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及其争议

2016-03-15罗夫

天涯 2016年1期
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

罗夫

近日,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揭晓,她就是来自白俄罗斯的记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10月12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此作出了评论,题为《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又一位有争议的诺奖得主?》,作者为金·丁力。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自后苏联时代的白俄罗斯,用俄语写作;同时,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给一位记者——“因为她的多声部的创作,是我们这个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从1985年到2013年,她以《乌托邦之声》为总题,先后出版了五部以纪实性访谈为基础的著作,它们分别是《战争的非女性面孔》(聚焦于参与了二战东线战事的女性)、《最后一个证人》(关于苏联德占区儿童命运)、《锌制男孩》(关于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以及《二手时间:红色男女的消逝》(关于“苏维埃人”及其如何应对苏联的解体)。

丁力指出,诺贝尔文学奖从来就不缺少争议,但围绕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争议却从1998年便开始了:这一年,她第一次获得诺奖提名。也就是这一年,伟大的白俄罗斯小说家瓦希尔·白卡乌也有望获得国家认可。但语言——俄语还是白俄罗斯语——成为了关键议题。有人直白地表示,将诺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是对白俄罗斯语的最后一击。我们当然可以理解:白俄罗斯这个新近获得独立的国家本指望重获新生,但于1994年当选总统的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却使得该梦想破灭——对于任何白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的表露,他都持有敌意。其后,诺奖提名另一位白俄罗斯诗人的企图也告失败。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在白俄罗斯国内激起了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的反对意见是这样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用俄语写作的,这容易使得世人将白俄罗斯看成是俄国的一部分。这种看法当然过于简化,但应该被置于目前的政治格局之中来看待:从当下的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形势来看,卢卡申科将会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继续执政,而他的倾向,就是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

丁力认为,我们可以在上述语境之中思考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获奖。阿列克谢耶维奇与白俄罗斯先政权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并曾在2000年遭到祖国的驱逐;自1993年以来,没有任何白俄罗斯的国有出版机构出版过她的著作。在得知获奖消息之后,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她觉得自己是俄罗斯世界的一部分,但她所爱的,乃是人道善良的俄罗斯,而非贝利亚、斯大林和绍伊古的俄罗斯;她并且重申俄国在乌克兰的行径等于“侵略”。

针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另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她只是一名记者,而记者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丁力认为,如果历史学家能够获得诺奖(如1902年的蒙森),那么记者也就可以——更为重要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对于她所关注那一部分世界来说,有着怎样的真实的影响。

猜你喜欢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奖奖金资助年轻作家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ОЕМОДЕЛИРОВАНИЕДИНАМИКИСИЛРЕЗАНИЯПРИ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МФРЕЗЕРОВАНИИС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РАЗРЫВНЫХФҮНКЦИЙ
东汽首台出口白俄罗斯F级重型燃机通过72h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