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庄园文化
2016-03-15王一斌
摘要:俄罗斯庄园文化是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而且涵盖了建筑、园林、雕塑、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概述俄罗斯庄园的发展阶段,其集中体现的艺术形式以及价值。
关键词:庄园 文化 艺术 影响
俄罗斯庄园从繁荣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所蕴含的庄园文化在当代却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值得全世界共同珍惜的文化遗产。
一、俄罗斯庄园的主要发展阶段
庄园最早产生在公元15世纪的莫斯科,这一时期的庄园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并为庄园主们提供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和适于娱乐休憩的场所。
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庄园文化是在18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起始阶段。自从彼得三世发表《贵族自由宣言》后,更加促使一些具有物质基础、文化修养或领地的贵族开始将自己的艺术品位、精神追求或俄国的民族传统融入其中,从而建造出各具特色的庄园。二是快速发展阶段,曾有资料表明,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仅在当时自己拥有众多的庄园,还曾给予达官显贵许多的土地,这对庄园的快速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其庄园文化日趋成熟。三是稳步发展阶段。帝俄时期的庄园已经在日常起居、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相当完善,是俄国贵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随之发展壮大到八至十万座之多。四是衰落阶段。在社会变革或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庄园遭到损毁,使之逐渐衰落。五是保护阶段。现今,残留下来的以及旧式的庄园等被修葺保护起来,成为优质的旅游资源。
二、庄园文化艺术
俄罗斯庄园文化融汇了建筑、园林、雕塑、文学等多方面艺术表现形式,是俄罗斯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使俄罗斯的历史、艺术、传统习俗等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建筑艺术
建筑是俄罗斯庄园文化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贵族庄园虽然式样繁多,但从整体的建筑格局而言,其发展经过了模仿西欧巴洛克时期、规范古板的古典主义时期、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时期、各种风格融合的折中主义四个主要时期。各个庄园有独有的建筑物,如库斯科沃庄园的暖房、意大利小屋等。另外,拥有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的有仿哥特式的察里津诺庄园宫殿、融合帝国与古典风格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前宫等,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十八九世纪建筑的艺术造诣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
(二)园林艺术
在俄罗斯庄园文化艺术中园林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在18世纪多数的庄园效仿法国严谨整洁的园林风格,随后园林风格又开始向自然景观转变,设计者因地制宜,巧妙地把自然的美与人工技巧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和谐、浪漫等氛围的园林。其中以保存相对完好的库斯科沃庄园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它是如今莫斯科仅存的18世纪中叶园林艺术的杰出作品,其历时55年修建完成,不过被拿破仑烧得所剩不多,现今保存完好的只有20多座造型独特的建筑。
(三)雕塑艺术
每个俄罗斯庄园都存在着质地、形态、数量等不同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有铜铸的、石刻的以及玉雕的,并多数为人物头像。例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的叶卡捷琳娜女皇铜像等,另外还有动物头像。例如,科洛缅斯科耶庄园门前的石狮等,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些雕塑既可以成为房间的装饰品,又可以成为园林的点缀,让原本美丽的庄园更加绚丽多彩。
(四)文学艺术
庄园不仅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化景观,还和俄罗斯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家的摇篮”。庄园生活给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人物原型,并对其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俄国庄园文化的“全盛时期”是在18世纪的下半叶到19世纪的上半叶。很多俄国作家如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发表的作品中对“贵族之家”的生活都有描述,涉及到俄罗斯贵族生活的各方面。例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的既有列文和基蒂的爱情生活,又有列文对庄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小说对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作了深刻的披露,也表现出了作者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复杂的道德和思想的探索。
三、俄罗斯庄园对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影响
俄罗斯庄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并对俄罗斯社会的多个方面具有影响。例如,它的旅游价值,一些被保存下来的庄园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使俄罗斯庄园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热爱。
总之,俄罗斯庄园以其特有的方式将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等融为一体,向人们充分地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时至今日,俄罗斯庄园文化已成为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以及优质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迪.浅谈俄罗斯庄园建筑文化[J].青春岁月,2012(18).
[2]杨颖.浅析俄罗斯庄园文化[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2010.
[3]杨玉明.俄罗斯庄园文化漫谈[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作者简介:王一斌,男,硕士研究生,长春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化)
(责任编辑 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