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为人民服务的驼鸟”
——观49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
2016-03-15汪帆
汪帆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河北石家庄050000)
“我是一只为人民服务的驼鸟”
——观49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
汪帆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河北石家庄050000)
49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以渡江战役胜利后,中央政府进城“赶考”,周恩来总理一家入住中南海西花厅,中共高层酝酿建国大业为历史契机,以西花厅院落中两棵繁茂的海棠树为喻体,生动、细腻而富有诗意地铺展开了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史、治国理政史、奋斗史、创业史、斗争史、外交史、成长史和精神史,栩栩如生地还原给亿万电视观众。围绕重大事件,展开阶段性的宏大叙事,在典型环境中完成典型形象的塑造,是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一个突出特点;多个视角、多条线索,形散神聚、万川归海,构成了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二大特点;以极省俭的笔墨完成重大历史年代、事件的过渡,是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三个特点。
电视剧;《海棠依旧》;周恩来总理
2013年,陈力导演的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如春风化雨滋润了中华大地,成为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影片通过周恩来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伯延村四天四夜实地调查研究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创举,揭示出“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党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风的永恒真理价值。
时过三年,我们欣喜地看到陈力的又一部全景表现开国总理周恩来的精品力作——49集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该剧以渡江战役胜利后,中央政府进城 “赶考”,周恩来总理一家入住中南海西花厅,中共高层酝酿建国大业为历史契机,以西花厅院落中两棵繁茂的海棠树为喻体,生动、细腻而富有诗意地铺展开了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史、治国理政史、奋斗史、创业史、斗争史、外交史、成长史和精神史,栩栩如生地还原给亿万电视观众。联系到当前广泛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从内心深处为陈力的艺术胆识、使命担当拍手击节,为其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的这部史诗大剧的应运而生鼓与呼!《海棠依旧》必将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精品力作,在“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闪烁出其应有的光彩。
一、革命历史题材传记类型电视剧的新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2]陈力正是这样一位牢记历史使命,敢于担当的优秀影视导演。
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上,如伟人诞辰或逝世周年纪念日、重大节庆活动,国家主流媒体都会适时推出一些革命历史题材传记类型的影视剧和纪录片。如电视剧《毛泽东》《历史转折点中的邓小平》《陈云在临江》《聂荣臻》《陈赓大将》《周恩来在重庆》《彭德怀元帅》等,纪录片《邓小平》《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大转折》《平山记忆》等,均以其真实地历史呈现、艺术再现,吸引了亿万观众,传播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收获了不俗的影响,成为当代中国电视荧屏的一大特色。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山县西柏坡调研学习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2]
中华民族向有重史的文化传统和修史的严谨治学态度,或称史学精神。在搜集、考证大量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和提炼历史精神,用大量生动的艺术细节激活海量的史实细节,塑造典型历史环境中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是传记类型影视剧编创者的艺术遵循。这与一般历史剧、年代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虽相近相似,但又不能等同。《海棠依旧》的编创团队,严格按照共和国档案“编年史”中存在的历史发展的逻辑,通过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和他们起到的关键作用,找出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故事点,再按照人物性格的逻辑、生活的逻辑,编写出每个人物的故事。既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移花接木。要始终保有历史脉络的纯正性、真实性,让真实的力量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张力。周恩来总理艺术形象的塑造,人格魅力的呈现,精神境界、心路历程的展示,都是在这种历史与艺术真实的内在规定性中达成的。围绕周恩来总理身边出现过的百余名历史人物,包括他的战友、同事、下级工作人员、民主人士、敌特分子……都在这种规定性中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真实程度。为了让历史关键人物、主要角色的性格得以准确、完整地体现,编导者还适当设计、创造了一些贯穿剧情的小人物,构成五光十色的平民背景。让人民共和国身居高位的领导层人物既接地气,又不失其重大史实场景的真实性。例如身为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为志愿军筹集补给,深入到炒面的第一线,了解实情;到抗洪的现场,临阵指挥;到邢台大地震的现场,为掩埋儿子的老人躬身写墓牌。再如伯延剧团小演员形象的设计,贯穿了许多场景,烘托了大国总理体量民情、关心民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眷眷情怀。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类型电视剧,因其表现的宏大内容,必然要采用宏大叙事策略。该剧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表现上至领袖集团,下至平民百姓;外涉世界各国政要,内联各行各业人物;大到治国理政强军方略,小至百姓柴米油盐酱醋……大事小事、千头万绪、林林总总,全都聚焦于一个人的身上。尤其是通过著名演员孙德民细腻内敛精到的表演,让观众饱赏了一位夙兴夜寐、日理万机、呕心沥血、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国总理的光辉形象。
围绕重大事件,展开阶段性的宏大叙事,在典型环境中完成典型形象的塑造。这是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一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围绕美蒋特务破坏开国大典展开的故事。逃往台湾的老蒋和小蒋不甘心失败,费尽心机,连续制定了伏击北上宋庆龄专列的计划;刺杀中共领袖的计划;利用潜伏下来的特工,勾结美日间谍企图实施炮击天安门的计划;收买总理身边花匠伺机毒害总理的计划等等。可谓谍影重重、杀机四伏。但都在总理机智英明的对决中一一化为泡影。此后,挑选十大名将出任驻外使节、朝鲜战争爆发、板门店谈判、万隆会议、出访十一国,建核试验基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黄河下游决口、邢台遭受大地震、乒乓外交、中美谈判、入席联合国,直至“文化大革命”……在一个个重大历史中心事件叙述中,故事波澜起伏、悬念丛生,准确细腻地刻划了大国总理的形象。
