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的遨游一生

2016-03-15董鹏昭

参花(上) 2016年2期

摘要:李白5岁由西域随家迁居四川江油,年少博学广览,立志高远。25岁离川,漫游全国多地,以其才学广交各地社会名流人物。他遨游一生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热情奔放的诗歌。唐天宝初入京城皇帝身旁,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时为永王李璘幕僚,乱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晚年漂泊困顿,卒于当涂。

关键词:遨游一生 结交社会名流 仕途坎坷 千古盛名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根据他对李阳冰(时为县令,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的口授和其子伯禽手记,得知李白的先祖因事于隋末逃往西域的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城附近),他即于此出生。5岁时随家移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喜击剑、弹琴、行侠,曾历览蜀中名胜。

李白故乡的雄伟绮丽山川,哺育了这位伟大诗人,他20岁后往游成都、峨眉,且对其瑰丽河山皆有诗记游。李白25岁时,正值开元盛唐,他亦自感苦学多年,“上探玄古,中视人世,下察交道”,满身才艺,不能老守着家园藏于深山,他要走出蜀门,一览天下。当他行至犍为清溪驿时,已为初秋,离情亦随之荡漾,他随即写了那首咏叹离情的千古绝唱《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酷爱故乡巴山蜀水,离家愈久愈远,他愈是思念家乡。如后来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他看来,月自峨眉升起,月属于他的故乡,家乡的月万里长相随着他。李白离家后,就再也没能回去,但却以月寄思,常常怀念着故乡:“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他在旅途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抒情诗,被人们传唱千古。

次年春末夏初,李白乘舟沿江出峡,明月峡的流水,把他的行舟送到了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出川后李白到了江陵,他遇见了受三朝皇帝尊崇的道士司马子微。司马见李白气宇轩昂,姿质不凡,极为崇拜,及至读了他的诗文,愈惊叹不已,称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是道家的最高褒奖。为此,李白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以纪念这次不平凡的相遇。

初夏,李白自江陵南下,经岳阳、长沙到此行目的地之一的零陵,他看了九疑山和二妃啼泪浸染的斑竹。再北上往庐山,只见瀑布高悬于天,他当即写诗咏赞,传诵各地,成为千古驰名的佳作。不久又往金陵,金陵为六朝故都,其龙盘虎踞的雄伟形式和历历在目的六代宫阙,使李白不胜今昔之感。其后李白在淮南病了一场,病愈后到了姑苏(苏州)。这是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酣歌醉舞之地,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乌栖曲》。这首诗借日落、月坠的时间迁移,写吴王、西施通宵达旦歌舞,讽刺了吴宫的淫逸生活。后来贺知章(时任朝廷秘书监,书法家、老诗人)在京城长安见了他,极口称赞其诗“可以泣鬼神矣”!后李白路经苎萝山,在西施生长的一带地方,写了多首《越女词》,为那里的少女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在吴越漫游后,李白从湖北襄阳到了安陆,并在安陆的小寿山隐居了下来。据《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他于小寿山的生活依旧是:弄清绮(弹琴)、卧碧云、漱琼液(喝酒)、饵丹砂(丹药),过着同岷山之阳的隐居生活。这自然不是此次漫游的目的,为此他用拟人化手法,在代寿山说话的这封信中说“申管(仲)晏(婴)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宰相)”才是他的理想,为此他的一切奋斗,都是促成其理想的实现。只有在“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范蠡)、留侯(张良)浮五湖,戏沧洲”,于是他依自己的谋划,以平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地方官吏,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以期步入仕途。

在结交地方名流官员中,他先后上书李长史和裴长史,并被武后时的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他即移居于白兆山的桃花岩下,与许氏夫人过上了美好绸缪的新婚生活。所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亦并非定居安陆,而是以安陆妻家为归宿,依然不断地外出漫游,亦曾几次往来于汝州、襄阳、洛阳,乃至远于东鲁去结识一些地方官或贵公子,与其结伴携游多地。

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新设十州采访吏,韩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身份采访使来于襄阳。李白自然要去晋见,以“收名定价”于韩朝宗,他晋见信中说:“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这封《上韩荆州书》脍炙人口,还成为后世的学习范文。

其后李白又与元参军相识并结为好友,当知元参军之父为驻守太原的将军时,他又约元参军从洛阳越太行山至太原。在游览晋祠后,他称“晋祠流水如碧玉”,又“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一直至次年春方回于安陆。

不久,李白又外出游东鲁,他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遇忽壮士,未足论穷通。”他取笑鲁儒一生死守着五经,问之天下形势及经国济世之道,却茫然如坠云雾。

在鲁中李白结识了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据《新唐书?孔巢父传》载,李白曾与他们隐居于徂徕山,人称“朱溪六逸”。李白亦于诗中形容他们“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从他们的不拘形迹,乘兴遨游,足以看出当时士大夫生活的恬适心境。

在任城,他看到听到任城县令郝公的政绩,便写了一篇《任城县厅壁记》。之后,他将安陆的许氏夫人及女儿平阳迁到任城定居。这时,他始感“游说万乘苦不早”,因而应“西游因上长扬赋”。他于开元末西游献赋,在京城长安结识了卫尉张卿,该人系唐前宰相张说二子张垍,当时李白托张垍引见其父未成,后张垍携李白两次到离京城长安西南约150里的唐皇室宗庙的楼观台宗圣观和玉真公主别馆,晋谒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他与张垍一路游山赏景,唱酬吟和而来,并上呈《玉真公主词》,以及系列表述进取、希冀提携赠友酬和之诗,突出浓厚述志寄愿的理想。张垍引见公主,并让他下榻于玉真公主别馆,等候诏见的消息。他在这里写有《玉真仙人祠》《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登太白峰》《凤凰曲》《蜀道难》《凤台曲(即古乐府萧史曲)》《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炼丹井》等多篇诗歌。李白还在楼观台的紫极宫遇见了贺知章。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极其赞赏,竟称李白为“谪仙人”。

