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战略

2016-03-15王晨辉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新郑451191

关键词:产业融合

王晨辉(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新郑451191)



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战略

王晨辉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新郑451191)

摘要:本文旨在对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让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带动乡村旅游转型的升级。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进行相关分析,提出有效的互动发展策略。结论,基于传统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背景下,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同时,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步伐也有所加快,对于实现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旅游转型;传统农业;升级战略

一、引言

在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这是一种发生于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对原有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特征带来了变化,同时也引起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有所改变,最终出现的结果是产业界更加模糊化,甚至会发生重划产业界限的现象。旅游业当前属于一个没有存在明显边界的特殊产业,而对于产业融合现象来说,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就经常发现,但是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就是近几年才研究得比较热的话题之一。

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带动下,旅游产业的创新得到了促进,同时产业结构也被优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从而增大了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可见,对于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来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而农业旅游自身就属于一个产业融合范畴的意义,在我国早期的研究中,被认为是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经典。乡村旅游的载体是乡村,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资源要素,但是从其范畴来比较,农业旅游就显得更加广泛些。本文在前人关于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研究基础上,对现代化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加以分析。

二、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一)以农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的模式

在传统农业中,对于原生态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有很大程度的保留,除此之外,还保存了涉及农业场景的民族工艺和农业工具编制艺术等,不少制作精美的手工艺术品没有充分体现出其自身的市场价值,从而对技艺的传承产生了影响,也给传统技艺的价值认同度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下,就有利于手工技术传承和利用的实现,将其市场价值充分体现出现,让更多的传统技艺可以重新被人们认识。

在农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模式下,将本土资源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把本地的民族艺术家和能工巧匠聚集起来,充分挖掘出农业文化可以被利用的部分,结合现代产业方式的运用,确保文化传承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使用传统技艺来对本土原生态艺术品进行制作。当中主要就涉及到微型农具模型、日常生活用品和不同类的农业生产工艺品等等。

(二)以农业文化遗产园分时度假的模式

传统农业具有遗存性,因此其具有的科学价值相当珍贵,属于一种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当前有比较广泛的专家队伍对农业遗产及其文化遗产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传统农业遗产保留区,由于其珍贵性所在,所以大部分都在文化和生态方面上获得关键的保护,不同类专家的工作地点常常都带有同一性,所以在选择上,可以偏向那些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文化遗存比较丰富和良好自然环境的位置,当然,这个地点应当具备可进入性,生态环境也需要比较理想。

(三)以青少年农业科技普园的模式

传统科普园主要是围绕现代化农业为主,但是学生对于传统农业所涉及的地方性知识和生存智慧的认识就相对匮乏。对本土知识多加学习,对于传统农业传承和利用的认识也是相当有帮助的。

对于青少年农业科技科普园的选址来说,可以考虑那些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离城区距离不算远的地区,凭借当地中小学校的优势,在内部进行改造,对食宿条件和卫生状况加以改善。加大对农业知识与技能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对传统农业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了解传统农业文化的基础上,从事传统农业活动。

三、产业融合下乡村旅游转型的升级战略分析

(一)通过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旅游业和农业的产业融合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比如,后工业经济、先进的思维理念等等,在农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促进城乡的平衡发展,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家更加重视旅游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并且也在进行各种探索。在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的旅游局明确了两个主题,不但涉及生态旅游,还涉及城乡旅游,提出的观点是,使当代的城乡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姿,走近自然,感觉到自然的魅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指出,应该实行城乡发展的策略,阐明了城乡统筹、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认为应该打造新农村,发扬农村的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社会。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指出,想要建设新型农村,必须重视城乡统筹问题,这告诉我们,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切实的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促进旅游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农业部在2010年时,和旅游局开始进行合作,并且提出,从这一年开始按年度举行有关城乡旅游的相关活动。乡村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城乡之间的互动,通过上面的政策以及措施,是有利于其更好的向前发展的。

