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纺织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困难与对策

2016-03-15卢雨正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困难对策

【摘要】本文就纺织行业产学研合作在新经济形势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了纺织行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企业发展,教学改革,科研分割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的途径,为纺织行业产学研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纺织行业 产学研合作 困难 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1年社科基金指导项目:纺织品流行色发展规律的量化研究 (编号:2011SJD760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8-02

产学研合作是当前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产学研合作都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高校与企业对产学研的合作投入了大量的热情,成果斐然。但是对于纺织行业,这个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近年来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呈现了许多怪像。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一头冷一头热,高校希望为企业进行相关科技的服务与指导,但力不从心;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兴趣不高,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效果差。

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产业的振兴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产学研合作是重振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有效的推进纺织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为中国的纺织行业重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走出现有的困境,是摆在所有纺织从业人员及科学工作者的一道难题。

一、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概念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确

一般而言,说到产学研合作,多指的是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特别是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而给企业带来相关的利润增长点。然而,产学研合作其实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产”,指的是生产,也就是企业方面的主要工作;“学”,并不是指的学校,而是学生,或者说是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及教学工作;“研”,指的是研究,或者说创新性的研发等。

产学研概念的模糊,或者说对于学生因素有意无意的忽略,使得当前产学研模式具有一定的短视特征,忽视了学生因素对加快企业成长,促进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作用。忽视企业自身人才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将使得产学研的合作不具备较为持久的发展能力,对企业的真正成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企业科研能力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纺织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过度,但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彻底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

当前纺织行业资本密集型特点十分突出。以纺纱厂为例,本世纪初,拥有十万锭的纱厂,属于大型纺纱企业了,而现如今新上马的纺纱项目,几十万锭的属于常规项目,新疆新近投资的纺纱企业,几百万锭的企业比比皆是。先进设备的采用大幅度降低了用工数量,但使得行业资本密集程度显著提升。

然而,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订单数量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员工缺乏管理,员工流动性很大,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在经济形势向好时,这些问题尚不突出,但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学生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学生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其基本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由于我国开设纺织专业的学校相对较少,使得纺织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然而,学生在进入到纺织企业之后,综合素质与企业的要求相比存在差距,不能迅速成长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这种差距的存在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不足以支撑当前的企业需求;二是企业发展的水平尚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规划。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在企业中的定位不明确,难以发挥作用。

(四)研究成果产业化程度低

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主要原因与近几年高校发展方向有关。各类组织对大学的综合教学科研实力进行打分排名,在评分过程中,论文,项目,特别是纵向项目,占有较大的权重。这就使得纺织类高校在日常的科研中,对论文,纵向项目具有一定的倾斜,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际应用偏弱。

同时,当前绝大多数的纺织企业,其内部发展的程度尚不能对高校提出明确的科研需求。这使得高校科研成果大多基于一种理论的假设,与实际应用存有较大的差距,难以与企业找到共同的研发课题,一定程度尚制约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解决方法初探

(一)概念明确

产学研概念涵盖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2015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指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载体,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合力。”这一方案的提出,从根本上明确了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主体作用,强调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性。

2010年6月,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上述两个文件的发布,从根本上明晰了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概念,对于生产、教学、研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为进一步完善发展纺织学科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提升

产业的提升主要是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当前大多数的纺织企业,研发能力较差,甚至没有研发能力,研发人员储备不足。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体中占比约10%,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纺织企业在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方面等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面,而较低的利润率(5%-8%),以及竞争过程的惯性因素,使得企业更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对人才及研发工作的重视。同时,研发工作投入较大,未必能短期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对此兴趣不高。

近年来严峻的经济形势,避免竞争同质化可以显著改善纺织企业的生存环境,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产品的差别化研究,新产品的研发,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部分纺织企业可以获得20%-30%以上的利润空间,这在传统的常规品种生产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差别化产品的生产,对于相关产品的研发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以市场为主导的研发,则对相关人才有较高的要求。相对于纺织企业整体的规模效益而言,对于人才的投入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所占比较低。部分纺织企业,特别是苏南吴江地区的纺织企业,在此方面走在了很多纺织企业的前面,近年来对于高层次的人才,特别是本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学生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

(三)教学回归

教学的回归指的是教学的内容回归最初的偏重理论教育。

近年来,纺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型技术不断应用于传统的纺织领域。在纺纱,机织,针织等领域诞生了一大批先进加工方法和机械装置;在原料领域诞生了大量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及新型的天然材料;在染整后加工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助剂、染料等。这些新型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对员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员工对于新型技术的理解成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纺织专业的高等教育,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一方面,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的更新程度远远落后;另外一方面,盲目的追求新技术,新科技,忽视了学生对原理性问题的理解。因此,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面对上述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新型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超过教材更新速度,三到四年的教育周期之后,很多技术已经陈旧。因此,盲目更新教材内容,跟进最新纺织技术的做法,在现阶段是不太容易推进的,同时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回归基础教学的高等教育,强调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推演。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新型纺织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已有的相关理论基础,结合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四)研究分化

所谓研究的分化,指的是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分化研究内容,由高校和企业各司其职。

研究按照大类来分析,可以分为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显然,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所以不可能成为基础研究的主体。然而,基础研究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校以及研究所必须在基础研究中承担主要任务。

而在应用研究中,按照目前纺织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经营及人才储备情况,绝大多数的纺织企业,现阶段不能独自承担应用研究项目。因此,纺织企业的市场主导创新应该以一种高校带动的方式来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具有相同的重视力度,协助纺织行业尽快走出困境。

三、总结

当前纺织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企业正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而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是解决当前纺织行业困境的重要路径。通过更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方式,纺织类高校将承担更多的产业振兴的责任,纺织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不破不立,困境正是整个行业向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契机,相信经过这一轮残酷的局势,纺织行业必将迎来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陆亭.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谈毅.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与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15(7).

[3]石共文,向英明.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15(16).

[4]徐阳,王鸿博,谢春萍等. 依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修订纺织工程本科培养方案[J].纺织教育,2012(1).

作者简介:

卢雨正(1979—),男,山东济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纺织工程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困难对策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选择困难症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