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借本彰智
2016-03-15徐长虹
徐长虹
一、溯本求源,教材并不完美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到今天“狐假虎威”成为一个贬义词,也是后人引申出来的。而现在的教学都被成语今天的意思牵着鼻子走,必须溯本求源,用事实说话,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走进这个故事,还原真实。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原文中可没有“狡猾”“扯着嗓子”“骨碌一转”等带有明显价值倾向的词语,那只能代表改编者的主观意图,真希望教材能干干净净的,无需解释,无需评判,只是冷静地叙述故事本身,不要掺进任何带有个人主观倾向的字眼,那样反而留下广阔的空间让读者联想、意会,更易于教师教学,也更易于价值引领。
其实,很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都会产生相似的困惑:狐狸为了自救而出此下策,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正当防卫,有何错呢?既然我们都这样想了,就不要违心地去糊弄孩子,最起码也应该抛出自己的困惑,让孩子来思考,引起争论,激发思维。自己都确定不了的事就给孩子一个定论,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设防,忽略了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把孩子们的思想引入歧途,衍生出畸形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被别人所左右,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教师不是一个智者,教材为什么年年在更新?因为它不完美。一个好文章必须经过层层把关与过滤,而教师是最直接的终极关卡,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力与判断力,才能让孩子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客观解读,狐狸并非狡猾
在课堂上,这个故事被无数次地演绎成这样: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借助强权哄骗恫吓人们的现象,勾画了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仗着小聪明借势欺人者的狡猾嘴脸。于是,在文本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征,成了仗势欺人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狐狸在什么情况下借?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是为了吓跑百兽而满足它的虚荣心?当然不是。此时狐狸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大难临头,狐狸该怎么办?我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在无形中就是告诉孩子,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危险时,是坐以待毙?还是想方设法自我拯救?此时的智慧怎能说成狡猾?难道狐狸的命就不是命?它没有求生的权利吗?它就该死吗?更何况它自救的方法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更是难得。
险境求生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是一切生命的自我本能,也是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批判狐狸的狡猾,等于批判险境求生的机智,这不是把孩子越教越愚蠢吗?所以,冠之狐狸以“狡猾”之名,实是无稽之谈。
细读狐狸自救的过程,无处不闪烁着狐狸生存智慧的光芒。
第一步:蒙蔽
狐狸逃窜不及,只好扯着嗓子问:“你敢吃我?”这句话好似挑衅,亦似威吓,其实是在故弄玄虚。“子不敢食我也!”如果译成:狐狸淡淡地说:你不敢吃我!这样的文字较之那种虚张的“扯着嗓子喊”更显深沉,更有嚼头!狐狸目的在于用缓兵之计先怔住老虎,使自己不至于马上被吃掉,一边寻找逃脱的机会。果然,“为什么不敢?”老虎作为百兽之王,何时听说过还有他不敢吃的狐狸?它很纳闷,真的蒙住了。
第二步:威吓
老虎的纳闷使狐狸有了喘息的机会,当然,它必须拿出有力的理由让老虎确实因畏惧而放弃吞食自己的打算。所以狐狸开始大放狂语,将威吓诈骗进行到底。“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老虎也有怕的东西,故事发展到这里狐狸的语言威吓已经初显成效,狐狸也基本上探到了老虎的智商高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第三步:举证
言语上的欺骗只是让老虎处于猜疑状态,狐狸还远不足以自保自救,要彻底打消老虎的疑虑,它需要拿出有力的证据,“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样一来,老虎当然要看看事实,它自然松开了爪子。狐狸没选择立刻逃窜,因为它有自知之明,现在逃无异于前功尽弃,自寻死路。狐狸的智商可相当不一般。
第四步:走秀
狐狸利用假象迷惑百兽,策划了一场充满喜剧色彩的走秀。试问,此时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走在老虎前面,它的内心是一番怎样的情景?轻松吗?得意吗?这场骗局随时有揭穿的可能,假如百兽们边跑边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快跑啊!”老虎便会恍然大悟。这只是无数偶然性中的一种可能,可以说狐狸是扛着棺材在走秀,其勇气与智慧并存哪。
狐狸的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稳步推进,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可以说,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智者与猛者的周旋、弱者与强者的对恃,更是一场危机四伏、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整个过程中,狐狸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材是个载体,承载着师、生、社会等诸多因素,我们只有客观解读,才能用活教材,用活的基点是把孩子越教越聪明、越教越坚强、越教越会生活。“要解除教科书的魔咒”,教材非圣经,教师不是教材的传话筒,更不是卫道士,我们首先是个读者,用心读了、品了,就会有自己的感悟,要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用事实来说话,教育我们的孩子自己去思考,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