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3-15吕井春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启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兴趣;愉快;好奇心;生动有趣;赞美;快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243
平时一个学生的成绩的好坏,有没有潜力,我认为这个学生对数学有没有兴趣,一旦有兴趣,数学的学习不但老师讲过的题目能做好,有时一次没有见过题目也能做好,这就是一种潜力,兴趣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够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启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数学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本人现举几例。
1 适当介绍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令世界各国瞩目的,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值计算,其精确度在当时已经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在使用正负数方面在《九章算术》中就有记载,后来,在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还有过详细的说明。我国大约在2000年前就这些成绩,比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国外有不少数学家,如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双目失明。欧拉在完全失明前,还能朦胧地看到一些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写下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笔录。在失明后的17年里,欧拉还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留下400多篇论文。由于欧拉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及无与伦比的数学贡献,后人把他誉为“数学英雄”。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
介绍这些大数学家成绩和经历,对那些平时学习数学在遇到繁琐的计算和复杂的证明时就难以坚持到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以后的学习很有促进作用,对自信心的培养产生重要的作用。
2 抓好导入的环节设下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平方数”时,老师给一个数如“65的平方是多少”让学生算一下,再如“35,45呢?学生很快算出答案,老师进一步问能不能一口把答案报出呢?学生很困惑,老问怎么计算呢?老师看着好奇的眼神指出奥秘所在,引入新课,十分生动有趣。
3 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提问,请同学注意日常生活中工人师傅在装门框时,门框上为什么多出两根木条?在修理木凳时为什么在凳子下面斜钉上一根木条呢?自行车为什么可以用单腿是其停稳?学生很快就想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请同学类似再列举几个?各抒己见,看看哪一个列举的多?课堂一时就活跃起来了。
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交往中引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要用真情对待学生,把微笑送给学生,对待全班每一位学生来说,应该用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既严厉又善待学生,对待好学生精益求精,对待稍差的学生多于鼓励,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班级要有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爱是教育的基石和开始,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老师只有感情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学生的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学生才愿意和老师沟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有效。
(2)老师要为人师表多加鼓励,把赞美送给学生。老师及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 这一点很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有时连学生身体不适,生活中各种问题都要关心。老师平时要留意每一位学生,要用高尚的品质要求和影响他们。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学生。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点赞,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只要有闪光点就“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的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味。这样的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5 引入数学实验,参与取得成功的快乐
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八年级沪科版(2015年7月)的数学基础训练中第63页第4题,这题和平时我们见到的骰子一样,请同学们把早就准备好的骰子拿出来对照题目做一下,看看能不能作对。
题目如下,有一个正方形骰子,将题目的各面分别标出1,2,3,4,5,6,有甲乙丙三个同学站在不同角度观察,问这个正方形骰子各面上的数字的对面是什么字母,即1的对面是 ,2的对面是,3的对面是。
发现同学们这时神情非常踊跃,积极的对照书上的题目认认真真比划,翻转骰子,很快大部分同学做出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作者简介:吕井春,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