多个视角、多条线索,形散神聚、万川归海。这一叙事策略也是由讲述大国总理故事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体现了陈力导演的叙事策略,构成了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二大特点。如果说陈力宏大叙事的第一个特点是突出写事,以叙事为经以写人为纬;那么,第二个特点则是侧重于写人,以写人的情感、交往、命运为经,以叙事的背景为纬。经纬重心互换,驭繁化简、腾挪自如。总理是人,不是神。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却已将其想象为神。《海棠依旧》全剧正是通过多个视角表现了大国总理的多面人生和丰满形象。在毛泽东主席的眼里,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领袖、亲密的战友、称职的总理和天才的外交家。在家乡亲人眼里,他是一只神鸟“大鸾”。总理自己解释为“我是一只鸟,是一只为人民服务的驼鸟,不是什么神鸟”。片中有朱老总、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邓小平、陈毅、蔡大姐、黄镇、耿飚、罗瑞卿、习仲勋、罗青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战友的视角,有身边工作人员、卫士庞先军、小路的视角,有亲弟弟周同宇一家人各自不同的视角,还有以养女孙维世为代表的文艺家的视角,以八婶为代表的众多乡里乡亲的视角,以尼克松为代表的诸多外国元首、政要、外交家的视角,泰国小客人林嫒的视角,当然更有作为终生伴侣、相濡以沫的邓颖超的视角。观众正是通过这些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剧中的”视角,立体的、多角度的、全景式的共同完成了“人民的好总理”的形象塑造。万川归海,九九归一。
以极省俭的笔墨完成重大历史年代、事件的过渡,是此片宏大叙事的第三个特点。在此片的第1集中,我们看到表现百万雄师渡江发起总攻的历史时刻,宏大的历史画面,却仅用一组叠化镜头瞬间完成。国共双方领导人的几个特写镜头,毛泽东发出历史性的指令,与蒋介石愤怒而无奈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共同组成一幅决战长江天堑、开天辟地、改朝换代的史诗画卷。再如第5集表现开国大典,运用阅兵分列式历史镜头,对比蒋介石的垂死挣扎;第9集中表现朝鲜战争,也仅用一组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画面,就完成了历史事变的交待和过渡。不仅大大节约了拍摄大场面的经费,还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二、讲述熟悉历史中的陌生故事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传记类型的电视剧,由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双重的规定性,决定了讲好故事的难度,也考验着编导讲故事的能力。《海棠依旧》再次印证了陈力是讲述红色故事的高手。谁都知道周总理和邓颖超是一对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却养育了众多别人的子女,且关爱备至、视如己出。孙维世是烈士遗孤的代表,林嫒兄妹是泰国友人客居中国的代表,周秉德则代表了与总理有叔伯血亲关系的一支。通过讲述这组人物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身为大国总理和“一家之长”的周恩来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舐犊之情。
作为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两个典型——庞先军和路晋生,编导投入的笔墨比较多,二人一文一武,性格迥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忧国忧民、迎来送往、保卫总理、替首长分忧方面,都堪称楷模。通过细致讲述他俩的故事,也映衬出总理体贴下情,关怀身边工作人员,视为家人,平等和睦,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德。片中通过总理亲笔题赠二人的书法,所产生的情感连锁效应,可谓平中见奇、神来之笔。
再如总理参加完十一国会议,顺道考察贵州,去见了多年不曾往来的“初恋情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侍卫见了邓大姐左右为难,心里放不下,又不敢明讲。当周恩来总理会心地替大家捅破窗户纸时,观众收到的却是一石三鸟的愉悦。
还有剧中反映的陈老总在外交场合乱“放炮”的故事,耿飚不情愿当大使的故事,习仲勋因刘志丹小说受迫害的故事,对今天的观众而言,都是既陌生又新鲜的故事。
三、通过形象写精神价值
总理的形象光彩照人,总理的精神万古流芳。文艺美学家胡经之先生认为,塑造形象仍属浅层次,只有写出精神价值才成上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名篇概然。
通观《海棠依旧》全剧,如同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不啻是一次最生动最形象的“两学一做”教育,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鲜活的影像教材。
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表现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周恩来作为开国总理,他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是践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生,是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的一生;他的精神,熔铸了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情怀,和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70多年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强调“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精神永存。看完全剧,终于领悟了编导的用意,不仅是因为周总理、邓颖超喜爱海棠花,毛泽东、朱德、陈毅,周恩来身边的人,革命队伍中的人都喜欢它,还因为海棠花也叫“解语花”。它古朴大方,花与花之间很团结,所以她生长得很茂盛。海棠花不仅是周恩来与邓颖超人生的写照、爱情的喻体,众多革命前辈情谊的象征,也是此剧的诗眼和剧魂。
大文豪苏东坡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在剧中第1集,周恩来以政治家的情怀对此做了解释。他对邓颖超说:“虽然花开终有花落时,但是苏东坡先生还是不忍它离开,怕它深夜走了,凋谢了。所以要点起高高的蜡烛,守护着它的艳丽。”
电视剧《海棠依旧》恰似那高高燃起的蜡烛,烛照着中华民族,不忘历史的辉煌,团结一心奔向明天。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新华社,(2015-10-14)[2016-01-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 -10/14/c_1116825558. htm.
[2]习近平参观西柏坡:毛泽东所提“两个务必”意义深远[EB/ OL]央视新闻中心,(2013-07-11)[2016-01-09]
http://www.71.cn/2013/0711/752280.shtml.
[3]毛泽东.纪念白求恩[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7-15
汪帆,河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一级作家,研究方向: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