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现状与发展策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研究

2016-03-15齐俊卿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俗城镇化体育

□齐俊卿(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影响、现状与发展策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研究

□齐俊卿(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当前中国正进行这城镇化,对民俗体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民俗体育在城镇化中的出现了发展困境,为了让民俗体育更好的发展,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民俗体育更好的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发展。

民俗体育 新型城镇化 发展 体育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为2010年后,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接近45%,2020年前后,城镇化水平达到50%,2050年后,城镇化水平为70%,基本完成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的城镇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村落、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由此引发了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在新型城镇化快速进程中,对各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要求。此时充分发挥民俗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新型城镇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的改善以及新型城镇化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城镇化及民俗体育的内涵

1.1、城镇化的含义

2012年11月28日,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城镇化实际上脱胎于城市化的概 念,是我国学者针对国情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城镇化”概念,后来对于城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如今对城镇化的定义至少有20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此带来职业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二是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小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

1.2、民俗体育的含义

民俗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民俗体育的定义还有争议,《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张鲁雅认为民俗体育是“民俗活动中的体育;涂传飞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达成了共识:一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俗土壤之中;二是它是一种文化形态。

1.3、民俗体育的特点

中国民俗体育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很多民俗体育项目带有传统宗教色彩.民俗体育植根于民俗的土壤下,而依附于民俗的体育活动一开始都是娱神、娱人为目的;(2)以追求一定的社会声望为归旨.很多民间民俗团体,出去表演体现的是这个团体的凝聚力和实力;(3)民俗体育和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民俗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相契合,就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反之则难以生存;(4)具备相当的时空跨度,具备一定的传统性;(5)民俗体育参与者必须遵守内部的规范要求,参与者必须维护和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6)民俗体育的参与者主要源于某种信仰和自身激情。

2、城镇化进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

2.1、活动地点和方式改变的影响

城镇化打破了原有的村落散居形式,农民的居住地开始集中,居住环境的相对集中导致了民俗体育活动地点的变化。以前民俗体育常常选择在村落空旷的村口或者打谷场等,现在往往集中于住宅小区的街边花园、小区广场等地域。民俗体育活动方式也有所改变。以前较为传统的活动方式,比如荡秋千、踩高跷等由于受到场地限制,往往被木兰扇、太极拳等取代。

2.2、城镇居民示范效应的影响

农村人口转变成城镇人口后,原有城镇居民的生活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转入人口,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生活习俗逐渐认同,一定程度上会感觉民俗体育跟不上时代要求.民俗体育毕竟根植于民间风俗。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一部分民俗经过一段时间可能被居民所接受而逐渐成为城镇中的新民俗;一部分民俗由于无法改良,或者不适合场地、生活方式等现实要求而逐渐消亡。一些不适合城镇居民的民俗项目,难以完全保留其传统全貌,如果政府和社会团体不刻意加以保护,难有生存和发展空间。

2.3、传统节庆减少的影响

民俗体育曾经赖以发展的平台是传统节庆活动,而城镇化带来传统节庆活动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俗体育的发展。民俗体育具有依托民俗活动和民俗生活而存在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体育活动时间上的传承性将会受到抑制。因此,传统节庆的减少将会影响到民俗体育的生存。

2.4、参与主体的改变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民俗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构成逐渐多元化,从以前专属某个特定群体转变为更加开放。如前面提及的宋江阵表演,过去主要是角头子弟阵头表演,现在外姓人也可以参与,职业构成中除了农民,还包括了商人、学生甚至公职人员。而盾牌舞过去仅仅是南塘村吴姓男子参与,现在参与者扩展到永新县各个阶层。过去民间舞龙舞狮活动,现在已经在高校中开展。参与主体的改变,特别是受过较多文化教育的年轻人的参与,使民俗体育更加有活力。当然由于年轻人对这些民俗体育传统的理解与长辈不同,也带来民俗体育原始色彩的降低。民俗体育参与者构成的多元化也带来传承中的不变,更带来训练和表演中的配合问题。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面临的困境

3.1、民俗体育的生存环境改变

民俗体育是特定社会和民族的产物,特定环境是民俗体育文化生成和保持的土壤。因此,当原有环境丧失或改变以后,民俗体育文化也必然难以生存或保持原样。民俗体育的突出特征就是其传统性和地域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使得其原有地域特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制约了原有受地域影响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区域环境。

3.2、民俗体育传承方式的落后、单一和断层

民俗体育的传承主要是“无意识传承”,即是一种自然生灭的发展过程,而非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继承。它主要是在节日庆典、宗教祭祀或其他时间中通过言传身教等将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传给年轻的一代,有点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性质,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这种方式已经与适应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了。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流入到发达城市,促使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及人员结构发生变化,这样就破坏了先前乡村民俗体育的传承模式,使民俗体育的传承的环节出现断层。如赣南地区过年时流行的舞龙舞狮,过去就是通过言传身教的途径一代传给一代的。到了 20世纪 90年代初,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力都南下广东淘金去了,舞龙舞狮的传承受到限制和冲击,慢慢就消失了。

3.3、外来体育的无情冲击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城乡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俗体育文化也受到了来自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现代西方体育以其成熟的理论、组织形式、制度、完善的比赛规则以及练习方式,建立起了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因而更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进而使得民俗体育倍受冷落。

3.4、民俗体育的发展战略困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今年城镇化的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体育的投入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国家始终没有改变重竞技体育而轻大众体育,重西方体育而轻民俗体育的现实。比如,中国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最为突出的情况是大部分公共体育资源投向竞技体育领域。统计表明,在全部体育事业费中,训练竞赛经费至少占 64.9%,群众体育经费占全部经费的l0%-l5%,或者更低。

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对策

4.1、国家的法律、政策、制度支持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来保证实现的行为规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最容易受伤害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加强对民俗体育的保护的立法和出台民俗体育保护的相关政策,对民俗体育形成实质性保护。让民俗体育文化能够在新的环境里有继续生存的可能,实现城市更新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标,使民俗体育的开展有更好的文化底蕴和法律保障。

4.2、民俗体育发展应与时俱进,注重保留其旧的形式,而替换新的时代内容

民俗文化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民俗体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同样遵守这一规律。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人口的流动、行政组织结构、生产生活发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也相应地要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这就必然导致民俗体育因原来依附的基础的消失而出现危机。因此,民俗体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与新的社会形态相适应。民俗体育不应该保持原封不动的形式,而应当结合城镇化带来的变化进行调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新构建民俗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民俗体育发挥其最大、最优的功能,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4.3、加大对民俗体育传承人的扶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所谓传承人是指有独特技艺或通晓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内涵、形式、组织规模或大量保存民间原始文献和其他实物资料的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建立起民俗体育传承人的激励机制,对民俗体育传承人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社会地位和一定的荣誉称号,保证民俗体育后继有人,让民俗体育传承人能够更加积极地从事民俗体育旅游相关活动,促进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5、结论

在城镇化背景下,要传承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就必须挖掘民俗体育项目,发挥民俗体育的功能,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注意保持民俗体育文化的原始风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市镇新社区文化建设,拓宽群众健身路径,同时让民俗体育文化得到活的传承。政府应该加大在新市镇和新社区民俗体育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和社区文化站点的带动作用,使群众充分认识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价值,让民俗体育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参与,促进民俗体育的传承,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民俗体育文化应有的作用。

[1]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2]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

[3]唐金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3).

[4]时传霞.城镇化加速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民俗城镇化体育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民俗节
家乡的城镇化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