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分析

2016-03-15陈萌

新课程·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人格特质创业教育

陈萌

摘 要:从创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个体特质、创业环境、创业需求和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看法等角度出发,研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有特色”的创业意愿。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创业多数支持,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支持度不一样。学生对于创业已有基本的概念认识,认为个人特质和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法会影响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学生普遍重视资金、团体合作、独立的工作环境、新经济形态等创业要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创业意愿;创业教育;人格特质

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个体特质、创业环境等。从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的角度看,个人成长背景、学校氛围、自身的创业能力、具备的创业知识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目前,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都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加快构建以就创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办学定位,这就要求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2000位不同专业的男女学生施测,回收问卷1794份,有效回收率89.7%,并根据其回答做一一整理。

一、研究发现

1.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比不想创业的人数较多,大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进行创业是个最好的历史机遇。

2.分类对比后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趋于保守,不想创业者的比例较多,且提供的理由充分。虽然高年级和低年级都是想创业者多于不想创业者,但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保守,所解释的理由是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不足。其中吊诡的是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更缺乏,却较有创业的梦想;而高年级学生学习的课程越多,越觉得自己需要花时间把专业部分再加强,对耗费时间较长的创业项目反而热情不高。

3.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可能的失败结果认为是可以预计与接受的,但多数对初期挫折所带来的影响较有疑虑。调查发现,学生并不会认为创业失败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但是害怕在刚开始或者完全没基础的时候就遭遇失败,学生普遍担心因为创业失败负债拖累以后的生活,因此对于创业初期遭遇挫折所带来的困难较为忧虑。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创业初期最重要的是启动资金。这点和很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多数学者认为资金很重要,但不会是最重要的。但对于没有创业经验和无固定收入的学生而言,资金便是最大门槛和首要考量。

4.现在大学生普遍强调创业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多数偏向合伙或者公司化创业,愿意独立创业的学生反而较少。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成功的创业不可能靠一己之力,一定要有合适的人才配合。因此学生对于创业的重要考量除了筹措集资外,就是寻找合作伙伴。这一方面是因为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汇聚多种人才的创业团体确实有利于创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创业初期大学生对于风险分担的考虑。

5.家庭因素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最大因素。调查发现,年轻人认为对创业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数据统计表明:父母为自己经营事业者(个体户或私人企业家),这些学生基本都有创业的想法。而父母为公职人员者,则多数对创业不抱憧憬,疑虑较多,将来希望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一般而言,有创业背景的家庭会教导出较有创业意愿的子女,耳濡目染,这些学生对于创业也比较乐意尝试,比公职家庭出身的子女顾虑较少。进一步发现表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连续的,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决定都来自家人的意见与支持度。由此可知,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作用巨大。

6.大学生普遍追求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75%的被调查者认为既然已经选择创业了,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特别重要,这也反映了现在年轻人追求“自我”的个性。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若是未来工作上可以提供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亦可以选择不创业。

7.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创业需要的人格特质有初步了解,均可以简单描述。学生普遍承认个人人格特质会影响创业意愿,并普遍认为具有创意与较强观察力的人格特质比较重要。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人格特质的检视,多数学生不认为创业家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具备这些创业所需要的人格特质。

8.对新经济形态的创业有极大兴趣,参与热情高。从目前来看,耗费精力、时间少的电子商务、微信、淘宝等微型创业已经在高校学生圈中普及。调查显示,近乎全部学生愿意从事这种新经济形态的创业,因为这些新形态的创业相较以往的创业方式,更加省钱、方便、简单,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也大为缩减。但是进行网络创业和微型创业,很多学生表示仍然面临着创新不足的问题,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9.学生认为经验学习(如实习课程、创业竞赛等)能够帮助其发展对业界的了解及对实际操作的熟悉。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课堂式讲学理论性强,对于经验累积不够深刻,因此创业竞赛或实习等经验知识比较重要。另外,学生强调有创业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很重要。

10.教师形象影响创业信心。调查显示,学生因教师形象所产生的依赖、信任对创业意愿有影响。很多学生表示,专业教师自己都对淘宝等新型经济不了解,真的无法相信其所说的话。

二、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

1.从前文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进行创业是个最好的历史机遇,多数学生倾向于创业。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抓住国家重视创新创业的重要战略期,积极引导学生的创业热情,全面提高创业教育在学校课程架构中的地位。现阶段,地方本科高校都应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实践、去推进,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培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努力在校园内培育出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改革不适合创业发展的制度。

