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有女初长成

2016-03-15李昕

新体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男排排球联赛

李昕

张常宁很单纯,她不像那些时常接受采访的运动员,只是机械地用准备好的答案回答问题。

20岁的她特别真诚地认真听问题,然后回答,哪怕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很多遍。她嘴角上扬,仔细地答话,言语中没有斟酌过的痕迹。

她很爱笑,说话间总是夹杂着笑意,会说出自己的小心思,不避讳,时而也会吐槽。她乐于和别人交流,清清爽爽,很明媚。

爱恋 来自排球场边

这份单纯和灿烂下面,是深到骨子里的倔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包括她爱的排球,也包括生活中所有的坚持。就像张常宁的哥哥张晨所说:“我觉得她比我爱排球,她是真正自己选择打排球的。”

这个常州姑娘的排球故事,不能少了她的爸爸张友生和哥哥张晨,这个来自江南的家庭有着诸多与排球的不解之缘。20年前,张友生是江苏男排的主教练,再之前是中国男排的球员,汪嘉伟、沈富麟的队友,代表中国男排打过洛杉矶奥运会。在爸爸的影响下,哥哥张晨走上排球之路,成为中国男排的一员。

张常宁排球之路的开始,似乎是哥哥的翻版。“小时候,我们两个人一起玩球。我发球,她就跑过去捡球,我拿着球,她就不停地跳,很有意思”,这是张晨和妹妹张常宁小时候一起玩排球的画面。

在张常宁的记忆中,自己是在排球场长大的。父亲和哥哥训练时,她就在排球场边玩耍。休息的时候,哥哥还会把她放在装排球的车里,推着车绕着场地跑。

童年单纯快乐的时光让人难忘,也给了这个女孩对排球的最初爱恋。

张常宁10岁那年,哥哥张晨入选中国男排。张常宁第一次朦朦胧胧地感觉自己和排球的缘分恐怕不止眼前几年,“当时我很高兴,对哥哥说,你在北京好好训练等着哦,过几年我也会来的”,回忆起旧时光,张常宁带着笑意。

风波 坚持梦想不松口

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在心里,慢慢发芽。张常宁8岁开始业余排球训练,14岁进入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15岁和搭档林玲玲一起获得沙排世少赛铜牌,转眼又夺得亚洲冠军。

无论做什么,张常宁总是比别人轻松一些。上学的时候,她是南京十佳少先队员,出去训练一周没上课,还能轻轻松松考进班级前五名。“数学成绩特别好,老师经常拿着张常宁的卷子教育其他学生,看看人家,打排球成绩还这么好,上小学就会写小诗、小文章,还写过小说”,这是女儿让妈妈骄傲的诸多时刻之一。

明明可以去上学,走一条所有人看上去未来无忧的安稳道路,但小姑娘心里的体育之火就是熄不了。上幼儿园练习体操,拉韧带、劈叉,练不好的时候,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就是不滴下来。“我是个倔强的人吧”,张常宁说自己。

“从很小时开始,进入中国女排、参加奥运会就是我的梦想,任何理由都无法改变”,张常宁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个带着“不可磨灭”字样的梦想,最终实现了。

她用坚韧证明自己经受住考验。2013年,张常宁因为想从沙滩排球改打室内排球,遭到“禁赛”。在妈妈眼中,女儿不迷茫,而是冷静无比,“她就是坚持自己的主见,想要打室内排球,我们支持女儿的决定”。

也许现在看来,那只是一场已经圆满解决的风波,但当时确实在排球圈内掀起了一次风波。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上搜索张常宁禁赛的关键词,依然能找到1万多条结果。

来自外界的压力让张常宁全家处于风口浪尖。“我就是爱排球,也不想离开江苏队”,她没有多余的解释。

其间,张常宁有机会出国读书和打球。走在人生的另一个岔路口,当时18岁的女孩坚定决绝,最终如愿站在江苏女排的队伍之中,并参加了当年的中国女排联赛。

每个改变都要付出代价,对张常宁来说,这些痛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她依然是那个充满朝气的姑娘。

“从光脚到穿鞋,是打沙滩排球到室内排球的第一个改变。首先不适应的是脚趾头,每天的跑动、冲跳,使我的大脚趾指甲很快变紫、变空,队医不得已将两个大脚趾指甲硬拔下来”,张常宁描述自己转型文章中的一段话,很多人看了直哭。

提到这些,她轻描淡写,正如在遭遇禁赛的艰难时刻写给自己的话,“阳光追着我,我追着前面的自己,自己选择的路自己会走下去”,她做到了。

梦想 努力为奥运

张常宁说起话来轻松、随意,不会出现遣词造句的书面语。她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只是单纯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一路向前。

如愿改打室内排球后,张常宁迅速成为球迷眼中的新惊喜。不到两年的时间,她随中国女排出征亚洲杯、仁川亚运会、亚锦赛,成为郎平“造星”计划的一部分,直至打进世界杯夺冠的主力阵容。“郎导非常注重细节,我的技术比较粗糙,她给了我很多建议,对我有很好的帮助”。

实现梦想的滋味很甜蜜,“我很幸运,有那么好的教练和队友,更幸运的是我们还拥有最好的结局”,她说。

世界杯的记忆让人难忘,但并未让她昏了头脑。这个赛季的女排联赛,江苏队有了新的收获,夺得亚军。

这个有坚持之心的姑娘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的方向盘,在满满的青春期指引她,就像征战奥运一直是她的梦想。除了奥运会,人生同样需要不同的体验。

联赛 亚军也是新体验

因为惠若琪有伤病,张常宁的联赛经历变得与众不同,与以往也不同。半决赛和决赛加在一起,打满10场比赛才分出胜负,强度令人咂舌。常州最冷的季节,姑娘们在场馆内要戴着手套热身。

每场比赛结束之后,张常宁习惯于宅在屋里看电视或写记录队员们生活的队报。在3个月的联赛中,从小就爱写作的张常宁过足了瘾,写了9篇记录大家生活的文章,成功扮演了一名“跟队记者”。

记录别人的生活要带着趣味满满的打量眼神,记录自己的生活则需要一点批判精神。

“这个赛季到底怎么样”,记者问。答案是“累并快乐着”。第一个赛季打女排联赛时,人们觉得张常宁和惠若琪的样子和技术动作有几分相像。“我们小的时候在同一所体校练习,所以可能技术动作很像”,她回答。

这个赛季,张常宁不得不担起之前惠若琪在队中的重任,变成了角色的相像。这要求她不仅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迅速成长起来。“压力很大,崩溃了很多次,比上个赛季多太多”,张常宁直言不讳,打主攻又打接应,让她一度觉得艰难。“后来惠若琪身体好起来,决赛大家一起打,感觉放松很多”。

好在从头到尾,她一直是那么无惧无畏。“联赛很紧张,但世界杯时没有现在睡得好”,宽慰自己之后,张常宁也接受了联赛亚军的遗憾。

运动生涯还长,转眼就是里约奥运会,在国家队,她还有更多追梦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够学着控制情绪,在技巧手法上有所提高”,这是她的目标。

联赛期间,张常宁度过了20岁生日。吹灭蜡烛后,她许下了愿望,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或许那是一个和梦想有关的愿望。“如果把自己的排球经历比作一场比赛,我觉得此前的经历算是热身,正式比赛刚刚开场”,张常宁说。

猜你喜欢

男排排球联赛
中国男排不敌意大利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VNL恩加佩斯发球立功 法国男排逆转胜俄罗斯男排
2017年全国数学联赛A卷第10题另解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最复杂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