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权达变,否极泰来——《周易·否》经传文字解读

2016-03-15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易

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通权达变,否极泰来——《周易·否》经传文字解读

孙景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否卦与泰卦互为错综卦,泰为通达,否为窒塞。然否和泰又互相包含,共为逆反,泰中有否,否中有泰,泰久生否,否极泰来。泰否两卦昭示的一个基本道理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逆境中最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产生绝望,从而一事无成。如何在逆境中奋发崛起,圣人的意见是“变通”。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只要所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生,通权达变,就有可取,就有存在的价值。圣人作《易》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通变”,学会变通。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通变的人永远有路可走。因为通变的人懂得变通,不通的时候,一变就通。

关键词:《周易》;否极泰来;通权达变;救危扶颠;乾坤再造

一、卦名与卦序

否卦是《周易》第十二卦,卦体为坤下乾上,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否。《玉篇》:“否,闭不行也。”《广韵》:“否,塞也。”“否”的意思是阻塞不通,闭而不行,与泰卦的意思正好相反。否卦也是三阴三阳之卦,但与泰卦不同,乾三阳居上而往退,坤三阴居下而来长;天处上,地在下,天地隔绝,阴阳不交,所以圣人名之为否。程颐说:“天地相交,阴阳和畅,则为泰。天处上,地处下,是天地隔绝,不相交通,所以为否也。”[1]p50

《序卦》说:“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泰卦象征通达,然事物不可能永远通达,物极必反,通达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所以泰卦之后续以否卦。《礼记·曲礼》云:“敖(傲)不可长,欲不可从(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从古至今,人能知此理,而多不能行此道,于是演绎出人间许许多多令人感叹唏嘘的故事来。大如王朝更替,小如家道中衰,人生进取,无不因乐极而生悲,志满而遭败,此皆泰而后否之所明鉴。

二、卦辞、彖传、大象传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闭塞不通。“之”,助词,用于主词和谓词之间,表示语义未完,无实在意义。“匪”同“非”。“匪人”,非人所致,乃天数也。否亦消息卦,阴长阳消,下三阴侵剥上三阳,天道使之闭藏,非人力所能为,故曰“否之匪人”。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阴阳对峙,闭塞不通,然终将打破平衡,三阴亢进成生长之势,三阳盛极而渐趋衰微,正气为邪气所掩,君子之道不得而行,故曰“不利君子贞”。然虽“不利君子贞”,而君子固穷而守其贞也,如文王拘羑里,孔子厄陈蔡,尽人事而天不与者,命也。“大”谓阳爻,“小”谓阴爻,阳大阴小。“往”言退避,“来”言生长。阳爻退避,阴爻生长,阳气往而阴气来,故曰“大往小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否之时也。来知德说:“否之匪人者,言否之者非人也,乃天也,即大往小来也。”[2]p187其说甚得经义。程颐说:“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不生,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1]p50朱熹则说:“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误也。传不特解其义,亦可见。”[3]p58程子以“匪人”为非人道,似嫌牵强;朱子主衍文,亦属臆测,比卦与否卦相去远甚,不可能因此而衍。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生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卦上乾下坤,乾为天,高高在上,坤为地,静静在下,是为“天地不交”;天地阴阳之气不交,则万物不得遂其生。有道邦国,君民上下情通,君爱其民,民戴其君。乾为君,坤为民,君在上,民居下,是为“上下不交”;君民上下之情不通,则是天下无邦国之道。《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卦辞言“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意思是天地阴阳之气不交,万物不生,君民上下不交,天下失政。此以卦象为据诠释卦辞。卦分内外,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否之内卦坤三阴,外卦乾三阳,故曰“内阴而外阳”;内卦坤阴为柔,外卦乾阳为刚,故曰“内柔而外刚”;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内卦三阴,外卦三阳,故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否为七月卦,阴长阳消,故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此以卦象和卦德为据诠释卦义。程颐说:“阴柔在内,阳刚在外,君子往居于外,小人来处于内,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也。”[1]p50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否卦上乾为天,下坤为地,阳在上,阴在下,天地阴阳之气不交是否卦之象。《说文·人部》:“俭,约也。”“俭”的本义是节制,约束。《说文·彳部》:“德,升也。”段玉裁说:“升当作登。”“德”字从“彳”,本义与行走有关,登高,攀升。《周易·剥·上九》:“君子得舆。”虞本作“君子德车”。“德车”即登车。《周易·升·象》:“君子以顺德。”意谓君子顺势顺时以登。“德”亦训“登”,登升之义。“俭德”谓敛抑仕进之心,引退深居。“辟”同“避”,避免,躲避。“荣以禄”之“以”,与,等立连词。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天地不交,小人道长,君子观否卦之象受到启示,否塞之时,收敛登升仕进之心,避免祸难,不可贪恋荣任和禄位。孔颖达说:“‘君子以俭德辟难’者,言君子于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4]p74解“俭德”为“以节俭为德”,与后文意义不贯。细玩文义,“俭德”即是“辟难”,与“荣以禄”相反,当是不居官之义。程颐曰“俭损其德”[1]p50,朱熹云“收敛其德,不形于外”[3]p58,来知德说“敛其道德之光”[2]p188,皆以“德”为品行,咸失经旨。

