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唤醒教育”走进职高校园

2016-03-15赵辉尹晓

新课程·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关心心灵

赵辉 尹晓

唤醒教育是释放学生内部力量,促使其生命意识觉醒,进而实现个体生命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在于唤醒与建构。

我校提出的唤醒教育主要从自我约束、情感拉动、典型引导、激励改正、设计目标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内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促使学生成功、成才、成人。

一、唤醒他人首先要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的过程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思想的提高、基本功、教学能力的提高。唤醒首先是一种思想的转变、心灵的感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教师的思想往往却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直围绕在教师的思想周围。只有我们的思想不断转变,才能看到学生更大的思想变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接受新的思想,才能产生自己主见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学习力,要用一种含蓄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学生,我们自己要明确: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其次,唤醒是自己前进的钥匙,是它打开了我们的心扉、拓宽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最终我们要走在时代的最前面。

二、用情感唤醒学生

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情是信任、是包容、是关心,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教育者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根自由自在地生长。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同时,也需要我们无微不至地去关心。常交流、常沟通才能架起感情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了解他、读懂他。并且要学会关心学生,包容学生,教师在对学生的关心过程中,学生的消极反应确实会打消教师的热情,当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的关心,教师一方面需要具有包容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因为不学会接受关心也就不可能学会关心。

“教育的全部秘诀就在于爱与情”,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学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特别对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很多都是各个中学的后进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投入自己真实情感就不会有更好的回报。

三、唤醒在于发现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地走上自己成功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愿望与梦想,这是我们向往的,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

四、唤醒与教学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行。教学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不去体会学生的现状,教学上我们要围绕学生的现状、本身素质进行革新,要开展一种以自己学生为核心的教育体制,真正地体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唤醒是人与人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一个高明的教育者丰富的教育情感(以师爱为本)和清醒的教育智慧所孕育的一种心灵人格的撞击和交融。现代脑科学证明,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大脑不但有不可思议的超巨量的信息储存能力,而且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创造新的思想的能力。这就为教育者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王彩玉.用一种美妙的方式唤醒[J].教育,2014(07).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关心心灵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开心与关心
唤醒心灵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