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事务管理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15张朋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辅导员院校

张朋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学生事务管理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化建设的思考

张朋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团队化建设是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特点及学生对象成长规律,科学系统地打造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工作模式。工作目标是促使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道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加大专业化培养力度和制定发展方向,把辅导员工作当专业去发展、当职业去从事、当事业去追求。

学生事务;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化;建设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生师比、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职务结构、学科知识结构、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有喜人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 号)等文件都指出,辅导员队伍要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依据大学生事务管理内容和措施,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现代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等,决定了辅导员队伍应当走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道路。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来说,持续深入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认真探索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 。

一、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

(一)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

学生事务源于美国,包含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1949 年美国教育协会发表的年度述评以及《学生事务观点》一书认为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关注学生的生理、精神、情感、智能发展和社会性。根据SLI理论(SLI理论是指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事务的所有概念、项目和活动的集合总称)观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个人发展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也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特点。在此理论指导下,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建立了较完善的专业培养体系,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实现了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认真借鉴这一理论,逐步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1]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

1. 学生事务组织结构交叉重叠

在校级层面,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各院系党委负责人、学生工作部及校团委负责人直接向其汇报工作;在院系级层面,由一名负责学生工作的专职党委副书记,同时向院系党委、校学生工作部汇报工作;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一线人员,向党委副书记汇报工作,也要接受校学生事务工作,双重管理。

2. 辅导员工作非事业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引导等工作,由于承担的学生数量较多(200人左右),只能替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作用,主要注重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另外,由于经济待遇、社会观念等原因,辅导员入口把握不严,职前学历和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学生事务管理精细化不够,科研能力和水平较差,辅导员只是完成工作任务并没有思考如何深入开展工作,没有更高的事业追求,只把辅导员工作当做一项职业,很难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3.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根据本校校情,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协同学生工作。 如,学生工作处承担主要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内容涉及思政教育、军训武装、寝室管理、心理咨询、招生就业、勤工助学、奖惩管理等工作,校团委承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有些高职院校设立独立的校级部门,比如招生处、就业处、后勤集团(处)等协同管理。学生会并不是自主竞选,而是学生工作负责教师指导下的竞争,社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学生管理的所有的机构职能都是由教职员工实现的,学生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主体只是被教育、被管理、被服务。

二、事务下辅导员团队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媒体方式多样化以及信息的多元化,学生工作逐渐出现新问题、新热点。如果高职校依然按照传统管理方式教育管理学生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结果,因此要有效整合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构建团队结构[2],全方位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建设和谐校园。

(一)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应主动剔除“管理”二字,淡化管理管死学生,要注重强调“合作与服务”的新思维,认可学生在学生事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1. 转变学生事务工作重心

我国的高职院校体系建设中,从上至下关注的重点是维稳,学生思想稳定大于学生个性发展。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学校自动去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比如长跑、标枪项目,军训也减少很多训练项目,包括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晚寝、上课和节假日都要追踪,辅导员工作量大,压力加重,而且学生的思想却被无情禁锢。真正的学生事务工作应从“发展学生”变成“学生发展”。因为学生个体不同,其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如果单纯管理学生,限制学生,集体化、单一化的强制性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

2. 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学生大大减轻了辅导员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工作流程更为流畅,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当然这样对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辅导员对信息化教育手段和信息化技术熟练掌握,促使其在开展班会、组织活动、交流沟通等方面更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学习,善于学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建更多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3. 建设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

管理法制化就是要对学生工作法规和制度进行完善,不断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学校如果推进学生工作法制化,就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学生事务法,而依法管理学生事务是国外很多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当前,我们国家没有专门的学生事务法,辅导员要熟悉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和规定,如,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

(二)辅导员团队化建设主要方向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精神,着重从服务、管理和教育等方面大力推进团队化建设,主要有以学生党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常规事务管理、学生二课活动、社团指导、社会实践、危机事件应对和社区(宿舍)文化等领域为指向,促进辅导员朝向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

1. 管理与服务方向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素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1)学生常规管理方向。学生工作中心任务是以入学教育,日常的常规管理,学生奖、助、贷、减、勤、补等工作为依托,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养成教育活动,注重文明礼貌、寝室文化、课堂和课余行为表现等。

(2)学生党团建设方向。进一步推进学校党团建设工作的开展,组织部分对党团建设工作有兴趣、有党团建设理论与实践基础的辅导员,形成合作学习团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依托团队不断探索党团建设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危机事件应对方向。良好的秩序是正常教学的保障,为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创造和谐校园,要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长效工作机制,既要依法治校,又要人文关怀。

2. 教育与引导方向

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在学生心中洒满阳光和雨露,要成为学生心灵安抚者,人生的导师,通过言行举止和活动载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染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如果辅导员成为一个“管家或保姆”,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参与到学生生活的全部,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变成无能者。

(1)校园文化熏陶方向。以辅导员所在社区(二级学院)、专业背景为依托,充分研究社区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人文等特征,以社区的景观、标识、墙面、标志性建筑和活动为载体,突出学校区域文化特征。

(2)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服务标准和质量,推进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实务指导,增强辅导员心理素养,优化心理品质,提升育人实效。

(3)学生活动方向。通过开设学生第二课堂发展辅导课程,推进社团活动,探索研究如何通过辅导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辅导员工作理论素养和技能提升,为科学管理、人性服务和全面育人提供保障,同时,紧密围绕大学生学风建设、社团指导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旨在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工作全员化、全方位和全程化建设水平,将职业生涯规划方向的辅导员力量整合在一起,挖掘潜能,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辅导员在学生实习带教过程中深入了解掌握企业文化,推进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

结语

辅导团队的工作模式是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负责固定专业或者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团队成员对学生工作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在推进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过程中,团队工作模式能分担角色压力、规避角色冲突、实现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因此,在不久的将来,高职教育工作者始终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专家化为方向,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以制度保障人,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政策发展人,最终会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化建设的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目标。

[1]刘子真.程瑶.SLI 理论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2006:3-3.

[2]樊宁宁.完善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02).

[3]王瑞杰等.高校院系学生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2(04).

[4]徐晓玲.基于个体专业化目标的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5).

[责任编辑:何玲霞]

2016-11-09

张朋生,男,湖北新洲人,讲师,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451.8

A

1672-1047(2016)06-0036-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10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辅导员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综合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事务管理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