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班长们开“傍晚班会”
2016-03-15方可
方 可
与班长们开“傍晚班会”
方可
“意瑞,别走,和方老师谈谈。今天一天值日班长,你觉得有遗憾吗?”
意瑞是我们班学号为1号的同学,也是值日班长轮值制度推行后的第一位值日班长。从早晨来领读、检查课前准备,到傍晚放学整队、带队,平时总因为一些小毛病被老师、班委批评的他,有些生涩、尴尬地做完了一天任职的最后一件事。然而,却在这时,被我拦了下来,因为我知道,他还有一件事情没做。
“我……”他吞吞吐吐,“我早上领读了。后来,去上美术课,我还整队了。刚刚放学也是,我举了班牌。”
“那你想想有什么没有做呢?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补上什么?”
他一下变得很激动:“我还要在眼保健操时检查大家做操和红领巾佩戴!”
“你今天没做?”
“没有……我忘了。如果我今天早一点想起来,或许今天我们班就不会有人忘记戴红领巾,也就不会扣分了。”
“你这么想很好。就冲你这样仔细的思考,方老师觉得你很适合做班长。你回去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想好了,方老师就请你再做一天值日班长!”
“恩!”他重新仰起头,走出校门。
(一)“日常班长”+“补充班长”:兼顾公平与激励
这是我们班实行新值日班长轮值制度的第一天。这个不成熟的制度在一点一点磨砺中:每天有两名值日班长,其中一位是按照学号排列下来的“日常班长”,另一位是根据当天上午的表现挑选出的“补充班长”,两位班长共同完成班级一日常规运作。这样的操作,既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又有一定的激励功能。
什么是好的班长?那就是一段时间内做值日班长的次数最多。怎么才能次数多?除了按学号轮,还得靠自己早晨的良好表现来争取。为了激励孩子们,每周班会都会进行一次展示:做了三次以上班长的同学有谁?两次的又是谁?同学们自豪地站起来,不仅赢得了羡慕眼光,也坚定了继续努力的决心。
什么是失职的班长?那就是当班级出现各种问题,而值日班长却无动于衷,不尽心、无所谓。于是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从“提醒某同学”“批评某同学”,变成了“提醒某值日班长”“批评某值日班长”。给值日班长一些责任,让他觉得这一天是他的“大日子”。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按学号当上“日常班长”。如果被值日班长提醒满三次,取消这一轮的资格。
(二)加上一点点“成长性”
这样的制度试行后,每一天傍晚,我都会留下班长,和他聊一聊。渐渐我发现,这项制度里,除了公平性、激励性,竟还有两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老师,你觉得我今天做值日班长有比前一个好吗?我今天可是加了我的独创——好好管理大家的领餐队伍,乱插队的人让他去队伍最后重新排队。”第12号值日班长放学时得意地和我讲。每天的谈话,不仅被当事人看在眼里,也让后来者想在心里:究竟我能比他多做些什么?做好什么?就这样,他们竟然无意间“攀比”起来,感觉一个比一个更会做班长了。
孩子天性中有那么一点点“争强好胜”。放在平时,就变成了幼稚的攀比,可一个争做值日班长的机会,让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观察别的值日班长”“思考自己的规则”之上了。之后,不断有孩子来找我:“老师,我又想到一个别人绝对没想到的,就是……您能不能明天考察考察我,要是我还行,给我一个机会试试。”没想到,每天只属于两人的简单“聊天总结”改变了身后这么多人。
(三)加上一点点“合作性”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中学会了配合与尊重。“今天你尊重了值日班长,你做值日班长那天,他也会尊重你。你想想,你是不是很期待自己的‘大日子’很顺利?”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简单道理,让值日班长的工作顺利了不少。渐渐地,路队时捣乱的人少了,互相提醒的同学多了。一天值日班长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让他们学着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而当全部同学都能形成良好的配合,人人做“加法”时,自然成就了一个集体的“合作共赢”。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