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质疑意识和能力培养初探
2016-03-15李铁章
李铁章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1)
·教学研究·
中学生物理质疑意识和能力培养初探
李铁章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江苏盐城224001)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对物理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学生物理质疑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方式.
关键词:中学物理;质疑意识;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学好物理课程,提升其创新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学物理教师对于质疑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亟待加强.本文针对培养学生物理质疑意识和能力的方式进行阐述.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质疑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由此看出,质疑的意思本身就包含发问,表示人们向未知领域探求真相.在最新出版的《教育大词典》中将该词定义为:学生向教师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求任课老师对该项问题进行解释,在同一时间,任课教师也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利用这种方式,在根本上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深化.教育心理学充分说明:质疑是一种直接指向学生感知思维的独享,令其心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令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从根本上全面激发其求知欲望.由此可见,质疑指的就是学生依照事实以及自身掌握的知识,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充分思考,将求知欲进行全面激发,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1.2质疑能力
在心理学中,将能力定义为人们为了更好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特征.质疑能力主要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敢于向权威挑战.第二,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提出质疑,就充分说明了他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是引领科学前进的动力所在.由此可见,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鼓励学生:“虽说我是教师,但并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当你们对学科问题有疑问的时候,应该勇于质疑.”
2影响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因
2.1教师方面
在我国以往的教育理念中,以荀子“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的理念进行教学[1].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绝大多数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状态,教师往往处于“统治者”地位.
现如今的中学物理教学是围着考试转,甚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校开设物理课程的目的仅仅是服务中、高考.在这种不良认识的引导下,有些教师就命令学生“超纲的问题不要问”,令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意识,影响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质疑的处理方式是造成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依然采取“填鸭”式进行物理教学.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简单地将物理定义和公式告知学生,再通过大量习题加以训练.这种教学方式短期内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但因为学生缺少体验过程,很难将相关概念进行全面理解,更不要说对这些内容发出质疑了.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也非常有限.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教师扼杀一些看上去荒诞、实质上很有深度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或者是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有所欠缺,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在对物理习题的讲解上,这些教师也是采用就题论题的方式来进行.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因为惧怕学生提出“刁钻”问题而远离这些学生.这些做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2.2学生方面
质疑是一种以思维形式出现的意识,相关问题的提出要以掌握的知识为前提.质疑产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领域矛盾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说,质疑的基础就是知识.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一些中学生却有着诸如下列言论:“我什么都不会,我有什么可质疑的呢?”“对于老师的说法,我表示完全赞同,我没有异议.”这种言论从根本上说明了我国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并未达到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的程度.如果没有将储存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组成一定的认知结构,那么就很难调出有用的信息.换句话说,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学生知识量很大,也不能够准确将有用信息调出,进而也就会出现“无问题可问的现象”.
(1)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兴趣指的就是人们对某项事物的特别认识倾向,属于心理活动的一种.当兴趣逐渐成为爱好的时候,就会成为这个人长久的行为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相关能力的发挥[3].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令其对新的变化做出相应行为,发现问题并努力追踪其根源.求知欲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质疑的动力所在.相关调查表明,对物理学习产生浓烈兴趣的学生,会将学习物理看成是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是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利用有效方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进而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质疑能力的影响很大,如果学生自身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就会波及学生的质疑行为.一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问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其他人都会解决,就会显得自己比较笨;也有的学生惧怕看到教师厌烦的表情以及听到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语,认为问问题可能会让教师觉得不耐烦,等等.因此,学生即使在提问的时候,也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询问教师的.在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我太笨了,不适合学习物理”“物理科目太难,我根本就学不好”的想法.这种想法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深入学习,还会逐渐失去质疑的欲望,最终对物理科目失去兴趣.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教师就要利用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对某种事物质疑的时候,往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分析,全面开发其非智力因素,逐渐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提高中学生物理质疑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3.1转变教学理念
物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令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质疑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当前我国中学生普遍缺少质疑能力,我国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往往有着较高的解题能力,但他们往往却不能对自己做过的习题进行良好分析.不管是提问勇气还是提问的数量,都明显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对其质疑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自从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明确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现有的问题,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提问者,也可以说是被提问者.因此,广大物理教师要对质疑进行重新认识,全面端正对质疑的态度,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2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3.2.1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性
为了从根本上将学生的质疑意识进行全面提升,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以下措施:
(1) 让学生明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知道质疑能够对学习起到推进的作用.
(2) 定期开展一些相关活动,比如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质疑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2.2鼓励学生质疑
相关研究表明,不间断的质疑和释疑能够增进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
(1) 适时使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有趣的物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特斯拉敢于对爱迪生的直流发电理论提出质疑,研究并推广了交流电.
(2)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质疑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特征,介绍学生阅读一些对中考、高考试题评价的文章,教师也可以利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将自己发表过的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
3.3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3.3.1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多用电表的使用前,先播放事先录制的一段家电维修师傅维修电饭锅时使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的视频.给出问题:师傅在维修时拿的那个电表是什么?是电流表或者电压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你家里某个小电器出现了故障,你会使用它来简单判断故障原因吗?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又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惯性”之前,可以引出:当行驶中的汽车突然急刹车的时候,车上的乘客会俯冲向前,等等.当教师将这些内容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就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3.3.2通过物理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学好物理,就要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来进行相关学习.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信息,给学生感官上新奇的感觉.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合力与分力”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和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比赛拉绳,力气大的同学一定胜利;然后让两个力气不相上下的同学比赛,再叫一个女同学在中间将绳子拉住,很轻松地就将绳子拉过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定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惊奇,在这种刺激下,学生产生了新的概念,并和已有知识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进而激发了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以提升,首先就要对其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让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敢想、敢问、会问,全面提升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廖德才,张品红.创新学习与质疑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6):17.
[2] 但武刚.课程内容: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5.
[3] 何小薇.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1):20-23.
[4] 杨业明.简谈数学反思性教学的设计策略[J].广西教育,20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