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2015: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
2016-03-15陈融雪
陈融雪
下一步是加大基层反腐力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反腐败的“获得感”
“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
2015年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反腐大幕开启后的第三个年头。回顾2015年中纪委的反腐工作,打击领域、力度不断扩大,反腐方式、特点不断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3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这样的廉政宣传,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期待
“吃饭就算了吧”
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干部的数量、级别和处理的严厉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央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任建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尽管有2014年的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 ‘大老虎在前,2015年向社会公布的落马高官不及头一年‘显赫,但数量上却超过了三年来的平均水平。”
2015年公布的落马副省级以上官员不仅超过50人,更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实现了“全覆盖”。
“在任省部级‘一把手也可查办。”任建明指出,譬如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国家安监总局原局长杨栋梁、福建原省长苏树林在任上被查处,可谓反腐的重要突破。
除了“打虎”不断有新突破之外,一些细节反映了更深刻的变化。
中央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习骅公开撰文谈八项规定出台三年——公务人员对饭局的反应,在2013年是“过一阵子再说吧”,2014年是“谁买单?都有谁?”2015年则变为“有事说事,吃饭就算了吧。”
此外,亦有纪检监察干部反映,2015年“主动询问纪委自己所做事情是否违纪”“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红包”的现象也变多了。
鉴于以上种种,2015年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
“全覆盖”的重要一步
“全覆盖”是2015年反腐的重要关键词。
2015年,中央巡视组共巡视83个单位,按照地方、部门、央企、金融、事业5个板块类型,推进全覆盖。在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全覆盖的基础上,2015年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单位全覆盖,5个板块已经完成3个,完成全覆盖任务的52%。
与此同期,中纪委派驻机构的全覆盖布局亦在2015年迈出重要一步。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历史上从未被派驻纪检组的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政协机关,也在2015年新设了派驻机构。
2015年11月,中央印发《关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按照《方案》,中央纪委共设置47家派驻机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其中,综合派驻27家,负责监督119个部门和单位。
2016 年1 月6 日,湖北宜昌市新华书店,《中共反腐为什么能》成为畅销书籍
这是中共历史上首次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通过采取“综合派驻”方式,中央纪委全面派驻改革完成后,监督对象翻了一番还要多,但派驻机构数量不增反减,由改革前的52家减少到现在的47家。
监督不仅要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靠广大群众。
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近日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时介绍,他们在中央纪委官方网站醒目位置公开了举报电话、举报网址、举报信箱等。
2015年6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上开通了“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鼓励群众通过手机照片、视频和文字向中央纪委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消息一发出就得到积极响应。短短6个月,该窗口已收到群众举报4.1万余件,单日收到举报件最高达2149件。
国家统计局2015年10月至11月在22个省区市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0.7%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90.6%的群众认为当前腐败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三项指标均首次超过90%。
“最全、最严”党纪
如果把2014年以前的清理党内法规工作视作“破旧”,2015年则“立新”意味明显。
2015年10月18日正式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继当年8月3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印发之后,中共党内法规制度又一次重大创新。
“三部法规的修订颁布,将进一步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利器和纪律保证。”辛鸣向本刊记者表示,强调纪律自觉和政治规矩,意味着反腐败工作进入争取达到“不能腐”和“不想腐”目标的阶段。
王岐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
新修订的《条例》引起了舆论和党建专家的高度关注,新华社报道引述有关党建专家评论称其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
“最严党纪”强调追责,明确了6类“负面清单”。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列在突出位置,新增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反政治纪律条款;把非组织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列入违反组织纪律要求中。另外,《条例》专门对“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作出处分规定。
“旧条例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什么都管,但有些问题没管好,存在模糊地带。而此次对这些问题予以明确,实现对各类问题对号入座,使违纪者不能再心存侥幸。”辛鸣说。
除“祸患”于“忽微”
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将向基层延伸。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2015年7月9日起,中纪委在其官网“头条”栏目每月集中通报一次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据中纪委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20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0516起,处理91550人。通报的979起问题,包括: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
譬如,2015年11月25日,山东菏泽巨野县纪委、巨野县监察局关于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进行了通报,山东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因吃拿商户2个苹果未交钱被诫勉谈话。
“奢华办婚宴,党内受警告”“迟到10分钟,责令作检讨”“脱岗忙追星,多人受处分”“下属收鸡蛋,庭长被问责”……诸如此类查纠“四风”问题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一方面,有观察者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回来了,另一方面,亦有舆论担心是否小题大做,矫枉过正。
“公款发几盒月饼就被处理,是不是太严了?”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二处处长方文碧在回应类似问题时,曾这样说:“兹事体大”“祸患常积于忽微”。
在2015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167人进行的一项在线“反腐期待”调查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以76.4%的得票率排在首位。
“随着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不敢腐的社会氛围总体形成。下一步,加大基层反腐力度,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反腐败的‘获得感。”辛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