(二)乡村旅游离不开当代的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之间的融合

就目前来说,后工业经济开始占据主流地位,其更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开始关注乡村清爽的空气、简朴的生活、优雅的村落以及返古的生产方式,并且非常欣赏,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说,农业资源开始发挥出巨大的魅力,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空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以往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发生转变,开始热衷于各种体验,很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是可以推动农业的发展的。现阶段,人们开始突破产业内部的制约,意识到产业融合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原本并没有太多关联性的旅游业和农业也开始走向融合,并且不断的发展。可以这样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出现,这代表了第一产业开始融合第二产业,而乡村旅游业的发达,就代表着第一产业融合了第三产业,这是当代服务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业将旅游业和农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农业可以提供旅游业所需要的资源,而旅游业主要提供服务。最大程度的寻找到有价值的农业资源,让城镇的休闲产品走入农村当中,农业部门也提供旅游服务,改变农业的用途,不但要解决生存的问题,还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优化农业服务结构。目前,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主要是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依靠城市的力量,促进农村的进步,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这种新兴产业融合了以往两个产业的优点,调整了产业结构,在农业当中,加入了服务的因素,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站在旅游业的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的拓宽资源。

(三)深刻认识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

1.转变传统模式,加大休闲农业发展

乡村旅游将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表明,这种融合把城市的相关需求和乡村的农业资源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产业的升级。目前,城市的很多居民开始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对农村生活的体验,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内心更加平稳,同时也可以起到娱乐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的相关资源,比如春种秋收、农村的大院等都可以被很好的利用,当城市的需要和农村的资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开始走向了休闲。在这种形势的驱使之下,农业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娱乐产业,普通的农业生产也开始变成休闲活动,农业产品也开始具有了休闲的性质,经过改造的农具可以作为特殊的休闲玩具,农业科研也可以走向休闲化,这就增加了产品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来农村旅游。现阶段,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开辟了具有特色的旅游区,同时也将本地的农特产推销出去,这都代表农业开始有了休闲的色彩,这不但帮助游客实现了娱乐的目的,也给农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在这种休闲化农村产业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乡村旅游也开始不断的增加新项目。

2.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乡村发展来说,是离不开土地的,相同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也必须依赖于土地。旅游业要扩大发展规模,就要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的经营,要完成乡村旅游业的升级,必须以农业集约化为背景。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真正落实土地承办经营权的相关政策,可以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调整,尽量的集中经营土地,也要将宅基地集中起来,可以规模化以及专业化的经营土地。农村在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实现差别发展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拥有的资源、种植的种类、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这样可以实现集约化的景观,推动区域性的产业发展,体现出各个村落的特点,农村发展要形成产业化,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需要走向集约化。伴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为乡村旅游业提供更多的有利资源,从而保证国内的乡村旅游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城乡产业深化融合有赖于乡村旅游的优化

在乡村旅游的优化发展夏,原本归属在农业范畴的事物,例如农田风光、农业劳作方式和农产品加工制作等都成为了可以被依托发展旅游活动的内容,从而让旅游业可依托资源的类型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一方面也给旅游活动的内容带来了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促使了旅游业向农业产业部门进一步扩展,让农业在新现代服务业元素中有充分的提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在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两者之间元素的相互依赖和对接,在供给和需求优势两方面上达到最理想状态。与此同时,当前乡村旅游功能逐渐被挖掘出来,而农业的产业面也有进一步的延伸,农村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活力;农村当前剩余劳动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吸收;农民获得了更多旅游收入的机会,摆贫致富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居民也不断涌入了乡村,让城乡经济文化的交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农民在观念上不断有所创新、在素质上也不断有所提高;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例如农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延伸出顺应城乡需求的多条产业链。总而言之,在乡村休闲旅游业中,其凭借着有效的扩散渗透效应,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转换,实现了产业良性互动机制,加强了城乡产业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世敏,张采青.就地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5,(1).

[2]彭庆,朱永新,徐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强县大县[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3).

[3]高鑫,董青,张述林.“后观光时代”背景下三峡库区旅游景区开发转型研究——以忠县良玉故里旅游景区开发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4]白延飞,王子臣,吴昊.江苏省农业旅游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2).

[5]杨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探究[J].山西建筑,2014,(34).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区弱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