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2016-03-15郑柏松
郑柏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郑柏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学生公寓文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成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公寓文化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探讨,提出了构建公寓文化的基本原则,以期对现行的公寓文化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指导。
大学生公寓; 文化育人;公寓文化;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被视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和“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和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明、健康、丰富、高雅的公寓文化,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道德品格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影响等都有极大正面导向作用,同时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包含内容、基本特征和建设方向,构建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成才的公寓文化,是高职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在以文化育人为宗旨,以高职学生公寓及周围环境为载体,以高职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等活动,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性的群体文化。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具体又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的内容,这四个层次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又相对完整的多层次、多元素的亚文化体系。
(一)学生公寓物质文化
公寓物质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表层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支撑基础和物质载体,具体包括公寓楼群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公寓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公寓内部的生活设施和环境布置,以及文体活动场所、宣传橱窗、文化走廊、绿化美化、卫生状况等最直观的物质形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公寓物质文化具有感染和陶冶功能,和谐、整洁、优雅、美丽的公寓物质文化环境,既能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上向美。
(二)学生公寓制度文化
公寓制度文化也称管理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中层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其内容指公寓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落实情况,包括高职学生公寓的管理机构、住宿分配、作息规范、安全管理、财产管理、文明创建等多项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寓制度文化具有约束和规范功能,科学规范的高职学生公寓制度文化,能使学生行为习惯得以规范,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校园文化得以丰富和公寓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三)学生公寓行为文化
公寓行为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深层文化,是指公寓成员在集体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交际行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等,它是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素质形象、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外在动态体现。公寓行为文化具有塑造和强化功能,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较大导向作用。
(四)学生公寓精神文化
公寓精神文化是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它主导着公寓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公寓精神文化指公寓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同学所认同和遵循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公寓精神文化具有激励和引领功能,积极向上的公寓精神文化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奋发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激发学生的刻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增进团队的和谐人际关系,从而实现高职学生公寓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职学生公寓文化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触角, 由于高职学生公寓文化的构成主体、所处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其二,自从研究小组实施英语演讲第二课堂指导以来,受训学生连续在 “外研社杯”(“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决赛中取得良好成绩。2012年,2名参赛选手分获二等奖、三等奖;2013年,2名参赛选手分获一等奖、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得者的总分在全省参赛选手中位列第四,为我校历年参加该项赛事获得的最好成绩。
(一)在内容上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
1、学生公寓文化的社会性。受到校园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渗透,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明显具有强烈社会气息,高职学生公寓也就成为社会多种信息的聚焦场所和交汇中心,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自然也成为社会文化在学校的一个缩影。
2、学生公寓文化的复杂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普通高中生、技能高考生、单独考试生、五年一贯制学生,还有少量社会生,他们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心理特点、文化基础等方面都有极大差异,加上年龄结构、家庭背景、生源地域的不同,另外,还受国际国内复杂多元的文化影响,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传统的,更有现代的,这些对大学生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这就使以大学生为建设主体的学生公寓文化变得复杂多样。
(二)在状态上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1、学生公寓文化的开放性。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还是空间位置,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让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渠道综合反映为多来源、多层面、多途径等特点,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后,公寓区管理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众多,多种文化交融,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2、学生公寓文化的动态性。高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由于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极易跟随时代潮流而改变,另外,高职大学生思想阅历上还不算成熟,也易受到各种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这样就使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在传承和沉积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易变性。
(三)在功能上具有互染性和教育性
1、学生公寓文化的互感性。高职学生在公寓里是群体生活,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感染和影响,特别是同一寝室成员,他们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情绪上的互相感染和行为上的相互模仿,这样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就会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生活在大学生公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生公寓文化的教育性。高职学生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不是通过外力强制、硬性灌输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悄无声息、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暗示,以优美舒适的物质环境、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文明规范的行为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来构建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来感染和教育大学生,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能引发学生“见贤思齐”,塑造大学生的心灵,规范大学生们的言行,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公寓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大力挖掘具有社会主义特点、高职特色、时代特征的学生公寓文化,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必须坚定的方向,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涌入高职校园的新形势下,更应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延伸到大学生公寓,以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其他庸俗、低俗、媚俗以及落后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侵蚀。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管理就失去了原动力和持久性。因此,高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学生对公寓“大家庭”的归属感,提高学生对公寓文化的认同感,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作用,让学生不仅成为公寓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公寓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使公寓文化建设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公寓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
高职学生来源多元,加之青年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兴趣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多样性原则。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多样性要体现在公寓文化活动既形式多样又内容丰富,这样才可能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公寓文化活动之中。高职院校可依托学生公寓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摄影、书法、绘画、唱歌、舞蹈、辩论、手工艺制作比赛、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也可以结合专业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还可以开展争创“文明楼栋”、“文明寝室” 、“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经常性的“公寓文化节”“公寓文化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不仅活跃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同时还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坚持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涉及公寓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要素内容,其建设不仅需要高职院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思政工作队伍、后勤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应紧紧围绕公寓文化的建设目标,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调动各建设群体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高职院校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创新性原则
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改革改革,而不同的时代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共性和个性特征。高职学生存在来源的多元性、文化基础的差异性、行为习惯的多变性、思想道德素质的复杂性等特点,受社会多元文化及网络信息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它必须要随着教育环境、学校发展、生源状况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持学生公寓文化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1] 李勇.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教探索,2015 (10) : 231-232.
[2]刘丙宝,李爱红.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4-85.
[责任编辑:蔡新职]
2016-11-1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育人的功能与实现途径研究”( 2014B475)。
G483
A
1672-1047(2016)06-0076-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22
作者简介:郑柏松,男,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