因玉真公主及贺知章的交口赞誉及李白的献赋,引发了皇帝玄宗对李白的注意。当李白进宫朝见玄宗时,玄宗竟降辇步迎,亲手调羹赐食,且随即用为自己身边的供奉翰林,草拟文诰,供职左右,陪侍皇帝,把他当作自己的司马相如。玄宗每有宴飨或郊游,皆令李白侍从,以李白的诗才敏捷赋诗纪实。所谓“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都得到玄宗的赞赏。他还不是出于心意,为玄宗写了一些行乐歌词,对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作了歌颂和赞美,都写得工整,华丽。如唐玄宗与杨贵妃于“沉香亭”赏丹,特意把李白诏来作清平调三首,以歌助兴。其一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出入长安,以其洒脱飘逸的风采和诗情横溢的才华,一时誉满京师。

玄宗天宝时,唐玄宗志得意满,怠于政事,沉溺酒色。杨国忠以堂妹贵妃得宠,先是身兼数职,后又为宰相,权倾内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奢侈荒淫,排斥有才能的大臣,“私第暗定”适合自己口味的选官。李白身在皇帝身边,深感着国家的危机。他于朝廷写的《古风》等诗,以咏怀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伤感、忧愤之情。这样的朝政,李白是不会不向皇帝进谏的,而这却伤撞了杨国忠和大宦官高力士,为此才有“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之说。与此同时,他又受到同僚投机钻营的张垍诽谤,被朝廷“赐金放还”。出京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表现了李白傲岸不屈的精神和性格。

约天宝三年,李白又东到洛阳,遇上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碰面了,这是一次不平凡的会面。这时比杜甫长11岁的李白已名扬天下,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风华正茂,两人相见恨晚,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是年秋,两人如约来到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他们在梁园遇到了诗人高适,对他们喜爱的诗文作了深入的切磋。

天宝四年(745)秋,李白与杜甫于东鲁相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面。在东鲁,他们寻觅、拜访了当时已驰名天下的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他们情同手足,亲密无间,正如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写的那样:“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共行。”而后,李白在鲁郡东门难舍地送别了杜甫。但离别不久,李白就以浩荡的水波形容澎湃起伏的相思情感,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的诗文。

李白于东鲁住了一个时期,又往东南游会稽、天台,在与东鲁的朋友道别时,他写了近400字的驰名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气象万千,想象丰富,该诗本可结句时却愤然添了两句“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京城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思想。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一个时期后,又回到了东鲁。这时,安禄山谋反传闻不绝于耳,李白决计北上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以探虚实。“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他把自己当成了荆轲,到幽燕后,“燕台一去客心惊”,只见安禄山厉兵秣马,已箭在弦上。李白凄楚地写道:“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李白哀伤无门,又回到南方。

天宝十四年(755)10月,安禄山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次年攻入长安,玄宗逃入四川。这时李白把宗氏夫人接往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处,自己住于香炉峰,夫妇同于庐山潜心学道求仙。时玄宗于四川任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四道节度使,李璘率水军东下,路过浔阳,邀李白为僚佐。李白在《与贾少公书》中说:“辟书三至”,“严期迫切,难以固辞”,因之“扶力一行,前观进退”。后李璘争权覆灭被诛杀,李白遭株连于至德二年(757)冬,由浔阳首途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梓潼)。因是长流,抑或一去而不返,暮年李白忧伤地写道:“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因李白名闻天下,其流放沿路备受地方官关照,人们像往日一样敬爱他。行至汉口,曾任宰相的张镐,托人为他送来了夏装罗衣等。杜甫闻讯后则写了不少情感真挚的诗文,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等。

乾元二年(759),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陕西关中诸地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罪从流,流以下全赦免。李白千里跋涉,人身终获自由。随着川江的急流,疾驰而下,他的心像江河一样欢快起伏,而最能代表他喜悦欢快心情的诗歌,就数那首驰名千古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江夏,因老友韦良宰正于此做太守,李白便于江夏逗留下来。所谓“一忝(谦词,表示有愧)青云客,三登黄鹤楼”。他已是第三次来江夏了。韦良宰的豪华诗酒生活,正欲与李白相酬唱,“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流放的沮丧、悲愤的心境,至此一扫而清。而转之仍是忧国忧民:“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乾元二年秋,李白应裴侍御之邀,再游洞庭,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上元二年(761),唐朝廷任李光弼为副元帅,都统八道节度使,出兵临淮。李白不顾年迈,上书请缨杀敌。后于途中染病不得不返回金陵。在金陵,他这样描述他人关照自己的情景:“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于后,李白投奔了当涂(今安徽)县令李阳冰。

宝应元年(762),李白病笃,他于病榻上把编写了的《草堂集》手稿交给李阳冰,赋《临终歌》与世长辞,时年62岁。

李白性格旷达不羁,一生漫游于全国各地,

又于漫游一生中写下了许多描绘和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不朽诗篇,写了许多歌颂、赞美劳动人民和抒发情怀的诗歌,现存约千首。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李白诗歌语言生动、明静、华丽而自然,他的成就在我国诗歌中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顶峰,他的许多绝句中的杰作被推为唐朝300年来第一人,被誉为“诗仙”,是后代诗人难以企及的,他在世界文坛史上亦享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思思,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朱汉民,主编.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3]詹子庆,等编.中国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14期[Z].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董鹏昭,男,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研究方向:地方志整理和编研)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