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2016-03-15杨静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校园

杨静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杨静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有着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表现出大学生较强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同时,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阶段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机制进行了科学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机制

1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

1.1 高校网络舆论有着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社会的认知开始加深、成型。该年龄段往往是树立是非观的重要阶段,网络不但能使他们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可以满足其在心理、情感和思维方面的需求。网络是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渠道,网络具有自由性,包容了所有对与错的诉求,接受一切另类的意识形态,各种各样的舆论得以表达,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一一被接受与认可。

1.2 网络舆论表现大学生较强的主体意识

自由的网络舆论,由于没有传统舆论那么多顾忌,因此,是每个人发表意见的平台,这提高了网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话语权渐渐倾向民众方,而不再是掌握在固定的一类人手中。大学生具有尤为强烈的主体意识性,他们不喜欢灌输式的教育和被动式的教育,他们更想拥有平等权,希望被理解,希望被接受。他们想要在平等的前提下,逐渐提升和发展自己的经验、知识及能力。对与个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人或事将会更加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大学生能够就自身所需的信息来发表诉求,真实地将其思维、行为表现出来,这些都使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1.3 网络舆论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处于霸主地位的时候,大学生的价值观如出一辙,这应该归咎于表达诉求渠道的欠缺。当互联网走上世界舞台后,全球的格局被再一次规划,网络共享性使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合并,这个新的舞台使各种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准则、不同的文化得到了新的诠释。此特性正好抓住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他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因此,网络让人的观念变得多元化。

2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阶段分析

2.1 舆情的出现阶段

大学生比较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及娱乐休闲等方面的事情,舆论的焦点话题也由这些问题引发而来。有关部门一旦没有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作为舆论主体的大学生就可能将这些问题演变成一种公共问题,更有甚者会激发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为了尽快解决焦点事件,加入舆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学生的舆情步入“出现阶段”。

2.2 个人意见的表达阶段

我们都是“社会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针对不同的事件说出自己的意见,由于这些意见太过于孤立零散,发布的主体又不足以成为一种力量,所以,针对某个问题所发表的观点不具有引发舆论传播的作用。可是,当某事件形成后,大家都开始关注的时候,个人的意见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回应,而舆论带头人引导事件的走向就非常容易扩散,原因便是群体利益具有一致性。少数大学生先在相关网络平台针对某一焦点发表意见,引来更多人关注,信息经过网络多次回复或转发,其受众范围逐渐扩大,会快速地传播开来,传播热点、评论热点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在此过程中,意见会不断地壮大、深化,信息源慢慢地变得更为丰富与复杂,意见也越来越统一,影响力也必然随之扩大,结果大学生舆情就这样悄悄地发展壮大。可是,千差万别的舆论导致很多的人迷失了自我。此刻,舆论领袖就起着重大的作用了。

2.3 舆论领袖的引导阶段

大学生的舆情渐渐发酵,普通言论渐渐变成规模可观的“公众呼声”,但是,有时不法分子就在这种没有秩序的呼声中找机会,他们根据大学生的各种弱点,对大学生进行意识上及行为上的弱化和鼓动等。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需要舆论领袖的指引。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入木三分、对时事发表其看法,他们通过筛选、辨别一些网络信息后,再补充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主导着一般学生舆论的基本方向,很多网民也会追随他们的言论,这种“发言者”就是所谓的“舆论领袖”。比如,比较权威的教师以及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就是舆论领袖的一种。

2.4 舆论处于平复的时候

由于网络评论的力量和舆论领袖指引的叠加作用,大学生网络舆论达到了高峰,但舆情规律研究表明,进入消退阶段也是大学生舆论会经历的。因为事件的发展与事后怎么处理各有差异,如何平复大学生舆论还没有指定的方式。对轻微舆情的事件而言,经舆论领袖的监控与教导,学生们所讨论的话题就会被引到相对积极的层面上来;若已经发展为集体性言论事件,学校应采取应急措施,遏止不良舆情的发展;当发生网络舆论危机时,高校就要和政府、网络媒体强强联手调控,如发布辟谣消息等,及时消除言论事件的不良影响。

3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机理分析

从传播学理论切入来分析网络舆论形成机理,社会舆论是以类似螺旋方式形成的,网络舆论则使用类似漩涡方式呈现出来。网络舆论漩涡最低是在漩涡中心与不均力量这两种作用力下产生的。按常理来说,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事件里的主人翁都可能是舆论的漩涡中心。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大学生自由展现的舞台。大学生的心理好奇、意识冲动,通过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长期发帖、跟帖,很可能形成舆论波或舆论漩涡。在舆论波中,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网络交谈,大学生彼此“认识”了,大学生的言论传播出去了。因此,网络舆论恰恰是大学生们一种新颖的交际途径,由网络上的沟通交谈形成人际形态以及媒介传播形态。

4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探析

4.1 大学生心理机理的角度分析

勒温的心理场理论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行动都是场的产物,人的一切行为都随着个体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心理环境。由此可见,网络舆论亦可以作为场的产物,由网友的心理活动产生。从心理层面来看,网络舆论就是网民根据需要、排斥而对一件事件产生见解的心理活动的体现。大学生心理的生活空间失衡是由于他们在网络中看到的信息与传统的价值观相违,于是,有的大学生出于心理上的动机加入网络舆论,一方面张力得到释放,心理恢复平衡,另一方面,为了使受到冲击的心理恢复平衡,会利用互联网作出一系列反应,经发表言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各种言论不断叠加在一起,促使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就是为“其他一切工作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各项工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传统舆论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电视、人际传播、报刊传播等,网络舆论是传统舆论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正确地去引导舆论,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为高等教育的顺利开展工作助一臂之力。网络舆论正因为其表达自由、传输方便、交流平等、沟通可以匿名等特点,符合了现代人的需要,对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考验。网络舆论中的信息量大,网民能够低耗时低投入地得到所想要的信息,在网络舆论中,人人的对话权利平等,教育对象不单单只是被灌输舆论信息,还是传播舆论信息的一员。由于网络舆论的引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会提高,同时受众也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更积极地参与,这时,参与式教育就有机会与主体性教育一起实施。只要从事思政教育的人把握准舆论的风向标,以理服人,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效就会更显著。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这与社会深层次的大环境、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传播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对网络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提出对策。

[1] 邹军.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J].新闻大学,2008,(2):77-78.

[2] 张丹.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的实证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7):42-44.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YANG Ji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China)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has the group of undergraduates,which shows strong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akes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diverse.Meanwhile,the formation st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ere made scientific analysis in this paper.

Colleges;Camp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Formation mechanism

G206

B

1674-8646(2016)16-0080-02

2016-06-14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校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