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及其优化

2016-03-15于亚东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于亚东(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及其优化

于亚东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都必然发生连锁性的变化,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即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首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优化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环境等三方面,在这些微观环境中提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分别提出优化方案,为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养成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人类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具体到大学生这个群体来看,由于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并且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当中,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必然是直接而又深入的。当然,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类从事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这个基础要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的变化,需要我们适时地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状况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独立,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并不直接,而主要是通过与父母、师长和同辈群体的接触间接地了解社会,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主要是生活在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的环境当中,那么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等微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更为直接和深刻的,以下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方面进行粗浅的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优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具有高层次综合素质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其内在需求是自我发展的实现和获得社会的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这种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内涵,在张耀灿、陈万柏两位教授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形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十分广泛的,大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小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同辈群体等微观环境都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家庭环境及其优化

家庭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启蒙的作用,其影响又是深远且持久的。

在知识经济大爆炸之如此时代,在家庭教育中都存在着重才轻德的这种普遍现象,家长更看重是孩子的智力发展程度而往往却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正方向的发展,这样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本末倒置的,对青少年的积极健康的成长有着阻碍的作用。家庭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在建立在血缘、婚姻以及收养关系上所形成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一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的一种既定事实,是不可选择的。在家庭环境当中,父母作为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是任何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当然,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最深刻、最持久、最直接、最具体的。因此,家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当中的基础环境。在考察家庭环境时就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家风。俗话说:“书香门第出才子”。良好的家庭熏陶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家风对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尤其是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与行事作风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研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就应当对一个家庭的家风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优化家庭环境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需要大学生来营造。作为家长要积极努力的营造文明诚信的家庭氛围。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和谐共融,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情感有效与否,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在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中的孩子能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思想。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爱护,往往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因而思想问题也就比较多。所以,一个和谐共融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和谐气氛的形成,需要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亲子关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疏通孩子,创造一种乐观向上、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

第二,要努力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由于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并且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层次直接决定了家庭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在家庭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家庭协调以及家庭管理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形成友好互动的家庭关系以及常规的家庭活动。重要的是父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为孩子做好榜样。

第三,要努力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有效沟通,努力转变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增加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及时了解孩子思想波动,积极倾听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到积极引导他们靠自己能力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家庭教育当中考虑到德育的重要性,建立起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要转变观念,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三、学校环境及其优化

高校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特殊机构,当今的高等教育逐渐的被限制在工具、理性、客观、技术的领域,受市场化社会的侵蚀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短期化、显性化的功利价值,而无法真正发挥大学教育的本身所存在的隐性化、长远性的人文价值,忽视学生个人本身人生价值和理想信仰。高校的育人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学校环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内部的一切事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无形的和有形的多种因素构成的高校育人体系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适当、得法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优化学校环境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优化学校的硬件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外在的促进作用。努力使学习的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人文情感,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都对学生是一种美的教育。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要墙壁也能说话。”

第二,要优化学校的软件环境,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精神需求问题,建设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校风对大学生影响是较大的,师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不良的校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会起到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顺利建设会在无形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的优良学风和校风形成。

第三,要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对学生直接进行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利于实际教学的效果。同时,优化教师队伍还应该考虑到对学校政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比较频繁,这就要求他们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也较为直接。努力加强对学生专职辅导员准入考察和教育,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环境。

第四,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师德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接纳和吸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更为重要的是要身正为范树立人格魅力,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高校可以设立对教师的监督机制作为师德建设不断推进的保障,但最根本的还是教师的自律。

四、同辈群体环境及其优化

同辈群体就是指由一些在年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而形成关系密切的同辈而组成的群体。各个同辈群体中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安排活动,有事甚至可以打破某种禁忌;在同辈群体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文化水准基本接近,因而更容易产生平行的影响。大学生在与同龄人的交往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对与自己在某一方面相近的同龄人产生好感,从而长期在一起交流、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同辈群体。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的个体成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有共同的关注点与共同话题,因而他们之间就更容易在不知不觉当中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因此,优化同辈群体环境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同辈群体社交圈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社交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必然活动,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社交圈。所以,要鼓励大学生多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同辈群体。

第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寝室参加课外业余活动,学习掌握同辈群体的交友方法和交友原则。要教育他们与品德高尚、有良好修养的人交友,而不与那些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友,并且坚持志同道合、过失相规的原则。也就是要教育他们加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同辈群体社交圈,而避免误入有思想问题的同辈群体社交圈而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在同辈群体社交圈的交往过程当中,要学会随时调换自己角色和适应角色的能力;并且要有能力控制社交圈中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深度,而不要被交往所累。

第三,还要积极引导和影响大学生同辈群体社交圈。要以社会要求的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同辈群体社交圈,通过同辈群体社交圈直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做好同辈群体社交圈当中核心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影响同辈群体当中的其他成员的思想品德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还要努力加强与大学生同辈群体社交圈的联系,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对于大学生同辈群体社交圈当中问题十分严重的团体还应及时的加以重构。

总之,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外部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环境,使各种环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尤其要大力优化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美满、互敬互让、亲情有爱的家庭环境;和谐平等、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以及健康活泼,互相友爱,充满情趣的同辈群体环境,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微观环境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05-20,(1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于雪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优化[J].世纪桥2009,(6).

[4]刘爱红.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建设与优化[J].濮阳职业技术院学报,2004,(3).

[5]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6]陈宇翰.如何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7]张玉冰.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J].世纪桥,2009,(10).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