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陈书国
2016-03-15彭佳景
彭佳景
致敬陈书国
彭佳景
有一种信仰,执著忠诚,坚定不移。有一种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用生命践行诺言——记“最美援疆干部”陈书国》,生动地报道了我省留疆干部陈书国将青春和生命献给吐鲁番的优秀事迹。他用生命践行诺言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致敬陈书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根植心灵的家国精神。出生农村的陈书国,上有八十多岁的父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援疆之后,全家的压力都放在了他的妻子身上,但他克服诸多困难,最终选择留在新疆工作。如果没有根植心灵的“人活着不光为了自己”的家国精神,他怎会作出如此选择?从湖南到新疆,从教育局到旅游局,陈书国踩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用生命践行“拼却三年轩辕血,栽得绿杨满天山”这一诺言的高贵品德。
致敬陈书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胡杨扎根在贫瘠的沙漠戈壁,是新疆人眼中“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树。新疆生活的清苦,干燥的气候,苦涩的碱水,丝毫没有让陈书国退缩;手术后来不及休养便立马赶回新疆,拖着带病的身体通宵达旦地工作……在陈书国身上,无不彰显着胡杨树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地生长、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地抗争、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地拼搏、在严寒的隆冬里坚强地屹立的拼命精神。
致敬陈书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打造教育“坎儿井”的实干精神。常有人以庸常之心揣度,援疆干部去援疆,无非出于两种目的:一是“被援疆”,边疆环境恶劣,处境危险,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只要能待得住,已是“功德圆满”;二是“去镀金”,回到地方,组织很快会给予提拔。陈书国用夙夜在公、奉献于行的奋斗精神作了有力的反驳。他尽力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甚至是那些常人看来非常琐屑的事,他都力求做到极致。为了给新疆的孩子们筹集图书,就是回家休假,他也抓住机会策划了“春暖葡萄沟”图书漂流活动;为了提高吐鲁番的教育教学质量,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甚至三顾茅庐,将我省多位教育专家和一线名优教师请到新疆,让5I教学法在吐鲁番落地生根;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不因贫失学,除了自掏腰包尽全力资助之外,每次回湘,联络爱心人士资助新疆孩子是他不忘的功课。
陈书国用生命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更有价值这两个根本问题。致敬陈书国,最好的方式是学习陈书国:学习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融入到祖国的大发展中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将个人的抱负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学习他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的高远情怀。我们相信,陈书国精神,会像潮水一样拍打着我们的精神彼岸,会在三湘教育的土壤里,扎下信仰之根,开满奉献之花,结出梦想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