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路径及实效性展望

2016-03-15姜益琳何淑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融入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姜益琳,何淑娟

(1.丽水学院 学生处, 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 工程与设计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路径及实效性展望

姜益琳1,何淑娟2

(1.丽水学院 学生处, 浙江 丽水323000;2.丽水学院 工程与设计学院, 浙江 丽水323000)

摘要:儒家德育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主导部分,在诸多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它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有利于营造高校思政教育环境。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 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 对接路径; 实效性

时下,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教育资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抓手。儒家德育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主导部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传承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素质上具有共生性,在形成机制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现以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问题制作成问卷,对2200名在校大学生,300名高校思想政治老师设计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力求获得第一手数据,在儒家德育思想的视阈探讨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关联性,价值和内容,以期有针对性探讨运作儒家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内涵为依据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通过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际效果与既定目标相比对所能达到的程度。总体而言,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师资力量的增强,内容的革新,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所在,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教学内容导致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传承性不强,实效性效果较低。

(一)特殊的时代心理造成大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情感认同度不高

世界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文化多元化思潮涌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也造成了当今大学生特殊的时代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并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目标和效果的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和冲击,使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断侵烛和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并削弱他们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导致儒家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认同度不高。据发放的2200份问卷的调研数据分析,在“你对儒家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情感认同”方面显示大学生对儒家德育内容兴趣不高,在对儒家德育思想“仁义礼智信”“尊师重道”等层面了解程度淡薄体现不够充分,表示“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占据36.55%,由于“专业背景限制,无兴趣”占据26.10%,对西方影像制品及其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表示“认同,能学些东西”占据44.20%。此四项数据表明,当今特殊国内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心理,有意无意的认同西方价值观并受其影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大学生治学态度和思想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学习知识分为有用无用区别对待,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

(二)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造就大学生儒家德育思想教育渠道单一

对300名思政老师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但是总体而言教学主要内容仍旧局限于马列主义经典原著,儒家德育思想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淡出学校德育体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儒家德育思想知识相关运用较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儒家德育文化的隐性影响也并未得到重视,并且诸多教师认为传承儒家德育思想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会对马列主义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诸多思政老师通过跨学科涉足于马列主义理论,本身对专业了解不太深刻,对儒家德育思想认知也很片面,了解程度不深,强调儒家德育思想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占据43.28%,从而研究儒家德育思想的教师队伍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且鲜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儒家德育思想,传承优秀德育文化的观念比较淡薄,儒家德育思想教育途径比较单一,造成学生群体对儒家德育传统兴趣不高。藉此表明儒家德育文化未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内容苍白且并未内涵方面的充实,导致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感兴趣。

(三)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发展使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美德传承性不强

高校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促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行为素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儒家德育思想虽不在现代教育中占据支配地位,其隐形教育功能尚可发挥作用。但是根据调研数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儒家德育思想的教育,没有形成优良的儒家德育思想教育的环境,尽管儒家德育思想尤其在教学方式上仍旧采用灌输式的照本宣科,其他比较灵活的研讨式及互动式教学方式采用率不高,导致学生兴趣及学习的参与性不强,造成高校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美德传承性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以人文主义为主的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替代,导致儒家德育思想不能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充分应用。

二、儒家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党和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并为之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政策的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家德育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分析可知,儒家德育思想原本就对高校思想政治具有极大启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教育氛围的营造具有极大的契合度,并为儒家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路径建构提供了极大可行性。

(一)教育内容层面契合极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儒家德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有一致性。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体系经由历史积淀涉及修身行为准则,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各个层面,其内容注重精神世界丰富,道德修养水平提高的“仁义礼智信”等层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内容具有一致性。儒家德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具有共生性。儒家德育思想的内容体系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包含对人的身心素质,智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包括身心、智能、思想道德素质,双方教育在此内容体系中具有共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体系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俱是根据社会发展对思想道德水准的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针对性思想道德教育,并将学生主观体验将思想道德教育知识内容体系内化,符合社会发展对道德期望。诸上道德内容体系,极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二)教育方式层面契合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政治性,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而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与儒家德育思想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层面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契合。儒家德育思想的教育方式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针对受教育的个性特点,实际思想素质状况不同采用的教学内容不同,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当今大学生家庭背景来源,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思想素质不同,必须实施针对性比较强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施教环节双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趋向于正确导向,因此施教环节应注重知行合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共同提倡师生互动。儒家德育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法层面存在契合,儒家提倡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师生本着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相互沟通交流,确保在师生互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环境层面契合有利于营造良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儒家德育思想内容体系中具有丰富的关于思想道德教育与环境关联的内容,其把德育环境细化成人际关系环境,学校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孔子,孟子,荀子等诸多先贤的言论认为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是德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个体相互之间努力的结果,如孔子所提倡的“里仁为美,择不处任,蔫得知?”,孟子也曾说:“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荀子认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诸上思想都指出受教育者优良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和德育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认为教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平台,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有效的建构,使之充满儒家德育思想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内化为自身道德素质。

三、儒家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接路径实效性策略研究

儒家德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导的思想核心,其思想内容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契合性,因此有针对性分析儒家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可行性,建构对接路径与当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切实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借鉴。

(一)将儒家德育思想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其内容体系

继承和发扬儒家德育思想精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儒家先贤在其推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运作中,极其重视对受教育者优秀道德素质的建构以及人格的塑造,重视加强受教者仁爱教育、义利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培养受教育者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勤劳简朴、民族大义的精神等,诸上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社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充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合理设置传统的儒家德育思想通识课程,运用儒家德育思想所提倡的内容,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二)借鉴儒家德育施教方式方法拓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途径

借鉴儒教德育思想施教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使其更有针对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且重视受教者差异性,科学的设计教育方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其次,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构。高校思政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不同,拥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和性格,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等状况,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行为师范,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用言行切实感化学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逐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言传身教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强情感交流。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中修身之道,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融儒教德育思想于校园文化建构,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儒家德育思想中具有丰富的环境育人理论资源,提倡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且注意到环境的隐性影响更有助于提升受教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可融儒家德育思想于良好的校园文化建构,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其一,儒家德育思想不可在理论层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其本身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高校开展各种以儒家德育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宣传板块,影视表演等,通过诸多方式加深大学生对儒家德育文化的认同,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二,儒家德育文化可为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作为载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陶冶,现代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已经逐步得到认同,因此可以在校园建构儒家德育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其三,充分利用文化网络作为教育载体,开展儒家德育思想教育。2014年,2015年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基础数据表明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也表明大学生上网的应用热点向手机端转移。作为现代网民较大数量的大学生更多的开始利用电脑和手机进行“了解工作和学习相关内容”占据绝对数量,比例分别为75.6%及66.9%。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手机上网学习模式,优化儒家德育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钟.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锟.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6.

[3]叶飞.现代性视域下的儒家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之方.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0-13.

[5]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4-07-21).http://www.199it.com/archives/257590.html.

责任编辑:仲耀黎

收稿日期:2015-1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丽水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题“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路径及实效性研究——以丽水学院为研究基准” (丽学院办【2015】6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益琳(1983-),男,山东郓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1-0028-03

何淑娟 (1987-),女,安徽宣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入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