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知识和事例激活政治原理教学

2016-03-15马伟良

新课程·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共性感性政治课

马伟良

教学是科学。这是因为,教学所依据的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思维现象的合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一样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理解关”。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原理真正理解了,才会相信并接受它,进而变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将语文知识中的比喻、富有哲理的成语、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典型的事例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认识。

语言的性趣和理趣是妙不可言的。多姿多彩的语言能像鲜花一样,香溢四方;像清泉一样,明澈清凉;像太阳一样,炽热异常。教育学上称之为“语言直观”。所谓语言直观,就是教师利用形象化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经验,为所要理解的原理建立直观的基础。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感知教材的过程,即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思维、想象过程。当然,这也可以通过直接途径获得感性知觉来实现。但是,由于受时间、地点和设备的限制,在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量依靠的还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生往往把共性当成整体,个性当成部分,对“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个基本原理理解不了。有部分学生干脆把它死记了事,但一接触实际就会搞错。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真正懂得这个原理的实质内涵,我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我让学生到水果店去买水果,到电脑室去找计算机老师,到台山师范去找学生。学生顿时就会感到这个任务实在完成不了。到水果店去买什么水果呀?到电脑室去找哪位计算机老师呀?到台山师范去找哪位学生呀?就在学生感到为难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了共性寓于个性中的道理。像水果店的这个共性是从苹果、梨、香蕉等具体水果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存在于苹果、梨、香蕉等具体水果之中,离开了这些具体的水果,水果也就不存在了,抽象的水果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同样的道理,老师和学生也是这样。

这个比喻,优于千言万语的理论治教,学生从模糊的感觉中茅塞顿开,对原理的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

又如,对“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的”这样一个哲学原理,我用“揠苗助长”等成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等典故;讲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时,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沧海桑田”“山雨欲来风满楼”等成语、谚语;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用“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讲量变质规律时,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之水汇成江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成语。

用相关的谚语、成语将抽象的原理和深邃的哲理进行浅显化、通俗化,学生听起来有味,学起来有劲,理解也深刻。将他们心中对政治课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趣味盎然的课堂气氛。

又如,讲“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个原理时,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就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加以分析说明。

18世纪一个叫得尔的英国资本家,把价值五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去,并同时带去了三千名男工、女工和童工,满怀壮志地想在这个富饶的土地上开工厂,发大财,干一番资本主义生产事业。不料,一到目的地,带去的工人跑光了,都去开荒种地变成独立的生产者,谁也不愿意为得尔当工人,得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打水的仆人也找不到。得尔发财的梦想落空了。对此,马克思曾用辛辣的笔调写道:“不幸的得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方法是多样的,但最终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事例和语言用得好,用得贴切,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往往可以把教材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从而强烈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迹而久久不遗忘。利用语文知识来阐释原理是有效地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种子一样,深埋在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孙海燕.语文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0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共性感性政治课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共性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