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文化事业性质特点的理论思考
2016-03-15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文化事业处处长徐海珊
□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文化事业处处长 徐海珊
关于职工文化事业性质特点的理论思考
□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文化事业处处长 徐海珊
办好职工文化事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活动,保障职工享有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建设职工精神家园,实现职工文化权利,推动实现工人阶级素质现代化。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少有对职工文化事业的理论阐述,对职工文化事业的提炼尚未达到自觉,我国职工文化事业理论滞后与实践困境并存。这制约了职工文化事业改革发展,亟需加强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推进事业。
研究事物,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性质特点,从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趋势,促进事物发展。为此,研究职工文化事业,要把握其性质特点,为新形势下办好职工文化事业提供依据和遵循。笔者认为,职工文化事业的性质特点,包括群众性、公共性、人文性和可及性,并分别阐述如下,以期统一认识和行动,更好发展我国职工文化事业,造福广大职工群众。
职工文化事业的群众性
职工文化是指在工会组织引导下由职工群众自主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群众文化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职工文化事业的群众性。形象地说,职工文化事业的群众性,指职工文化事业姓“工”,既是指职工群众主体,也蕴含着工会组织的职责。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职工群众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断增强,更加亲近文化,职工与文化的联系由被动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为主,越发体现为职工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娱自乐,自我表达。为此,办好职工文化事业,要以职工群众为本,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工会优势,服务好职工。这是职工文化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职工文化事业的公共性
职工文化事业的公共性,指职工文化事业姓“公”。这是由以下若干要素决定的。第一,职工文化事业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及其公共文化部门和工会这一社会公共组织;第二,职工文化事业的机构主体,是工人文化宫,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是社会公共机构;第三,职工文化事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以及当地的城市公众;第四,职工文化事业的目标宗旨,是满足职工精神生活需要、实现职工基本文化权利,属于公众利益范畴;第五,职工文化事业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即办好职工文化事业,有利于增进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地区文化品位。这些在本质上都属于公共性。当然,由公共性还相应衍生出公益性。为此,办好职工文化事业,要秉承公共性,旗帜鲜明坚持公共服务定位,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和改革发展。
职工文化事业的人文性
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职工文化事业蕴含人文性。一方面,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的真谛是文化化人,既陶冶人、塑造人、完善人,也尊重人、关怀人、爱护人,体现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另一方面,职工文化是由职工创造和享有的,反映职工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要求以职工为本。那些观念陈旧、内容粗糙、形式落后、表达空洞、说教生硬的东西,都是与人文性相背离的,自然得不到职工群众的接受和欢迎。为此,办好职工文化事业,要重视人文精神,重视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让人性化、个性化、时尚化的东西更多一些,让人富有尊严和自信,让人身心投入和愉悦,让情感自由流动和释放,让人性自然流露和升华,真正让人亲近。
职工文化事业的可及性
可及性,是指某种事物或技术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指其功能用途所能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学者吴理财专门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即是指民众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即服务的距离、时间、内容和方式是否便于服务对象享受服务。职工文化事业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服务职工群众和当地的社会公众是这一事业的根本宗旨。由此可见,职工文化事业的可及性是由事业宗旨内在规定的。简而言之,有效服务,就是可及。无效服务,就是不可及。为此,办好职工文化事业,要重视可及性,创新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改善质量和效率,真正让职工群众可及和受益,真正造福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