三、爻辞与小象传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茹”,食,吃。初六否之始,位处最下,上应九四,九四居互艮,艮为手,故曰“拔”;九四又当互巽,巽为草木,故曰“茅”;巽综兑为口,故曰“茹”(吃)。“以”,用,介词;“其”,指代“拔茅茹”;“汇”,聚集,积蓄,犹言蓄积力量。初六坤体,坤为地为野,藏身于野,用拔茅而食之行,修韬养隐忍之德,待时而动。如此则为处否之正道,善处否者也,故曰“贞吉”。初六坤体,坤顺,有应,故“亨”。否之时而野处食草,示人无为,自全之道,如微子,姜太公等近是。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拔茅茹”,卧薪尝胆也,此其志不在小。初六上应九四,九四乾体,乾为君。爻辞云“拔茅”“贞吉”,言初六志在于君。否之初六与泰之初九皆取茅为象。泰之茹茅,居安思危也;否之茹茅,韬晦待时也。盖否泰虽殊,砥行励志,道术无异。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为下坤之主,坤为腹,为母,为帛,故曰“包”。“承”,奉也。六二上应九五,故曰“承”。下比初六,上比六三,承四应五,远近不遗,故曰“包承”。否之时,包承其众,不忍弃之也,如比干,屈原等近是。“小人”,器局眼界狭小之人;“大人”,胸怀智虑远大之人。六二居互艮,艮为少男,故曰“小人”;艮综震,震为长男,故曰“大人”。“否”,塞也,阻塞不通,闭不行也。否之时,小人今朝有酒今朝乐,所见者近,趋炎附势,故“吉”;大人见微知著,所虑者远,不肯同流,故“否”。“亨”,通。六二阴爻居阴位为正,又在下卦中位,居中守正,上应九五,故“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群”,伦类,同类。大人虽否,而守固穷之志,不肯为非。六二上规六三,下勉初六,共赴时艰,同克其否,故曰“不乱群”。爻辞言“大人否,亨”,是说群伦不乱。或读“大人否亨”为句,“否亨”即“不通”,与“小人吉”为对,其说亦可参考。孔颖达说:“否闭之时,小人路通,故于小人为吉”;“若大人用此‘包承’之德,能否闭小人之‘吉’,其道乃亨。”[1]p74以“否”为“否闭小人之吉”,似非经旨。若此,当言“大人否之”。

