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内容创新研究的教学效果分析
2016-03-15黄志刚许竞李小生张念坤王琨
黄志刚+++许竞+++李小生++张念坤+++王琨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教改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3BY76)“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6-0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1]。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启发性,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塑造“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2]。
一、新的实验课内容创新体系[2][3][4][5]
(一)运动学实践教学
结合学生个人的专项、自己感兴趣或自认为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拍摄连续动作技术图片。使学生掌握摄影(像)机正确的使用方法,领会拍摄的基本要领和技巧。熟悉连续动作技术图片拍摄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拍摄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的学习、科研奠定基础。通过录像的慢放,让学生观察明确动作技术要领或发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技术的基本过程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指导作用。
(二)动力学实践教学
三维测力的原地纵跳改革创新为能体现学生下肢发力动作不同动作阶段缓冲、蹬伸的具体力学特征。评价下肢肌群起动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依据三维测力曲线分析人体蹬伸跳跃动作的协调性。使学生对个体起跳动作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既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此实验课内容体系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级与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体教10级437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演示居多,作为对照组。体教11级438人,采用新的实验内容体系进行教学,作为实验组。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内容的教学效果给予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问卷设计调查法[5][6]。对照组发放问卷457份,回收455份,有效问卷437份。实验组发放问卷438份,回收438份,有效问卷430份。问卷经专家分析评价效度为0.85,问卷信度0.92.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践课创新内容与运动训练
表1 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对运动训练的作用
从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对问题回答的百分比,可明显看出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实验组同学利用高速摄像机,根据理论讲解的注意事项动手互相拍摄自己喜好或个人专项的动作技术画面,通过慢放观察动作姿势,对比自己与他人动作技术之间的差异,发现自己的动作技术不足,同学们普遍认可,实验组认为可以与基本可以的高达92.4%,对照组为72.3%。通过影响解析获得动作过程在具体时间、空间和时空方面的运动学参数,找出特征画面的描述性指标,揭示自己相应动作技术的外貌特征得到多数学生的公认,实验组选择可以与基本可以的为90.6%,对照组为67.5%。通过跳高、跳远起跳动作的三维测力,观察个人起跳技术在不同方向上用力的大小与力的变化,评价个人的起跳技术的力学特征实验组选择可以与基本可以的为80.6%,对照组为52.7%,使实验组学生对个体起跳动作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整个实验课内容体系激发他们认真学习、主动训练、掌握动作技术的潜能与认知,实验组认为可以和基本可以的高达93.7%,从训练课教练的反馈中亦得到认同。
(二)实践课创新与人才培养
表2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内容创新前后对人才培养的效果
从表2可看出,实验组同学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学。实验组选择可以或基本可以的均在80%以上,尤其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学生专项技能的提高回答可以与基本可以的高达92.3%与93.7%,与对照组同学形成显明对比。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掌握、规范的动作技能,为以后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奠定良好基础。自己动手拍摄自己感兴趣,又喜欢擅长的技术动作或专项动作技术,解析不同动作技术,获得技术动作的基本参数,评价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测试基本动作的肌电变化,起跳技术的力学特征等相关生物力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掌握仪器的实用与注意事项,开设这样的教学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尤其对个人技术的认知,促使其自觉、主动、积极的投入训练,掌握动作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专项素质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实践课与理论课相互促进
表3 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学习的促进作用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密切的联系。实践可以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而理论则时刻处于实践之“内”,它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实践的主体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为理论所控制,而是参与着“理论”的构建[3]。生物力学就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教学中涉及知识面较广,不仅包含人体科学、体育专项特点,也涉及一定数学方法与物理学理论。讲解起来理论性太强、抽象、枯燥无味。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数理基础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很难调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运动生物力学的实验课内容体系的改革,使学生避免了枯燥无味、死板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个人具体动作技术的不足,要分析造成的原因缺乏理论依据、体会到基础理论的重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认为可以和基本可以的为89.7%。endprint
本科学习是掌握体育动作和改进个人运动技能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的动作技术可塑性较强,能通过学习建立其稳定的、科学的、正确的技术规范动作。生物力学理论中的力学规律可有效的揭示动作技术的本质,如动量定理、动量矩守恒理论等基本力学理论均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结构的理解,有助于发现动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在训练课中,教练对动作的示范、动作结构的讲解与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结构的理解,也反映出基础理论对动作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动作结构中蕴藏着一定的力学理论,对学生学习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实践教学中的体会
表4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动作技术的体会
示范是体育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完整示范, 还是分解示范;用正面示范、侧面或背面示范都要求动作到位,动作技术规范,这一点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从表4中可以看出,动作示范到位与动作示范基本到位,无论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93%以上,没有明显区别。
为了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动作要领,讲解、分析动作技术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及关键等必须清楚、简明,发现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寻找原因,如何纠正。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对动作讲解和分析动作合理性时的理论依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分别为77.3%和65.4%,后者分别为52.9%和32.7%。由于自身对动结构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和理论知识的不足,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使得在实践教学中对不合理到位动作结构的分析与 问题的解决缺乏理论依据。这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运动生物力学不仅要重视实验课的实践教学,也要重视相应的生物力学理论课的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一)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可有效发现学生自身技术的不足,促使其主动训练改进动作结构、完善动作技术、增强训练的积极性与个体的运动效果。
(二)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践中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消化和升华,实践的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为理论所控制,而是参与着“理论”的构建。
(四)为了使运动生物力学实践课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议在以后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验课的实践教学,也要重视相应的生物力学理论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49
[2]赵志新,费忠华,吴建成等.大学数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3):92-93
[3]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教育研究.2012(5):84-89
[4]陆爱云.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139-149.
[5]张念坤,黄志刚.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及效果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2.11(5):24-26.
[6]单宇,麦粤徽.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的研制与实践[J].学校体育学.2012.2(1):47-51
作者简介:
黄志刚(1963—),男,汉族,陕西户县人,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