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的回归
——“语文主题学习”浅探
2016-03-15谢绪友
●谢绪友
母语教育的回归
——“语文主题学习”浅探
●谢绪友
“谢绪友名师工作室”是黄冈市名师工作室,由蕲春县23名优秀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组成。工作室以“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出了以读书为中心的“阅读范式”,推动了区域课程改革。
谢绪友是省级骨干教师、黄冈名师,他先后主持了《小学生主体性培养与发展实践研究》《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生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8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分别在《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学习本源性和质效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以课文为中心的“阅读范式”受到质疑,以学生读书为中心的主题阅读成为语文课改的一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以“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验为抓手,探索课内大量阅读的路径和方法,构建了新的“阅读范式”。
一、基本构想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是实现“课内大量阅读”,终极目标指向母语教育的原点——让语文教育回归读书,回归言语实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推进课题实验的“143”基本构想。其中,“1”指“一个中心”,“4”指“四个改变”,“3”指“三个出发点”。
“一个中心”指以阅读为中心。
“四个改变”:一是改变阅读过分依赖于课外的做法,变“课外为主、课内为辅”为“课内为主、课外为辅”。二是改变随心所欲的“泛阅读”状况,采用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进行阅读规划,并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阅读书目的方法。三是改变阅读仅限于课本、读本的狭义阅读局面,将阅读的范围拓展到整本书。四是改变传统的“教课文”的教学思想,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三个出发点”:一是从课堂出发,改革课堂,重构课堂。重构的课堂,要求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教材,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当然,自主阅读要建立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不能放任自流。二是从语文学习出发,注重学,淡化讲。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而语文主题学习注重博览群书、感悟积累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三是从学生出发,建立母语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学习母语。
“143”构想既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指导思想,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行动指南。
二、推进策略
语文主题学习是基于传统“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是语文课堂的重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必须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升教师重构课堂、驾驭课堂、有效指导学生读书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并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陶冶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一)提升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指导有方
运用主题学习教学方式,需要提升教师“大阅读”视野下的教学指导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主题提炼能力。语文主题学习是按主题单元整体阅读的。这个“主题”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可以是思想道德、人文情感方面的,还可以是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资源的价值,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提炼不同的主题。二是资源整合能力。语文主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和盘托出,而要根据主题阅读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或重新排列组合,或合理补充删减,让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目标调控能力。语文主题学习从单元整体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文”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只是更加集中,突出单元的“共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目标的导向功能调控课堂,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读书,而不要面面俱到、舍本求末。四是模式运用能力。“1+X”(一篇带多篇)、“X+1”(反三归一)、“X+Y”(多篇带多篇)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模式。教师要熟悉各种模式的特点,把握其要义,灵活运用模式建构阅读课堂,让课堂更优化、更高效。五是课型选择能力。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丰富多样,如精读导学、读书汇报、阅读展示、读写结合、综合实践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课型。例如,语言含义深刻、思想内涵丰富的文章适合“精读导学”,故事性强的文章适合“阅读展示”,而语言特点鲜明的文章适合“语言积累”或“读写结合”等。
如何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
其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分区域成立了“合作团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课型研讨、模式推进等工作。“合作团队”实行名师负责制,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问题研究为主要方式,深入探索实验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二,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制”。单元备课就是依据学段目标,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构建整体教学主线,寻求与主线相对应的教学要点,系统安排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阅读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按照“1人主备、2人辅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的方式落实,以“主题、目标、方法、课型、流程、评价”六个板块呈现,以“电子文件夹”的方式共享。每个单元一个文件夹,不仅有“主题阅读设计”,还包括“课件资源”“拓展材料”“评价资料”等。
其三,采取“八个一”任务驱动。“八个一”指每学期讲一节阅读指导课、精心编写一个单元阅读指导设计、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总结一个成功的案例、组织开展一次读书展示活动、作一场语文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主持一次网络论坛、编辑一本学生读书成果集。
(二)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读书得法
推行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八字基本功”(读、划、摘、批、炼、说、评、写)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训练。
“读”包括朗读、诵读、默读、速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默读,要求中(低)年级每分钟不少于200字,高年级不少于300字,并要求教师通过专项训练、读书检测、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逐步达成目标。“划”就是在书中勾画圈点。“摘”指摘抄好词佳句。摘抄要与课堂阅读结合起来,要与背诵、运用相结合,不能为摘抄而摘抄。“批”就是批注。阅读过程中,要在书页的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处,及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以批语、注解的形式写下来。“炼”指提炼。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提炼的功夫,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把“一本书”读成“几句话”的能力。“说”指阅读之后的交流。读完一本书,要能把自己读懂的、理解的、体会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评”是阅读之后的评价与赏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个性,体验到言语表达的幸福和欢乐。
读书有法,贵在得法。“八字基本功”虽是老生常谈,但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建立起阅读的策略。
三、运作机制
语文主题学习实质是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型,是深层次的课程改革。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探究、常态服务、课堂示范等途径推动模式的健康发展。
专题研究。近两年,工作室围绕“主题学习特征”“提炼阅读主题”“整合阅读目标”“精选阅读材料”“构建阅读模式”“选择阅读课型”“多元读书评价”“搭建展示平台”八个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每个专题又分若干个小问题。如,“整合阅读目标”这个主题具体探讨4个方面的小问题:①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怎样的阅读目标?在各个年段如何分布?提出了怎样的实施建议?②“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与“以读书为中心”的阅读目标有何关联?③怎样整合主题阅读教学目标?④如何围绕目标开展课内阅读活动?专题研究采取“半年一个专题,每月一个问题”“集中研讨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专题导引——问题交流——案例展示——专题总结”的模式,努力夯实研讨过程,让研究真正成为课改的助推器。
常态服务。为了解决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工作室依托骨干教师开通了“天天在线”主题学习网,为实验教师提供常态化研究服务。工作室还创办了《语文主题学习》专刊、开通了课题博客,为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材料。此外,工作室把每周二晚上7:30-9:00定为网络教研时间,组织实验教师利用QQ群,或开展话题研讨,或交流信息,或释疑解惑。
课堂示范。工作室每学期开展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反复磨课,打造精品课,推出示范课。工作室还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促进区域课改的整体推进。
(作者单位: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