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团活动在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中的体现和成效

2016-03-15田洁媛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社团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职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分析了社团活动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社团活动在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体现和成效,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社团;关键能力;高职建筑类学生

现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社团活动在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高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高职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对这类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

1.关键能力的内涵。上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其产生源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家梅腾斯对关键能力的定义: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职业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

“关键能力”是在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提炼,与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重新融合提升而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可见,关键能力的培养仅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难实现,要有意识地通过长期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参与等完成。

2.高职建筑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关键能力虽是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每个行业对人才的突出素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建筑施工单位一线的技术人员、需长期驻守在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一般通过五年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通过近年来对本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和就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分析,笔者提炼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分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三个大类。

二、高职社团的种类及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职院校社团的基本概况。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也是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

目前各高校的社团大概可以分为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文体爱好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等四大类。这些社团都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力军,能够启迪学生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并能在交往和活动中认识社会,培养竞争意识,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

当然这四大类社团因其性质不同,育人功能有所侧重。理论学习类社团,主要是以开展各种读书沙龙活动,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类社团,例如测量技能协会、力学与建筑模型协会等,此类社团是以建筑类专业为依托,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兴趣类社团则是在兴趣一致的学生中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公益服务类社团是最近几年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开展各类志愿、实践类活动,为其成员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结识更多的朋友,以促进学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2.高职社团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两者目标的一致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明确指出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就是通过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前和企业“亲密接触”等多种形式,使高职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从实践中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增进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更早地培养高职生的敬业乐业、准确守时、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等等。

(2)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优势和要求。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同于专业课,它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就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全程化和持续化。我院现有多个社团,并通过各式各样的主题社团活动促进了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上的作用发挥。

(3)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如上所述,社团的几大类别中,每一类社团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

三、社团活动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表现及成效

从“关键能力培养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中的体现”和“关键能力培养在不同类型社团中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分析社团活动在高职院校建筑类学子关键能力培养中的表现和成效。

1.关键能力培养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中的体现。社团活动环节具体工作内容培养的关键是社团换届纳新及新社团成立。一是大量的宣传与自我展示工作,以吸纳新的社员。二是面对社团招新,需要分析、筛选与决断加入哪一个社团。三是组建新社团时,需要相关信息资料收集、分析,及对自己构思和想法的解说、说服成员参与社团及为社团奋斗的工作。

2.关键能力培养在不同类型社团中的体现。(1)社团活动组织及开展环节。活动前期制定社团活动计划、筹备活动经费、开展活动宣传及时间管理;活动中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矛盾冲突的化解及沟通、问题的应对及解决。(2)社团活动总结与交流环节。总结自己活动开展情况,回顾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团成员的表现情况;客观审视整个过程,总结与发现自己和社团其他成员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每一次社团活动的改进方向及在后续社团活动中的选择与开展中需注意的问题等。

四、社团活动培养关键能力应遵循的原则及努力方向

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以期实现社团活动促进关键能力更好的培养。

1.社团活动设计更突出层次性。根据关键能力目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面向学生设计的社团活动,应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即要做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需求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例如在各种兴趣类社团中都有高级组、中级组和初学组之分,志愿类社团将志愿者分成骨干志愿者和一般志愿者等,以实现对社团成员能力的分层次培养。

2.社团活动要更强调完整性。将每次活动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由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成的完整过程。现在社团活动学生更看重前期策划和活动举办,对于活动后的总结评价这个环节不太重视,这方面工作也比较薄弱。社团指导老师老师要加强对活动总结评价环节的要求和指导,引导学生重视对每次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以获得经过自身体验的、深刻的经验。

3.社团活动要更突出全员性。既然是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那么活动就不能仅仅是少数学生干部、个别学生参加的活动,而应设计、开展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感兴趣、愿参加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例如我院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吸引了全院各个专业的学生参加,组织的三月学雷锋教育月活动和义务献血等活动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社团活动要更突出与教学活动的同步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果与教学活动分离则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障碍。实际上,二者都是落脚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应是统一的、协调的,不能截然分开。这两条线应以此为目标而融合为一条线。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老师应加强和专业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技能关系密切的活动,课堂内外协调一致,有针对性地聚焦于关键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2]李锐.浅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构成[J].成才杂志,2013(12).

[3]刘云根.大学社团的育人功能管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作者简介:

田洁媛(1987.4-)女,北京市顺义区人,本科,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国际贸易》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K-BOT拼插社团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