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互联网+”打造物流行业发展新动力

2016-03-1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互联网+物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 何黎明

依托“互联网+”打造物流行业发展新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 何黎明

当前,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物流行业。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今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国家发改委随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发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等四项主要任务。

从产业层面,物流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正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借力“互联网+”,深化产业融合,焕发出蓬勃生机。这为新常态下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新动力,也为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道路。

进展情况及现存瓶颈

“互联网+物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发展新关系,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从而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当前,我国“互联网+物流”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引领物流领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道路。

一是互联网+高效运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不集中、信息不对称的货运市场潜力巨大,它们也最先拥抱互联网。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催生了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合同物流等的“互联网+”创新模式,涌现了一批像运满满、货车帮、卡行天下、天地汇等“互联网+”代表企业。“互联网+高效运输”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货运供需信息的在线对接和实时共享,将分散的货运市场有效整合起来,改进了运输的组织方式,提升了运输的运作效率。

二是互联网+智能仓储。“互联网+”对传统仓储设施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智能仓储在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如,京东商城、菜鸟网络、顺丰速运、九州通等企业积极开发全自动仓储系统,设计智能仓储机器人,完成货物的上架、 拣选、打包、贴标签等操作,大幅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引入,现代化、信息化仓储设施的投入,通过仓储信息的集成、挖掘、跟踪与共享,有效实现取货自动化、进出货无缝化和订单处理准确化,现代仓储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带动行业高端化转型升级。

三是互联网+便捷配送。“最后一公里”是制约消费市场的重要瓶颈,也是行业“互联网+”改造的广阔蓝海。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城市配送运力池,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先进模式,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如,日日顺、速派得、云鸟配送等关注末端配送的平台型企业,不断探索便捷配送的新模式。随着末端配送的智能化改造,菜鸟、京东、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布局智能自提柜市场,实现系统的互联共享。此外,随着本地生活服务的需要,共享经济模式在末端配送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美团、百度、饿了么推出了即时配送模式,也是互联网+便捷配送的新亮点。

四是互联网+智慧物流。当前,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一批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效果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企业投入重点。例如,菜鸟网络陆续推出物流预警雷达、大数据分单路由、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等数据基础服务,利用智慧物流大数据分析,促进快递市场的组织优化和效率提升,引领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五是互联网+供应链一体化。

物流是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一批行业代表企业,如招商局物流、怡亚通、安吉物流等,借助自身资源和信息优势,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数据协同实现更大范围的供应链协同,重构供应链协作关系。

总体来看,我国“互联网+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如,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布局不足,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等。此外,“互联网+物流”的最大价值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当前,传统物流产业向互联网转型仍面临方向不清晰、路径不明确、能力不具备等关键问题,这对物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艰巨挑战。

“十三五”发展新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互联网+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物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以转换思维方式为起点,以加强互联共享为条件,以推进深度融合为着眼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新时期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主要提几点建议:

一是转换思维方式。要参照互联网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组织特点,重新思考自身商业模式、组织方式、客户关系,创新企业观念,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调整,重构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互联网+物流”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

二是加强互联共享。要加大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特别要重视物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全面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潜能,加强动态感知和实时响应,打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和客户间构建新型商业关系。

三是推进深度融合。要推动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延伸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深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四是优化政策环境。短期来看,要加强对“无车承运人”试点政策的配套保障,逐步解决个体司机异地开票和增加进项抵扣问题。长期来看,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行业监管方式,提升行业治理水平。要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推进“互联网+政务”,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方面,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做了大量工作。

五是创建生态体系。要平衡整个产业链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合理选择合作伙伴,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强化产业链集约整合,建设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

(本文为何黎明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物流”论坛上的讲话,略有删减)

猜你喜欢

物流业互联网+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