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基本应用与变式分析
2016-03-15李胜强
摘 要:电学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常以“伏安法”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关于“伏安法”的电路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本文由浅入深剖析“伏安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基本应用,并进行变式分析,使学生掌握“伏安法”的应用。
关键词:“伏安法”;基本应用;变式分析;研究对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60-4
电压表和电流表是电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两个测量电表。电压表有两种量程:0~3 V和0~15 V量程,电流表有两种量程:0~0.6 A和0~3 A量程。本文结合“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这两个实验,展开“伏安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通过讨论加强对“伏安法”的进一步理解。
1 基本应用1:“伏安法”测电阻
1.1 关于测量电路的连接问题
“伏安法”测电阻的电学研究对象是电阻Rx,测量原理是电阻的定义式其测量电路可有以下两种接法:图1称之为电流表“内接法”, 图2称之为电流表“外接法”。
以上两种接法均存在着系统误差,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又该怎样选择呢?
①一般原则是: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即“大内小外”。
②有时不太好把握电阻的大小可以用计算法来判断:
③有时不知未知电阻Rx的大小,可用实验试探法:
按图3接好电路,让电压表的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分压比电压表分流明显);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即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分流比电流表分压明显)。
1.2 关于控制电路的选择问题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控制电路元件,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接法:“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
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是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此时滑动变阻器实际上只接了“一上一下” 两根线。当滑动变阻器从右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小,导致干路电流变大,从而控制待测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图5所示的控制电路是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此时滑动变阻器实际上连接了“一上两下” 三根线。当滑动变阻器从左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左半部分电阻分担的电压变大,从而控制待测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选择控制电路的一般原则是:若变阻器阻值较小,一般设计为“分压式”;若变阻器阻值较大,一般设计为“限流式”;两种电路均可使用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电路简单、耗能低。但下面3种情形必须设计为“分压式”接法:
①待测电阻的电压变化大,且要求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如描绘伏安特性曲线);
②待测电阻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若限流,限不住(小牛拉大车);
③若选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实验安全需要)。
1.3 进一步说明
“伏安法”测电阻首先解决“安培表内接”还是“安培表外接”,再结合实际测量电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限流式”还是“分压式”)。对于线性元件可构建U-I关系,再结合图像解决待测电阻的阻值,对于非线性元件可构建I-U关系(伏安特性曲线)来判断电阻的变化规律。电阻的测量除“伏安法”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安安法”“伏伏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可认为是“伏安法”的变形。
1.3.1 变式分析1:“伏安法”测电阻率
根据电阻定律Rx=ρ可知,只要测量出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再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x,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计算出电阻率,故“伏安法”测电阻率(或测金属丝的长度l)的实质还是“伏安法”测电阻。
1.3.2 变式分析2:“伏安法”描绘伏安特性曲线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因此小灯泡的电阻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小灯泡的电阻较小故测量电路应选择“安培表外接”,为了得到更大范围的实验数据以及满足电压从零开始变化,故控制电路应选择“分压式”电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
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电路符号为,其特点是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从正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小,而从负极流入时电阻比较大。描绘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应采取“安培表外接”及“分压式”电路,描绘二极管负向伏安特性曲线时应采取“安培表内接”及“分压式”电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
2 基本应用2:“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由电源的自身属性决定,“伏安法”是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方法。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E-Ir,路端电压U随着干路电流I线性变化,要想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论上至少需要两组数据,故可采用图8的电路图完成实验。
图8称为“安培表支路接法”,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的路端电压U,但安培表测量的不是干路电流I,而是支路电流(电压表不是理想电表必然要分流),这也是系统误差的来源。由于电压表分流IV,使电流表所测的电流I测小于电源的输出电流I真,即:I真=I测+IV,而IV=,U越大,IV越大;U越小,IV越小。在图9中,测量线为AB,真实线应为A'B,可以看出E测 图10称为“安培表干路接法”,此时安培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I,但电压表测量的不是电源的路端电压U(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必然要分压),这也是系统误差的来源。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有U真=U测+UA,即U真=U测+IRA,这样在U-I图线上对应每个I,应加上一修正值△U=IRA,由于RA很小,所以在I很小时,△U趋于零,I增大,△U增大。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E测=E真,r测>r真 。 2.1 变式分析1:“伏阻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如图12所示),测量原理为:,由此可求出E和r。“伏阻法”与“伏安法”相比,电阻箱起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限流),同时电阻箱和电压表在一起又相当于一个电流表(I=U/R),此方法相当于“伏安法”中的“安培表支路接法”,故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真实值相比均偏小。 2.2 变式分析2:“安阻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如图13所示),测量原理为:E=I1(R1+r),E=I2(R2+r),由此可求出E和r。“安阻法”与“伏安法”相比,电阻箱起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限流),同时电阻箱和电流表在一起又相当于一个电压表(U=IR),此方法相当于“伏安法”中的“安培表干路接法”,故测得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无偏差,但内阻偏大。 2.3 变式分析3:“伏伏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两个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如图14所示)。测量方法为:断开S,测得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此时,E=U1+U2+r,RV为V1的内阻;再闭合S,V1的示数为U1′,此时E=U1′+r,解方程组可求得E和r。“伏伏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前提是已知其中一个电压表的内阻,“伏伏法”与“伏安法”相比,就相当于电流表的读数,此方法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无系统误差。 2.4 变式分析4:“安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两个电流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如图15所示)。测量方法为:闭合S,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此时,E=I1(R1+RA)+(I1+ I2) r,RA为A1的内阻。再改变滑动变阻器,测得A1、A2的示数分别为I'1、I'2。此时E=I'1(R1+RA)+(I'1+I'2)r,解方程组可求得E和r。“安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前提是已知其中一个电流表的内阻,“安安法”与“伏安法”相比,I1(R1+RA)[或I'1(R1+RA]就相当于电压表的读数,I1+I2(或I'1+I'2)就相当于电流表的读数,此方法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无系统误差。 3 结束语 解决电学实验问题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研究对象。若待测元件是电阻,则应结合电阻的大小及实验的要求确定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是为电阻服务的,故应围绕着电阻测量其电压和电流。若待测元件是电源,则应结合实验原理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构建电路图,获得多组数据后再选择合适的坐标构建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求解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是为电源服务的,故应围绕着电源测量其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伏阻法” “安阻法” “伏伏法” “安安法” 均是“伏安法”的变形和拓展,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伏安法”,抓住研究问题的实质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利用“伏安法”解决电学实验问题应紧扣实验目的,让电压表和电流表始终围绕着研究对象(电阻或电源)构建测量电路,再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让电压表和电流表有较大范围的渐进式变化,获得多组的实验数据,再通过图像构建线性关系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李胜强.从两道力学实验题谈起[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4):61—63. [3]王朝银.创新设计2015高考总复习(物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