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2016-03-15黄继平
黄继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黄继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将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就是文化管理模式,为了使得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必须将其与学生组织的自身特征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务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现阶段,高校采取的学生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制度化、科学化等新型的管理理念。这也是对以往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在实施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高校非常重视将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对学生的实际管理中,逐渐创建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新时代文化管理模式,确保新型管理理念更具有影响力和指导力,促使管理工作向一种无形的力量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
一、文化管理的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理论,文化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组织文化理论之上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利用怎样的一种组织文化实现对组织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说组织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意志行为规范,并用此来严格约束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所有的组织成员要能够分辨出事物的好坏程度、对错程度以及是否合乎一般人的意愿、可行和不可行的观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群体的具有理想和目标抽象化。价值观本质上属于一种行为判断标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对所有外在行为存在的一致逻辑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当具体文化规定中出现矛盾和对立现象时,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就这一点来讲,价值观在文化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规范化的价值观是一种标准化的行为模式,是将一般价值观进行具体化和外在化的产物,主要是帮助人们在遇到不同的情况时该怎样具体行动和思考问题。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偏差
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价值观主要侧重于适应学校的实际需求(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与理论上应该具有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差别。理论上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高校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稳定发展为主要目标,应该注重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和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此外,高校也要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比如要给全体师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便利平台等,这也是学生应该在学校拥有的权利。高校要根据对学生收取的上学费用,提供给学生相对应的教学技术设备和培养事项。站在管理行为效果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要使得管理有效,高校务必要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的全面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只注重学校的稳定发展问题,而忽略对学生个人潜质的开发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会导致学生被动参与学校的文化管理工作,很不利于文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任何人的自身发展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以便在相应的成长环境中展现自身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恰恰严重忽视了学生这方面的需求。
(二)在管理方法上,缺少人文关怀
很多高校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弄不清管理的真正要领是什么,实质上管理属于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完整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必须讲究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一般来说,采取的管理方法不一样,最终看到的管理效果有可能就不同。高校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将在校学生看成是时时制造麻烦的主导者和需要给予及时纠正的主要群体,对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随便选择可以解决问题的管理方法,即就是比较方便操作的管理方法,随之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罪魁祸首就是所采取的的管理方法不当。具体就是,高校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实施对学生的管理,管理范围涉及太广泛,采用“包揽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学生事务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学生管理活动中主要采取“独断式”的单向活动,这是一种比较刚性的规章制度,极度缺乏人性味,通过这些刚性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管理,要求学生听从他们的一切安排;建立的学生行为调控机制主要是以惩罚为主,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辅。比如,部分高校给学生安排晚自习,学生必须以班级为单位到教室学习,晚自习期间会有专门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或者学生干部到教师清点人数,对于没有来上晚自习的学生,要扣掉这些学生的综合考评分数或给予这些学生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管理的有序进行,维持良好的教学、校园秩序,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这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担负繁重的管理任务,其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纷杂的管理事务占据了管理人员较多的时间,以至于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限制了管理者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到创造性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长期被约束,那么就会致使人们产生极其强烈的被动感和被约束感。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采取的这种没有人性味和严重制约学生自身发展的文化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其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主动精神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管理者实行“权威化”的管理
高校教师和学生关系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封建礼教对师生关系的定位理念的影响,即就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师道尊严”等的传统,导致了学生不能自由参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的权利只能是形式上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管理者对学生执行强制性的管理,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和学校的一切管理制度,以彰显管理者的权威性。管理者主要对学生的意志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和师生关系的明显分级等目标。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通过“性本恶”的观念来看待学生,擅长通过“管、控、压的方法来控制和约束大学生;还有部分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把学生当作是一张白纸,并认为这张白字可以自由被人乱涂乱写,随便对学生发号命令,强制学生必须服从命令。实际这种管理模式极大程度上激怒了学生的情绪,致使事务管理效果的大大减退。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实施的强制性管理虽然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威风,但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摆设,造成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为师生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对此,高校必须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高校学生事务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作用,帮助树立正确的学生事务管理价值观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事务价值观的管理力度,建立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着重利用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地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教育管理氛围,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充分了解现存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
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和思想指导有助于推动文化管理模式下价值观的建设,要确保将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管理模式的理解,端正自身的人生态度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确看待义和利的关系。同时,大学生也要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作出深入的剖析和评价,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人文关怀实质要求把学生放于管理工作的首位,注重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关系。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高校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和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提供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最终保证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是高校管理组织成员中的主要组成成分,高校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同学的基本权利,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切实维护每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弱化管理者的“权威”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主要是以管好学生为基本原则,注重培养不调皮捣蛋的,不违反规章制度等学生,给学生贯穿听从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的思想。此种管理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忽略了学生所应占据的主体位置,而将学生逼迫到了被动的地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又不能自由发表,学生既不能违背教师的教学意愿,也不能违背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意志,极大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型文化管理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在管理工作占据着主体地位,管理内容切合学生的利益,全程管理注重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服务。而对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学生进行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敦促组织成员形成一致的管理理念,从而调动其参与学生管理事务的激情和潜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大大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在实施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新型的文化管理理念的贯穿,构建具有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那个双性特点的高校文化管理模式,不断更新文化管理的理念,使之更具有影响力和指引力,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净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领创新文化发展[J].民营科技,2011,(1):88-91.
[2]林琳,郑永臻,伍世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顾问式时代——论校园文化的定位、特色化建设及管理模式[J].科技信息,2010,(16):39-41.
[3]干柏林,肖望兵.论高校宁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J].湖南农业人宁学报,2008,(2):102-105.
[4]狄伟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品牌研究——以浙江师范人学电影为例[D].浙江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2009,(8):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