杜部队形“态势整然”,解放军则“队形不整”,充满了政治偏见。如果撇除这种偏见,国民党空军的报告无非是说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正队形密集地在公路上向西逃窜,而解放军总共四五万人,三五成群地以散兵队形在公路两侧追击。

所谓四五万人在追,是国民党空军沿着杜聿明集团的人流两侧侦察所见,实际上可能不止此数,但绝对要少于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的车流、人流。我们且看看华野当时的状况以及是如何追击的。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野担负围歼黄百韬兵团,同时阻击援黄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艰巨任务,伤亡很大。按照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说法是“刀锋似已略形顿挫”,当时亟须休整。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华野以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十二纵队、鲁中南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三旅监视与阻击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以第二纵队、第六纵队、第七纵队、第十纵队、第十一纵队、第十三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南下阻击李延年兵团并配合中原野战军作战,以第四纵队、第八纵队、第九纵队肃清黄百韬兵团残余并对杜聿明集团布置第二道防线。

此时,粟裕判断徐州之敌可能要突围,但从哪一个方向突围,粟裕认为有三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经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又近,可以同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敌人最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和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

粟裕正要把大部兵力部署在津浦路时,收到中央军委发来的一份军情通报,说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粟裕对此回忆说:“这使我左右为难。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况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我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北线七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西南。如杜聿明三个兵团向两淮方向突围,要经过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我们也可以赶得上。”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华野在一开始追击时,在杜聿明集团撤退的人流两侧追击的解放军较少。对此,粟裕回忆说:“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击相结合,尽全力追击。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

为什么网开三面?因为要用人数较少的解放军成功阻止杜聿明集团同黄维兵团或李延年兵团会合,关键就是要堵住南面。如果杜聿明集团往东、往北、往西去呢?那几个方向都是广袤的解放区,虽然没有主力部队,但是有豫皖苏军区的地方部队和民兵。如果杜聿明集团往那几个方向逃,走不了多远,迟早要被合围。

以较少的解放军在公路南面三五成群地追赶公路上30万人组成的车流、人流,哪里来的“人海战术”?要说人海,在从徐州到萧县的公路上密密麻麻的人流和车流才接近于人海。

围歼阶段

粟裕是如何部署追截包围的呢?1948年11月30日,华野首长命令监视杜聿明集团的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二纵队、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向永城、萧县、夏邑疾进追击;命令在南线阻击李延年兵团的第十纵队经宿县西进永城,第二纵队、第十一纵队由固镇沿涡河北岸迂回西进,占领涡阳;命令第十三纵队跟进部署第二线截击;命令豫皖苏军区部队控制陇海路商丘—砀山段,并于永城、亳县、太和等地布防截击。12月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等电:“敌向西逃,你们应以两个纵队,侧翼兼程西进,赶至敌人先头堵住,方能围击,不要单靠尾追。”华野立即调整部署,令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十二纵队勇猛追击,令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绕到敌人前面堵击。

12月3日,蒋介石看到杜聿明集团已经撤离徐州,又改变主意,于10时左右空投亲笔信给杜聿明:“吾弟应速决心于两日内迅速解决濉溪口、马庄一带匪部……”要杜向黄维兵团靠拢。杜聿明回忆:“我看了之后,觉得蒋介石又变了决心,必致全军覆没,思想上非常抵触。我先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准备即向永城出发;但再一想空军侦察的情况,认为如果照原计划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军攻击,解了黄维之围,尚可将功补过。但是万一沿途被解放军截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又不能照预定计划解黄兵团之围,蒋介石势必迁怒于我,将淮海战役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我,受到军法裁判。这样,我战亦死,不战亦死。慑于蒋介石的淫威,何去何从,又无法下决心。”于是,杜聿明把三个兵团司令官找来,研究怎么办,最后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于是调整部署,向东南方向突击。华野立即采取在东南面堵击,其他三个方向突击的战法,于4日拂晓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

对于杜聿明集团的突击为何没有奏效,国民党军在一份战报中说:“××于包围作战中,利用星罗棋布之村落地带,作纵深五公里以上之配置;依村庄大小,以最小限兵力占领。掘壕通至村外,使甲村与乙村构成交叉点;虽飞机轰炸,战车冲击,炮兵射击,均不宜奏效。必须以步兵逐村强攻,每占一村,伤亡不少。故一个部队每连续攻克一至二村,几以无力再战。反之,××前线失去一村,阵后即再占一村,始终保有原来之纵深,而无法突破。终至弹尽粮绝,覆没于人海战术中,此种教训,殊堪记取。”

这一段说的是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企图突围,是国民党军在强攻。按照国民党的有关著作中关于人海战术的表述,采用人海战术的是进攻的一方。这同堵击国民党军的解放军完全不搭界。

那国民党军的战报怎么说解放军围堵国民党军时使用人海战术呢?看来无非是说解放军依仗人多。拿淮海战役说,解放军参战的总兵力是60万人,而国民党军参战的总兵力是80万人。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使用的都是围歼的战法。要围歼敌军,兵力至少应为敌军的三倍。那60万解放军如何能把80万国民党军围歼?答案是对敌军各个击破,逐个围歼。在整体兵力不足的条件下造成局部的优势兵力。要做到这一点,依靠的是灵活运动兵力,而要灵活运动兵力就要造成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战场,使我军能集中使用,在不需要兵力的地方全唱空城计,依靠地方武装和民兵。显然,这不是人海战术,而是人民战争。

总之,华野在追击杜聿明集团初期,采用的战术是网开三面;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时,依靠的是人民战争。

国民党军说他们失败是因为共军用了人海战术,这不是事实。在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总兵力约430万人,接收了大量美式装备,并接收了100万件侵华日军的装备。国民党军的正规军有86个整编师,其中22个是美械和半美械装备。此外,还拥有大量的炮兵以及飞机、军舰、坦克,并掌握了一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而人民军队当时只有127万人,其装备主要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量的火炮。国民党军无论是装备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人民军队。此时,如果解放军用人海战术,“不顾兵员的死亡,以人海抵御炮火的轰击”,进行“肉弹的冲击”,那失败的可能就是解放军了。

由此可见,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的原因显然不是什么人海战术,而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并贯彻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

猜你喜欢

黄维华野杜聿明
孤胆医生黄维一个人的“川军”
孤胆医生黄维: 一个人的“川军”
逆行者黄维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我所认为的贵族
我所认为的贵族
黄维为何没被“赤化”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