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院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2016-03-15孙景余李雁行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识学分图书馆

孙景余 李雁行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院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究★

孙景余 李雁行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北 秦皇岛 066100)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阅读通识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质有重要意义。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阅读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建构多主体合作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开发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平台,完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阅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制度,引导教师利用阅读通识教育开展嵌入式教学等相关策略。

阅读教育;阅读推广;嵌入式教学;高职院校

1 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目前阅读推广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已呈现多元化趋势,如读者书友会、阅读推广出版物、微信/APP新媒体推广、阅读课程教育推广等,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拓宽阅读推广形式,完善阅读推广活动机制[1]。

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及改革是高职院校加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通识阅读书目遴选、阅读计划的制定及阅读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2.1 有助于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由认知阶段逐渐向实践阶段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工作。分组合作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阅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交往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课前文献阅读预习能力,提高分组合作预习、讨论的效果,进而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2 有助于提高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效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促进学生“做中学”,以实现教学与真实工作情境相对接的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遵守“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系列“行动”过程。阅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分析及归纳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项目化课程六个环节的完成质量,也能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成效。

2.3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阅读要掌握多样化的原则,不仅要读文学、历史类的,还要读经管、技术类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充分体现在“职业”的培养上,作为职业人,高职学生的专业书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相关专业书籍阅读不仅能作为校内专业课程教材的重要补充部分,还能应对市场上对人才结构调整和职业专业技能要求调整的需求。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专业书籍阅读规划,对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养成

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读书阅读引导机制,随时指导并监督学生进行阅读,广泛、有针对性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获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阅读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阅读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阅读、读书等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多实施学分制,从最初的读书认证数量或参加活动达到的基本点数,发展到融入教学管理体系的素质拓展学分设计[2]。各种实践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国内高校阅读教育的现状,例如,西南大学的“读名著拿学分”制度、浙江财经学院的读“百本书”学分认证、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设的“学分制自主阅读选修课”、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设的“课外阅读与记录”课程、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开设的“优秀著作选读”课程等。这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对高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 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脱节

目前,实施学分制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高校大部分由图书馆、学生处等部门牵头管理,但由于这些部门不是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其辅助教学的地位往往会造成组织力度不够,无法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等困境。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通常会停留在面上,不能深入,也难以专业化。各相关教学部门配合程度不够,认为阅读通识教育是图书馆的工作,与专业教师无关,专业教师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通识教育的全过程。再者,由于没有嵌入到教学课程之中,图书馆教师推荐的书目往往不具有代表性,而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推荐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这一信息缺乏反馈渠道,造成图书馆没有采购专业教师推荐的相关纸质或电子图书资料,无法精准地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料的文献支撑。

3.2 信息技术在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中应用匮乏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较2014年上升5.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光盘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等。但是现有高校组织的学分制阅读通识教育大多采取公布统一推荐阅读书目、专家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报告、线下选修课等形式,慕课的互动技术、在线考试系统等信息技术、APP应用并没有在阅读教育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只有少数学校应用了计算机测评系统,如武昌理工学院开设的博览群书实训项目,计算机根据学生所选书目从针对该书题库中随机组题,在学生机考结束后自动生成成绩,测试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3]。

3.3 阅读通识教育课程评价存在形式化

目前高校阅读通识教育课程多采取提交读书笔记为主,参加学院读书活动为辅的加权计分方式。首先,评阅工作量巨大,读书笔记成果很难进行细化评价。学分制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针对的是全院的学生,基本都在几千人以上,每届学生提交的读书笔记会达到上万份,由于评阅师资的不足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阅读教育的评价会流于形式。其次,社会化阅读已成为目前大学生阅读的主流趋势,社会化阅读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而在这些互动中,产生了大量新的有价值的内容,如评论、摘录、笔记等。以撰写读书笔记为主要考察形式,辅以阅读活动、阅读答辩等评价形式,不符合网络环境下学生社会化阅读分享的特征,目前的阅读通识教育评价形式明显与学生的阅读习惯相脱节。

4 基于阅读推广的高职阅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4.1 建构多主体合作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

成功的阅读推广活动不能仅仅依靠图书馆的一个部门来完成,应与学院内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为了规范管理,应由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各系部的专家、教授组成阅读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在阅读通识教育课程运行过程中,由教务处制定《高职阅读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高职阅读通识教育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构建阅读教育课程管理组织机构,为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由图书馆负责阅读教育课程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管理,平台中阅读书目资料库的完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标准及评价方法的设定,阅读书目纸质图书专题书架的建立,综合素质类阅读内容的确定与考核等。各院系负责专业性阅读内容的确定与考核,如由专业教师组织确定专业必读和选读书目,根据每本书的主题确定客观题题库,并选派专业考核评阅教师。学生处、辅导员负责监督学生阅读过程,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评选优秀书评、检查学生晨读及阅读笔记的撰写。

4.2 开发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平台

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具有WEB和APP两个版本功能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平台,教师和专业馆员可以把推荐的每一本书的阅读导读计划、纸质图书借阅的信息导航、电子图书的链接、专家对图书解读的视频资料等上传到每本书的资料库。课程管理平台还要具有在线答题、评论、撰写书评、分享、点赞的功能。例如学生选择阅读某一本书后,按照系统提示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纸质或电子图书完成相应阅读章节,对规定章节读完后需进行简短评论或提交撰写的书摘,然后系统才允许进行下一章节的阅读。整本书按照计划的时间阅读完毕,需要进行简短的几道在线测试,并撰写500字左右的书评提交系统。三年内按照学校要求,阅读的书目数量达标,且评价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4.3 完善阅读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阅读推广活动应是一种开放式,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选择书目时可采取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并与专业教师推荐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评价方式也应采取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多元评价方式。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平台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采取了在线评论、书摘抄写、读书笔记提交、主客观题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学生可通过回复评论、读后感,完成教师指导及学生互评等过程性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模式即体现了注重阅读过程、阅读导向与激励性原则,又能引导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推广目标。这对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课程学习及培养自学能力很有益处[4]。

4.4 建立阅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制度

在全球一体化、国外学分互认成功经验的背景下,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区域内,部分高校已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合作模式。今后为了实现高校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模式将在全国逐渐推广起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也提出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阅读教育作为通识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把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纳入“区域内高职院校课程互选”、“高职与普本联合培养”、“专升本”等学分互认模式的课程体系中。

4.5 引导教师利用阅读通识教育开展嵌入式教学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阅读教育的实施应紧密与教学相结合,主动嵌入到教学课程中去。各专业应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根据岗位工作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企业工作岗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需求。人文社科和专业课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或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的阅读需求推荐阅读书目,专业课授课期间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平台中选读指定书目,并在课堂进行讨论。这种融入课堂教学的阅读推广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拓展问题,并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效率。专业教师和专业馆员充分依托学分制阅读通识教育这一平台,延伸专业教学与专业阅读资源相结合的渠道,使馆员与专业教师能共同积极规划阅读通识教育及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1]许天才,杨新涯,王宁,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研究——以首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为案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6,(2):82-86.

[2]杨翠萍.素质拓展学分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中的应用——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例[J]. 情报探索,2015,(11):95-99.

[3]刘明杨.遴选200本书设立博学书库通过考试可获学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2):30-31.

[4]王慧秋,陈明华,孙志梅.大学生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及其运营——一种颇有创意的大学生阅读教育促进机制[J]. 图书馆杂志,2008,(11):43-45.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新突破——高职阅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15GJJG331)研究成果之一。

G252.17

A

2016-07-09 责任编辑:张静茹)

猜你喜欢

通识学分图书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图书馆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去图书馆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