2.从前文的第2个发现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不想创业者比低年级居多,所解释的理由多是担心创业影响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和社会经验不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措施改进:(1)改变学生对创业不是“专业课”的看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要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真正把创业教育这门学科做大做强,才能改变学生对创业不是“专业课“的看法。(2)应将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他专业教学活动,这样就会避免给学生一个创业课和其他专业学习毫不相关的印象。地方本科高校应针对学校的一般科目、专业科目及实习科目等正式课程,或课外活动、社团服务、学校竞赛、技能竞赛等潜在课程,设计教材教法,有效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所属专业的课程材料中。为了做到创业和专业教学的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可进行下列安排:(1)提供模拟工作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印证学理。(2)在地方本科高校的很多专业中,课程设计都可以制作成以创业计划书为中心式的教学。

3.针对前文提到的第3个发现,笔者认为,高校要联系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进行各方面的帮助。要加强创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提供优惠的资金支持,确保大学生不会因为创业失败而陷入生活困境。高校应该把来自政府层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对创业大学生解释清楚,推广宣传政府相关的创业扶助机制,加大对学生创业外围支援,打消大学生创业的顾虑。

4.前文的第4点表明大学生创业并不愿意单枪匹马,所以高校应该推动成立创业社团、KAB模拟公司、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在校创建由学生管理的各种经济组织,对这些经济组织进行法律与组织运行方面的专门培训。学校应给创业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等,如改革现在普遍存在于地方本科高校的过于严格的校园管理制度等。高校应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创业,为自己的子女提供资金,传授经验和市场渠道。

5.根据前文第7点发现,笔者认为,高校要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待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创业型的人格特质。创业教育中所指的“教育”为何?创业教育所涉及的知识又是什么样的知识?教育不单指知识的传递,“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换言之,我们应该用更宽广的观点来看待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关于如何使人类的行动和思考更趋向创业创新精神的课程,而不只是自我窄化于创立公司或是培育创业家;更进一步看,创业知识的本体关乎于一种带来“改变”的知识,但是这种改变的发生有时间递延的特质。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应减少对“创设实体”的过度执着,转而去关注学生在思考与知觉上的改变。教师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学生真正创设一家企业,但有机会在课程中看到学生突破自己的思考窠臼并改变行为,将来进入社会后也许能真正创业。所以高校应开设创业人格培育的相关专属课程。目前来说,学校的创业课程多数为培养年轻学子的创业技能,依据课程规划大多包含了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唯在人格特质方面未见专属课程。只有在大学校园中培育出大批的具有创业创新型人格的人才,才能最终使青年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的主力军。

6.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整体趋势是服务业已逐渐超越科技产业,新经济形态不仅已经“上台”,而且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而反观我国的创业管理教育,其课程多数着重于传统创业方面,对于其他微型创业或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等较少涉及。如何增强课程丰富性或区别学生的真实需求是现今创业教育的另一重要议题。大学生创业多属微型创业,针对微型创业而言,其特性与一般产业不同,不需要昂贵精密的仪器设备,筹备或研发时间也较一般传统工业或科技产业短,但却可以利用较少的人力成本创造出不小的附加价值。故目前设计一个适合大学生微型创业所需的辅导机制是目前高校推动创业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在校级层面成立微型、网络创业推动办公室,并以其为主体,专责统筹规划推动微型创业的相关政策与辅导。在校内实施创业特色项目扶持制度,引导大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源,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和毕业村官回校进行演讲、示范。

7.学校教育应是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交错而辩证地呈现,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创业的知识是一种整合性的知识,并非某一个专业就可以轻易应付的。一般大学的课程教授模式无法助其突破现有限制。专业课程如会计学、管理学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商业世界,但是在现在的课程设计与教法设计里,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须独立负责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少,任一阶段教育多采用讲述式教学,无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不足,也无法助其突破自身的现有限制。经验学习(如实习、创业竞赛等)能够帮助其加强对业界的了解及对实际规划执行的熟悉。学校若可以整体设计一连串创业活动,让学生不断练习创业技巧,有助于增强未来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实习课程、创业竞赛等设计都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对业界的了解及对实际规划执行的熟悉。

8.针对前文的第9和第10点,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两方面工作:(1)改变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①课程面的设计与教学方式应多运用交互式的设计。②增加个案实例教学及讨论、创业家的经验分享座谈等课程设计。③学校应多以多媒体的方式来教授创业的相关能力,例如:影音的个案研究教学、学生和老师的网络交流平台、远距离教学等设计。(2)加强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创业教育课程面与环境面的连结。①各院校应加强与业界的产学合作,将学校的创业教育与业界做紧密的结合。②可聘请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特别是新经济形态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兼职任课。以往教授创业课程的老师大多没有创业经验,因此无法与学生分享创业历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缺乏实际相关创业经历的辅导,将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倘若能引入专家进行辅导,让学生与专家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平台,便可进一步结合理论与实务上的应用,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Jones,C.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visiting Our Role and Its Purpos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0,17(04):500-513.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人格特质创业教育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