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人才需求的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研究

2016-03-15吴玲敏刘丽珍

关键词:体育类人才需求湖南省

吴玲敏,刘丽珍

(湖南工程学院 a.体育教学部; b.外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基于体育人才需求的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研究

吴玲敏a,刘丽珍b

(湖南工程学院 a.体育教学部; b.外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从湖南省体育人才需求特征切入,对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困境与人才需求矛盾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滞后问题、不完善就业市场、学生择业观及自身能力问题导致体育人才社会急需与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困境共存。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转变学生择业观念,引导学生理性就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

人才需求;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焦点问题,也是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育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仅存的少数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以其自身的特色培养体育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1]然而,近些年,社会上体育人才的“供需矛盾”相当严重。“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的体育人才,人才存在缺口;另一方面,人才积压、浪费的现象又十分严重。这严重困扰阻碍高校体育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2]本文从湖南省体育人才需求角度切入,通过对人才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并试图最终实现提高体育类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一 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供求失衡”

(一)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困境

体育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湖南省已有13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专业,随着高校扩招,体育教育专业新生仍在逐渐增加,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逐年递减。学者郭思危在《对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中指出,“从2006到2010年,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逐年下降。2007届毕业生中体育教育专业半年后失业率为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之一,失业率达到16%。在对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中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再次成为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之一”。[3]在运动训练专业方面,学生就业压力较前者更大,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对湖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中发现,“虽然湖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需求呈日益增长趋势,且该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态势,但是大部分毕业生仍没能就职于社会体育相关行业,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4]

(二)湖南省体育人才需求分析

1.群众体育存在人才缺口。体育消费观念的更新和人民对健身的强烈要求促使体育产业迅猛发展,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社区建设中经营性的运动场馆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数据表明,当前社区健身场馆的经营中专业管理人员及健身职业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一定的缺口。“湖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需求呈日益增长趋势,且该专业人才呈供不应求的态势,湖南省拥有6500万人口,社会体育工作人员大约为5000人,其服务比例为1∶12000。另外,目前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服务水平还不尽人意等问题大量存在,目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均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5]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较大缺口。

2.体育旅游人才需求潜力大。湖南省是我国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省内共有旅游资源3036处,有国内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稀世罕见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少数民族聚集区湘西以及长株潭红色文化景观,各种民族体育项目600多项,交通便利,具备开展各种水上项目、探险活动、康体休闲、自行车运动等体育旅游活动。据有关资料统计:“近些年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收入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6]如何更好地对体育旅游进行挖掘和开发,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社会就业以及传播地方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体育旅游也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未设专门的体育旅游专业,己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大都课程不规范,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学科教育培养方面却发展缓慢”。[7]从湖南省高校看,还没有一所高校具有体育旅游专业。可以说,体育旅游就业空间很大。

3.其他相关的体育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体育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家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过程中,一些相关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据《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我国体育翻译极度紧缺,专业体育翻译人才呈现巨大缺口。”[8]湖南省体育旅游要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体育旅游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然而,湖南省暂无一所高校开展了体育旅游翻译专业,人才建设缺失,极大的制约了体育旅游国际化的发展,培养体育旅游翻译人才刻不容缓。湖南省应加大专业体育院校与外语学院的合作与互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综合能力突出、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可通过授予双学位、双专业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

二 体育人才供需矛盾致因分析

(一)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己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辅助,学校推荐就业的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9]然而,与西方完备的市场化运作体系相比,我国毕业生择业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缺乏专业化的运作平台和长效运行机制,保障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进一步助长了市场资源有效配置。从用人的市场机制运作状况看,我国体育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机制不健全,从而使毕业生竞争环境难以优化。从环境政策来看,存在着很多不利于用人机制建立和统一市场形成及公平机制确立。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问题频发,虚假资历证明、违约事件频发、虚假招聘等等,与我国市场运作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审批和追责制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就业空间极其狭窄,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颓势,从而造成大量的体育类专业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间存在滞后现象

“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看,普通高等教育中体育学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己经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10]以湖南省为例,我省体育专业培养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显得过于薄弱,现行体育相关专业设置课程与培养目标相对滞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与这些专业相去甚远,湖南省体育人才培养集中在体育教育、体育管理、民族体传统体育领域,然而,接受此类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编制基本饱和。反观国际体育发展趋势,运动休闲、娱乐与健康是国际国内体育教育的主流方向,在区域人才需求特点看,不同长株潭地区体育人才需求以专业深度为主,而西部较为落后的地区,体育人才需求呈现出复合型需求特点,因此,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市场需求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是解决体育类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个体择业观以及能力问题