六三:包羞。

《说文·丑部》:“羞,进献也。”段玉裁注:“引申之,凡进皆曰羞。”六三坤之极,坤为帛,为腹,故曰“包”。柔居刚位,上承九四而应上九,上进而不肯安居者也,故曰“包羞”。“包羞”者,包容含弘而进献也,盖似谀者,如春秋时管仲,五代之冯道等近是。先贤多训“羞”为“耻”。程颐说:“三以阴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于上,非能守道安命,穷斯滥矣,极小人之情状者也。其所包畜谋虑,邪滥无所不至,可羞耻也。”[1]p51训“羞”为“耻”,完全以理为观照而不及象,其实义亦不殊,可备一说。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六三阴柔居刚位,是为“位不当”。爻辞言“包羞”,是因为六三居位不当。爻辞只言六三“包羞”,不言其吉凶,盖非如程颐所责之重。“尺蠖之屈,以求信也。”(《系辞下》)包羞,忍辱而进也,亦处否之一术,六三疵病在仕进心急,大象言“不可荣以禄”,如西伯姬昌则或可谓正道。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命”,命令,号令,这里指九五之命,即君命。九四居互巽,巽为命,故曰“有命”。九四上比九五,为近臣,唯听君命,故“无咎”。九四阳居阴位,失位,处多惧之地,下据三阴,无君命则有咎矣。《说文·田部》:“畴,耕治之田也。”段玉裁注:“耕治必有耦,且必非一耦。引申之,畴,类也。”畴为类,同类,如范畴。“离”通“丽”,附着;“祉”,福。九四入上卦,下三阴承之,且初六应之,三阴下坤,坤为地,为众,阴附阳而上进,相附丽而得福,故曰“畴离祉”。王弼注:“畴谓初也。”[5]p75朱熹注:“畴类三阳,皆获其福也。”[3]p59《九家易》云:“畴者,类也。谓四应初据三,与二同功,故阴类皆离其祉也。离,附。祉,福。阴皆附之,故曰有福。谓下三阴离受五四之福也。”[6]p61否之时,阴处长势,《九家》说是。九四阳爻居阴位,失其所位,以刚处柔,远应于初,如周公姬旦,西汉霍光等近是。君命授其权而有其民,民并受其福,所以无咎;若无命而专其权,必取其咎。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有君命则无咎,其志得以行。《集解》引荀爽曰:“谓志行于群阴也。”[6]p61其说甚是。孔颖达说:“九四有命得无咎者,由初六志意得行,守正而应于上,故九四之命得无咎。”[4]p75小象传申爻象之义,辞系于九四,“志行”自是九四之志行。孔氏以“有命”为“九四之命”,“志行”为“初六志意得行”,恐非。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说文·木部》:“休,息止也。”引申为停止,完结。“否”,闭塞不通。九五下有六二与之正应,六二居互艮,艮为止;否之时,九五能止之,故曰“休否”。孔颖达说:“休,美也。谓能行休美之事于否塞之时,能施此否闭,遏绝小人,则是‘否’之休美者也,故云‘休否’。”[4]p75增字解经,恐非圣意。尚秉和说:“休否者,言当否之时,而休息以俟也。”[7]p71“休息以俟”则无所施为,尊居履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辱其位矣。“大人”,大德之人。九五阳爻居阳位为当位,又处上卦之中位,居尊履正而得中,为大人;大人止其否而有应,故“吉”。“其”,王引之说“犹将也”。“苞”,丛生,茂盛。“桑”,木名,桑树。古人言:“田上之木,莫过于桑。”桑木根固。九五居互巽,巽为木,下应六二,六二坤体为田,巽又为绳,故曰“系于苞桑”。系于苞桑,使暂不亡也。将亡之际,系之于桑而使不坠,唯德才兼备者能之,如周之平王,汉之宣帝等近是。孔子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系辞下》)来知德说:“其亡其亡者,念念不忘其亡,惟恐其亡也。”又谓“系于苞桑”乃“危如累卵之意”。[2]p189-190尚秉和从其说曰:“盖系在大木,方能巩固。桑而丛生,其柔可知。系于柔木,其危可知。‘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者,言时时虑亡,如系于苞桑不足恃也。”[7]p75其说亦可参考。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九五之吉,在于居位正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易》所贵乎时位。程颐说:“有大德之人,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天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则虽有其道,将何为乎?”[1]p52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倾”,倒塌,倾覆。上九处否之终,下有六三正应,六三居互巽,巽综兑为毁折,故曰“倾否”。兑又为悦,否倾则喜悦,故曰“先否后喜”。孔颖达说:“否道未倾之时是‘先否’,已倾之后,其事得通,故曰后有喜也。”[4]p76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否至终极则倾覆,否覆而后泰来,岂有长否之理?否虽不可长,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革故鼎新,掘闭为通,非志存高远,心系苍生如周武王姬发,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等辈所不能为。

