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幼儿入园迟到现象的思考和举措
2016-03-15王永娟
王永娟
【摘要】幼儿园孩子的教育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行为开始的。在幼儿园,每天入园时总有一部分迟到的幼儿,许多家长、甚至一些幼儿园老师都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然而,仔细分析孩子经常迟到现象,就不难发现这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现象往往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 迟到现象 行为习惯 绶带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8-02
一、发现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教育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行为开始的。在幼儿园,每天入园时总有一部分迟到的幼儿,许多家长、甚至一些幼儿园老师都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如果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没有对此足够重视,长期不给予纠正的话,很容易给幼儿养成娇气、任性、以个人为中心,懦弱、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这些“小事情”上抓起。
二、解决策略
为了改变幼儿入园的迟到现象,我们费了不少心思:一方面做家长工作,通过家访、座谈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迟到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在班级中通过教育活动、奖励标志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幼儿按时入园。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想改善这种情况,还得以孩子为出发点和突破口,通过做孩子的工作,让孩子能主动要求按时入园,比做家长的工作更有效。但是针对迟到现象,在班级中开展了教育活动,也试过多种奖励方法。怎样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教育迟到的孩子呢?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鼓励的教育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经过分析和思考,我觉得还是应该用奖励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来幼儿园的积极性。那我应该创新出什么样的形式来激励、唤醒和鼓舞迟到孩子入园的积极性呢?
无意当中的一次看电视经历给了我启示,电视节目的内容是“世界小姐”的选拔赛,当获胜者站在领奖台上,颁奖嘉宾为其颁发奖杯、佩戴皇冠和绶带的那一刻,真的是星光闪烁,无比荣耀。那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用佩戴绶带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来代替发小红花、加标志,对孩子来讲是不是更加具有吸引力?让孩子带着成功的荣耀感和被人信任的使命感来上幼儿园,他们的积极性会不会更高一些?
三、实施策略
有了想法就马上付诸实践,我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值日生活动。为了加强和提高孩子参与值日活动的兴趣,我专门用红色彩绸制作了绶带,每天的值日生小朋友佩戴写有“值日班长”四个字的绶带进行值日工作。这样直观的奖励既让担任值日的孩子产生无比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又激起其他孩子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按日期将班级幼儿进行合理搭配和安排,每周安排两人,并制成表格张贴在教室门口,让家长和孩子明确自己做值日的具体时间。同时赋予值日生更多的管理权限,要求值日生每天早上要比幼儿园关门的时间早半小时入园,一个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和家长,一个在卫生间门口检查小朋友的洗手情况。其他时间还有提醒和监督小朋友喝水,帮助小朋友分饭等任务。这样一来,伴随着对值日班长的向往,伴随着同伴们羡慕钦佩的眼神以及诸多家长的表扬和赞叹声,佩戴绶带做值日班长成了班级幼儿人人向往的事情,每个幼儿和家长都在为此付出努力。几个经常迟到的幼儿在做值日的时候都能主动早点来幼儿园。经常有家长和我们反映,孩子在家不仅自己天天早起,还会催促家长要快一点。而且还把幼儿园的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带到家庭里。一个周下来,不仅孩子改掉原来拖拉、磨蹭的习惯,家长也体验到孩子按时入园的益处,以后自然就不会迟到。
渐渐地,随着班级礼仪教育的开展,我们又增设了“礼仪之星”的绶带。每周评选一名礼仪之星,和值日生一起在门口用学到的礼仪迎接每个来园的家长和小朋友。一声声稚嫩童音的“阿姨好”、“叔叔好”、“爷爷请慢走”, 佩戴闪亮绶带行的标准鞠躬礼……这一系列的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其他小朋友的追捧。因此,在“绶带”的带动和影响下,我班的礼仪教育在短时间内就开展得非常成功和精彩。
四、收获感悟
通过小小的绶带,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且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为班级管理工作和幼儿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益处。在工作中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和发现,注意关注个体差异,勤思考、多反思、肯钻研,就一定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育和引导,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让教师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