马克思在“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中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因是事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11]在就业观念上,很多毕业生缺乏远大抱负,不愿吃苦,面向基层与贫困地区的思想觉悟不高,缺乏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在对就业形式的估计上,很多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估计不足,自身工作定位过高,主动性不足,很多毕业生“等”、“靠”、“要”思想严重;在就业意愿上,很多体育类大学生偏爱大中城市,而大城市体育对体育类专业对口去向的需求相对趋于饱和;在就业薪金保障上,很多毕业生认为“一次就业定终生”,所以毕业后一定要找份收入较高的稳定工作。在体育类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上,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导致学生就业难度较大。

三 提高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研究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安排必须紧随时代需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认识到高校作为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搭建高校、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的工作,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融合。国家就业市场信息研究中心应定期公布市场需求情况,为高校提供实时人才需求的信息资讯,其中包括人才需求的层次、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等等;高校要结合比本地区的需求实际,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拓展新学科及研究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的新型体育人才;开设多样化的专业相关选修课,建立灵活的自选性课程体系,也可以使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接轨。

(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创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逐步进入市场配置资源时代。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人才有效供给的保证,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我国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才交流中心和中介公司的功能,使人才交流中心和中介公司真正成为成高校与社会人才交流的有效平台,一方面通过其可以了解社会需求特点与趋势,及时对人才需求特点予以回馈;另一方面使用人单位了解高校人才,真正起到相互了解,互通有无的功能。加快用人的市场化程度,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使市场机制在毕业生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加强保障就业市场保障体系建设,打破地区、行业限制,促使用人市场机制的形成,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稳定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在校大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要解决当前大学生供需矛盾,减少或避免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性失业,加强体育类大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在职业教育中,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行业信息,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高校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特点,及时对专业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革工作。包括设立新专业,调整现有专业的方向,通过设立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等措施,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比如,对在校就业能力较弱的专业,可通过职业技能再教育,引导并培养他们向大众健身、体育旅游领域进行合理流动。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当前,经济全球正向服务全球化时代转化,服务业在全球的资源优化整合成为当前各国产业竞争的战略焦点,服务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同时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大量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的创业优惠政策等进一步明确“自主创业”这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主旋律。关于融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尤为突出。高校要紧跟时代需求,加大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工作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全面树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根据体育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体育类的创业教育内容,全面满足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比如建立各种健身俱乐部、体育旅游俱乐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五)全面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就业难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除了市场机制不完善、学校课程设置之外,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不匹配也是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锻炼,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针对学生具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四 结 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关系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加强联动,从立法、执行到人们的意识乃至于配套机制等多方面不断改革与完善。建立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尽量公平的竞争环境,否则就业问题难以真正的落实。

[1]雷海林.新形势下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2]张珂.山西省高等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郭思危.近年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戴露.湖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

[5]罗湘林.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8-11.

[6]余新丽.当前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商贸,2011(12):164-167.

[7]黄兆媛.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开设现状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151-153.

[8]人民网.中国专业体育翻译呈现巨大缺口[EB/OL].http://edu.china.com.cn/txt/2007-07/16/content_8530737.htm.

[9]杨晓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8):20-23.

[10]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2):51-54.

[11]逢锦剧,陶得麟,王展飞,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7-9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Employment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Sports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Demand for Sports Talents

WU Lingmina,LIU Lizhenb

(a.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b.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for sports talents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do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conflicts in talent demands for college student of sports. Conflicts between curricula and social demands, the unsound job market, students’ values on employment, and their physical limitedness will lead to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social urgent demand for sports talents and the employment dilemma. The paper attempts to set market demands as a guideline to optimize the curricula and improve the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so as to realize sports talents’ effective supply an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o have rationa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demand; college students of sports; employment promotion

2015-05-0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体育人才需求预测的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研究”(XJK014CTW006)。

吴玲敏(1978-),女,河北任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4

A

1671-1181(2016)01-0111-04

猜你喜欢

体育类人才需求湖南省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