四、结 语

《杂卦》说:“泰否,反其类也。”否卦与泰卦互为错综卦,泰为通达,否为窒塞。然否和泰又互相包含,共为逆反,泰中有否,否中有泰,泰久生否,否极泰来。泰否两卦昭示的一个基本道理是对立的统一,矛盾双方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人之性好安逸而恶劳苦,遇险难易却步,因而圣人于泰卦告诫我们居安思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乐极生悲;于否卦勉励我们处否勿悲,生活前面总有路,苦尽甘来。

富而不骄易,贫而无怨难。人在逆境中最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产生绝望,从而一事无成。如何在逆境中奋发崛起,圣人的意见是“穷则变,变则通”。

观否卦六爻之辞,盖圣人以为,处否之途,要之有六:一、卧薪尝胆,以退为进,初六爻辞所谓“志在君”而“拔茅茹”;二、忠于职守,力挽狂澜,六二爻辞所谓“包承”而“不乱群”;三、委曲求全,顺水推舟,六三爻辞所谓“包羞”;四、取信上君,造福下民,九四爻辞所谓“有命”而“志行”;五、救危扶颠,使暂不坠,九五爻辞所谓“休否”;六、翻覆天地,再造乾坤,上九爻辞所谓“倾否”。

以爻位观之,否卦六爻,初、三、四、上皆失位,有变者也;唯二、五居中履正为当位,不变者也。二为阴爻,“包承”,不变图存,“不乱群”而已;五为阳爻,“休否”,不变救亡,唯大人能之。初为阴爻居阳位,“拔茅茹”,求变,所以“吉亨”;四为阳爻居阴位,知变,所以“无咎”;上为阳爻,以刚处柔,高瞻远瞩,“倾否”,行变,再造乾坤,所以“先否后喜”。三为阴爻,柔居刚位,“包羞”,异化了自己,气节有亏;然圣人于此,未言吉凶,值得玩味。盖处乱世,不得已而为之,理虽不容,情有可恕,此孔子所以称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只要所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生,通权达变,就有可取,就有存在的价值。

否卦上乾下坤,其象也是三阴三阳,但是乾天三阳在上,坤地三阴在下,天地阴阳不交,不交则不通,故名之为“否”。然而事物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否极则泰来。否卦内藏巽艮,巽为风,艮为山,巽(风)与艮(山)组合即为风山渐卦。巽木艮土,渐卦则是山上之土长木之象,木逐渐生长之义。否之互卦是渐卦,不通之中孕育着生长,即不通之中有通。否卦之象昭示给我们的义理是:不通之时求变,变则通。《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圣人作《易》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通变”,学会变通。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通变的人永远有路可走。因为通变的人懂得变通,不通的时候,一变就有可能通了。

参考文献:

[1]程颐撰.王鹤鸣,殷子和整理.周易程氏传[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50、52.

[2]周立升著.易经集注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9,187、188、189-190.

[3]朱熹著,柯誉整理.周易本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58.

[4]孔颖达撰.周易正义[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74、75、76.

[5]王弼撰,楼宇烈校释.周易注(附:周易略例)[M].北京:中华书局,2011,75.

[6]李鼎祚撰.王鹤鸣,殷子和整理.周易集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61. [7]尚秉和撰,殷子和整理. 周易尚氏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71.

The Contradictory Transition Between “Pi” and “Tai” in the Book of Changes

SUN Jing-long
(Depart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Pi”meaning blocking and “tai”meaning being fluent and smooth are interwoven and antagonistic. They represent the union of the contradictory pair.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we should learn to be flexible and know how to change.This paper has an elabo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 of “pi”in the book.

Key words:the Book of Changes; the contradictory transition between “pi” and “tai”; being flexible to change

作者简介:孙景龙(1955—),男,河北省平泉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文学和传统儒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3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2-0024-05

猜你喜欢

周易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从周易中学习治家智慧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新化山歌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周易》与《孙子兵法》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