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3-15汪小燕
汪小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汪小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北 黄冈 438002)
通过分析教材数量、教材质量、教材内容、库存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从强化服务意识、优化选用环境、严格征订行为、鼓励优秀校本教材建设、杜绝库存积留、建立售卖机制等角度探讨了完善教材管理机制的方法路径。
教材管理;库存控制;管理机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既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优秀教材,也要确保零积压和零库存,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保障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的现状
(一)学生人数的不可控,导致教材数量的不确定性
教材征订的先行性与学生人数的不确定性,形成了数量之间的差异。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新生报到率在80%-95%,哪怕是补录,依然存在5%-10%的报到流失率,教材征订数与学生实际数差异巨大。同时,高职学生转专业、休学、退学等学籍异动现象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近3%,每年近50万人[1];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大量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程人数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会造成预订教材数的误差,从而造成教材的积压。
(二)教师编写职评教材,导致教材质量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了发展专业特色,鼓励和提倡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公开出版教材,以提高教师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扩大专业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编教材也是高职教师评职称、晋级的科研成果之一,从而造成部分教师热衷于编写教材。而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对自编教材、讲义等的编写管理和审核把关,教师因利益的驱使,片面追求自编教材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甚至一些教材粗制滥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教材版本更新快,导致教材内容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快速推进,以及知识的更新导致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缩短了教材的修订和再版时间,过去3年的修订周期变更为2年,甚至是1年。尽管新老版本之间内容体系可能没有变,但内容的组织架构、技术支撑环境可能完全不同,相应的项目、任务也会出现很大的区别,不利于教材的连续使用。
(四)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库存控制的不确定性
许多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缺乏重视,教材管理的软件与硬件相对匮乏,教材管理人员主要起到一个采购的作用,局限于搬运、发放、保管教材;同时,教材征订时间紧、任务重,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因多订、重订、漏订等失误而积压库存。
一些高校教材管理手段落后,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法,效率低,准确性差;或以简单的Excel制表统计教材的使用情况,无法掌握最新的数据变化;还有一些高校应用了教材管理系统,但其教材数据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交换便捷性不足,教材进销存的信息无法完整的记录和传递。如此等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材库存控制方法,造成库存管理的盲目性。
二、完善教材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强化服务意识
1.形成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教材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要以学生为本,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推进教材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2.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如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办法、教师领用教材规定等,将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准则,严格照章办事。
3.建立高素质的教材管理团队。改变传统的教材管理人员仅限于应付日常的教材征订、采购发放、库房管理、结算等工作,无力开展教材研究和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局面。适当增加教材管理人员编制,发挥教材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建设和评价;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建立一支具有教材专业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教材管理队伍[2]。
4.提高教材管理效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管理教材,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材征订和反馈工作,减少教材资源的浪费,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优化选用环境
1.建立教材档案库。高职院校每年都要选用大量的教材,一些出版社也会定期赠送成批的专业教材样本供学校使用,依此建立完整的教材档案库,对教师的教学教研、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教材档案库可以包含在用的各类教材,校企合作开发的自编教材、校本教材,专业实训指导书,出版社赠送的教材样书,全国各出版社每年的教材征订目录,学校每年的教材征订档案等,一方面,可以为教师选用教材提供查询和选择的便利,另一方面,为教师的教研工作和自编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3]。
2.定期组织教材推介会。每学期教材征订前,主动联系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大型出版机构和书商,在校内举办书展,开展优质教材推介宣传活动,教材出版者与专业主任、专业教师直接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出版社推广优秀教材供用户选择,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把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校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推荐给出版社及教材征订学校,为校本教材的建设打下基础。
3.选用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材选用既要注意科学性和适用性,优先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也要考虑教材质量,优先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时效性,尽量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教材。
4.开展教材满意度评选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选,把使用效果好的教材评选出来,为课程第二轮教材选用提供依据,同时,找出优质教材的普遍规律,为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为审核和确定选用的教材提供依据。
(三)严格征订行为
1.加强教材管理工作的监管。自觉遵守教材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教材入库、库存管理、教材发放的工作程序,加大教材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自觉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确保教材征订工作的行为规范。
2.完善招投标程序。主动向社会各大书商、新华书店、正规出版社公开教材的招投标,选择商业信誉高、供应能力强、服务到位的书商签订教材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教材公开招标,及时采购,按需供应,即时配送,定期清理[4]。
3.加大信息化管理。依托校园网,建立教材管理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与教学计划、学生选课、教材选用、申报审核、教材征订、入库查询等功能的统一管理,保证教材零库存的实现,提升教材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鼓励优秀校本教材建设
1. 强化教材的研究。一方面要推进教材内容及体系的研究,注重职业教育特色在教材内容中的呈现,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教材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推行教材质量审核、评估、优选等指标的研究,保证学校教材的合理选用。
2.建立教材评价体系。加强对教材质量、内容体系和组织架构进行的跟踪评价,每学期对选用的教材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对优质教材进行推广和再选用,对质量低劣、内容差的教材坚决予以淘汰。
3.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的校本教材的设计与开发,重视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一体化教学模式进教材,突出编写具有高职教学特色的校本教材、自编讲义,完善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4.完善校本教材的审核和评估。依靠校级教学工作委员会,发挥专家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做好编写校本教材、自编讲义的规划和指导。完善校本教材的评估办法,加强教材质量的审核,注重突出教材特色的形成,确保校本教材出精品、出亮点。
(五)杜绝库存积留
1.建立余缺调剂制度。教材余缺调剂是高校教材管理中互通有无、减少教材积压和保证教材供应的有效途径[5]。做好教材调剂一要摸清家底,二要做好沟通联系,对内要与任课教师沟通联系,减少征订误差;对外要与教材供应商、出版社联系,减少库存积压。
2.及时清理库存积压。按教材供应合同,每学期定期向教材供应商清退多余的教材,减少教材的积压,逐步实现零库存。
3.严控积压诱因。工作中注意关注各种可能造成教材积压的因素,总结其中的规律,做好科学合理的预测,减少出现积压的可能性。
4.完善报废机制。根据学校的实际,建立合理的报废制度,尤其是对于积压多年、内容过时、外观破旧以及不便退货的各类教材,应及时进行清理报废。
(六)建立售卖机制
1.提供便民购书服务。开设大学书店,把库存剩余教材、无法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进行销售,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资料或辅助资料,还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因转换专业、更换选修课程、丢失损坏书本等需要购买教材的情况。
2.推进网上教材推广活动。充分运用学校校园网、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推进网上订书、网上售书、网上优秀教材推广等活动,另一方面,建立旧版教材、老生教材等跳蚤售卖市场,加强教材的循环再利用,为师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便利。
[1]孔韬,陈汉平.高职院校教材零库存管理实施与探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64.
[2]李思明.试析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时代文学,2015(1):141-142.
[3]王加林.高职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4(1):71-73.
[4]尹剑华,唐锦云.高校教材零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及改进措施[J].高校后勤研究,2010.2:32-33.
[5]王海峰,高校教材积压问题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34-35.
[责任编辑:曹俊明]
2016-11-09
汪小燕,女,湖北浠水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实践教学和教材管理。
G423.3
A
1672-1047(2016)06-0050-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